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因其具有三柱固定的稳定性、固定节段少、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疾患。但由于颈椎椎弓根解剖和毗邻结构特殊,故颈椎椎弓根固定技术的难度和风险较大,目前仍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系统个体化置钉手术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其中18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组,3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切开组,3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118个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重返工作时间微创经皮组均优于传统切开组(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且相当;但微创经皮置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在无X线监视下行经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术48例,置钉214枚。术后X线片检查置钉位置优良149枚(69.6%),差65枚(30.4%),错0枚。作者认为熟悉椎弓根的定性定量解剖是正确置钉的基础,“盲目”置钉法对无X线监护条件的医院开展本术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Zeng YW  Wang DL  Wang LM  Xu J  Wang GR  Zheng SN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2-1674
目的探讨“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介绍“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的置钉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此法行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X线和CT观察骨性愈合和椎弓根螺钉位置,螺钉穿透皮质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1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5个月,28例患者固定良好,并已达骨性融合;3例局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螺钉穿透皮质率仅为6.74%。29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仅有1例神经症状加重。结论“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是一种良好的颈椎椎弓根固定方法,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医学院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失误及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弓螺钉植入失败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椎弓根螺钉手术技术失误及并发症,分析手术技术失误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提出预防椎弓根螺钉失败的措施。结果:本组127例。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错位固定2例,椎弓根定位错误5例,复位欠佳3例,骨折过度复位2例,神经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螺钉断裂6例,连杆断裂2例,假关节形成2例,矫正度丢失4例,切口裂开2例,占25.2%。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要求术者具有良好的脊柱解剖知识及脊柱外科手术经验,熟练掌握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技术要求,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准确植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配带支具及扶拐功能锻炼,恰当的植骨技术,可减少断钉率及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对其固定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成年羊腰椎椎弓根48个依据椎弓根皮质骨内径和椎弓根螺钉直径(6.25mm)的相对关系分为三组:A组,螺钉直径小于椎弓根皮质骨内径:B组.螺钉直径超出椎弓根皮质骨内径0.01~0.50mm;C组,螺钉直径超出椎弓根皮质骨内径0.51~1.00mm。每组再根据进钉深度与椎弓根长度(平均约8mm)的相对关系分为Ⅰ(进钉深度为16mm)、Ⅱ(进钉深度为8mm)两组。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椎弓根中,观察钉道结构、膨胀情况,测量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椎弓根发生不同程度膨胀;椎弓根螺纹能够切入皮质骨中;C Ⅰ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A Ⅰ组和B Ⅰ组大(P〈0.05),C Ⅱ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A Ⅱ组和B Ⅱ组大(P〈0.05),B Ⅱ组比A Ⅱ组大(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能够增加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且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量越大,固定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男54例,女31例,年龄35~60岁。症状及体征 本组均有顽固性腰痛,间歇性跛行20例,一侧下肢放射痛50例,伴一侧大腿酸痛25例,两侧小腿酸痛14例。体征:腰椎前凸臀部后凸增加,腰骶部压痛20例,棘突呈台阶状6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例,膝反射减弱10例,跟腱反射减弱25例。X线片示:腰4双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滑脱45例,腰5双侧弓峡部崩裂伴滑脱39例,腰5退行性滑脱1例,术前椎体滑脱率最轻为5%,最重为55%,平均为305%。治疗 本组采用Steff…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和总结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5例,L1骨折5例,L2骨折3例,L3骨折2例,L4骨折1例。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19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2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20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一次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安全、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随机取7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_1~T_2),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根据影像学测量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模拟颈椎后路手术过程,进行实际的个体化置钉,摄正位、侧位、45°斜位X线片、CT扫描,进行解剖学观察,评价置钉的成败。结果:置钉84枚,失败7枚,失败率为8.3%。结论:个体化经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比较安全和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2016年12月~2019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4~62岁。损伤椎体:T 127例,L 18例,L 23例,L 42例,L 5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1 d。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切口入路,根据骨性解剖标志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置入椎弓根螺钉。确认椎弓根螺钉位置无误后,安放适当预弯后的连接棒,适当撑开后拧紧尾帽锁紧螺钉,使骨折椎体因间接牵张应力而复位。  相似文献   

14.
15.
脊柱内固定器的负面效应及对固定方式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脊柱内固定为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保护脊髓、促进融合、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夏刚  万军  江汉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38-140
经椎弓根植入螺钉这一内固定技术自1969年被介绍以来,已在临床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脊柱坚强的三柱固定效果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但随着它的广泛使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如:螺钉松动、脱出导致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不少见。多数学者已认识到提高螺钉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牢固性是获得稳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枢椎椎弓骨折常称为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7%~20%[1],多为交通伤。骨折后可造成椎体的前脱位及椎间盘破裂,导致上颈椎不稳而产生颈僵、颈痛等症状,很少伴发神经症状。对Hangman骨折的治疗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大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2-6];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多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个体化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安全、实用的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方法随机取7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1~T2),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根据影像学测量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模拟颈椎后路手术过程,进行实际的个体化置钉,摄正位、侧位、45°斜位X线片、CT扫描,进行解剖学观察,评价置钉的成败.结果置钉84枚,失败7枚,失败率为8.3%.结论个体化经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比较安全和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螺钉不同翻修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增加螺钉直径和长度、钉孔内植骨以及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这四种椎弓根螺钉翻修方法所各自产生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置入扭矩变化,以确定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翻修方法。方法:将6具成人T10~L5椎体标本,分为:(1)增加椎弓根螺钉直径组,(2)延长椎弓根螺钉长度组,(3)增加直径 延长长度组,(4)植骨组,(5)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组,(6)退出后再置组。将最初置入的直径5.0mm、长40mm螺钉时所测得的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作为对照组数据;记录翻修螺钉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与相应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变化量,各组之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增加螺钉直径和(或)长度的方法中,当螺钉直径增加2mm且长度增加10mm时,扭矩和最大轴向拔出力的增加最明显,分别为37.06%和18.22%;螺钉直径增加2mm,扭矩增加20.15%,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9.99%;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扭矩增加19.23%,最大轴向拔出力增加10.07%;螺钉长度单纯增加5mm与10m,扭矩分别下降32.80%和14.02%,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27.36%和增加43.25%;钉孔内植骨后再置入螺钉,扭矩和轴向拔出力分别下降了14.99%和29.34%;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后再置入螺钉,扭矩显著增加,而轴向拔出力下降了37.40%;螺钉退出后再置,扭矩下降了34.22%。结论:螺钉直径增加2mm对椎弓根螺钉翻修最有效,其次为螺钉直径增加1mm、长度增加5mm。钉孔内植骨的方法不可取。聚四氟乙烯膨胀螺栓强化的翻修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