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为临床儿童预防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接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免疫接种法护理。接种后观察接种儿情况,统计家长满意度、知识了解程度、儿童配合度、接种率等。结果:对照组家长满意度、知识了解程度、儿童配合度、接种率分别为72%、78%、70%、74%,观察组为88%、92%、88%、98%,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对比于常规接种护理模式安全性好,儿童依从性更高,家长满意度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4月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467例,根据采用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31例和观察组236例.对照组儿童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下进行预防接种,观察组儿童在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下进行预防接种,比较2组在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家长知晓率和家长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家长知晓率和家长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前期给予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能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集政策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安全质量管理是保证预防接种效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避免纠纷产生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①明确服务对象,强化职业责任感;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安全意识;③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④锤炼综合素质,确保安全接种;⑤与防疫部门协作,共同防范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1 800例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对儿童家长管理幼儿进行指导。结果 1 800例儿童接受心理护理后容易接受预防接种,家长满意度较高。结论对预防接种儿童实施心理护理,能减轻儿童的痛苦,做到安全接种,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疫苗接种儿童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接种疫苗的儿童均60例。观察组儿童予以心理护理,对照组儿童予以常规护理,观察2组儿童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儿童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儿童紧张害怕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晕针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研究,给予对照组接种儿童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接种儿童针对性晕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接种儿童的晕针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接种儿童晕针发生率为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980例2011年1月-2012年6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 160例2010年1-12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管理干预,以对比两组儿童预防接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在经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外来流动人员计划内免疫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计划外免疫接种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一、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保障接种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增进彼此的信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 200例接种儿童来我院根据不同年龄段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在接种中的恐惧感,减轻痛苦得到安全接种,使接种率达到98%以上。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进行心理护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保证,接种率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儿童预防接种中疼痛感、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70例儿童,0级疼痛38例,1级疼痛22例,2级疼痛10例;对照组70例,0级疼痛14例,1级疼痛16例,2级疼痛40例;实验组0级疼痛和1级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儿疼痛,使预防接种更顺利.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方法:对2011-01~2011-12间来我科预防接种的2986例儿童,进行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指导。结果:减少或杜绝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论:通过普及预防接种常识,赢得儿童家长的积极配合,规范预防接种流程,使儿童的安全预防接种,达到国家及省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成功率。结果:所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8%。结论: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窦立娟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0):8-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在接种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结果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院预防接种门诊未发生接种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实施,使儿童及其家长能够有效提高配合程度及满意程度,使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免疫预防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国策。建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表现在计划免疫预防门诊的管理上,就是将政府对所有儿童的关爱融入预防门诊工作的全过程中,在对儿童健康接种的同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咨询等,使接种儿童及家长有一种温馨感、安全感,达到顺利接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大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的情况,为相关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依据。方法: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并在接种门诊外、幼儿园以及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向6周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48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大部分的儿童家长全部或部分知晓本地区应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家长知晓率较高的师乙肝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糖丸、百白破等;家长对基础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等相应疾病的知晓率也较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预防接种门诊医生的告知。文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结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以及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方法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状态,分别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减缓了心理应激反应,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及减轻了疼痛的感觉,大部分儿童能主动配合接种。结论做好预防接种儿童的心理护理不但可以减缓儿童的心理应激反应,也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儿童来到计免门诊 ,看到计免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 ,很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情 ,导致儿童哭闹 ,呼吸、心跳加快等心理生理反应[1] ,从而影响了计免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获得儿童的配合 ,除了护士熟练的注射技术操作外 ,还必须加强对儿童注射前及注射中的心理护理 ,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以适应环境 ,配合注射。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1 婴儿期1.1 婴儿心理特点 婴儿出生后 ,母亲对其逐步了解 ,而婴儿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被母亲所了解 ,使自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