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能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状态,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溃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温胃止痛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胃镜疗效和缓解胃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胃镜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5.00%,治疗组的胃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缓解胃痛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治疗组缓解胃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各有2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后出现恶心、纳差、便溏,2周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温胃止痛颗粒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疗效显著,能够加速溃疡愈合,迅速缓解胃痛,且安全可靠,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CPID患者采取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为主、温针法为辅的疗法。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CPID总有效率为92%。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简单安全,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通脉温阳灸的特点、治法分类、治疗特点、作用机理、应用等方面对蔡氏通脉温阳灸进行了论述,认为技术创新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铺灸的最佳途径,并通过通脉温阳灸的技术分析,进一步佐证了通脉温阳灸法的可行性,为今后通脉温阳灸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艾灸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门诊急诊痛经患者123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腹针艾灸穴位敷贴法,加口服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痛经;对照组予曲马多100mg肌注止痛,加口服散结镇痛胶囊治疗痛经.结果:在治愈及显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艾灸穴位敷贴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止痛作用持久,复发率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5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哮喘灸(强效型)贴敷大椎穴和身柱穴或中穴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灸(强效型)穴位敷贴治疗寒型哮喘,止喘效果好,缩短了病程,且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是治疗寒型哮喘的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联合辨证施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9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9)。两组均予以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温阳通脉穴位热敷法联合辨证施护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34例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龙骨针"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在西医风湿专科药物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龙骨针"和"龙骨针"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0%,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龙骨针"结合通脉温阳灸能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沉(SER)、C反应蛋白(CRP),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治疗急症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穴位按摩与延胡止痛片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穴位按摩治疗急症胃痛有效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报》2019,(9):1989-1992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纳入152例脾胃虚寒型连续呃逆时间≥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76)。治疗组采用腹部穴位艾炷隔姜艾灸,肢体穴位艾盒隔姜艾灸,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对照组口服加味丁香柿楴汤中药煎剂,观察两组1~10 d呃逆疗效,治疗前和第10天失眠程度,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患者呃逆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10 d两组呃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第10天两组失眠程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对照组复发率为4.0%。结论: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疗效与睡眠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加味丁香柿楴中药煎剂,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纳入152例脾胃虚寒型连续呃逆时间≥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76)。治疗组采用腹部穴位艾炷隔姜艾灸,肢体穴位艾盒隔姜艾灸,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对照组口服加味丁香柿楴汤中药煎剂,观察两组1~10 d呃逆疗效,治疗前和第10天失眠程度,并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患者呃逆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10 d两组呃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第10天两组失眠程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对照组复发率为4.0%。结论:隔姜艾灸加耳穴压豆法治疗脾胃虚寒型顽固性呃逆,疗效与睡眠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加味丁香柿楴中药煎剂,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通脉汤,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复常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疗效、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阵发性眩晕、一过性偏身瘫软、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黯苔薄白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阳通脉汤能有效防治TIA。  相似文献   

16.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胃炎是指胃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居首位。临床上以上腹饱胀闷痛、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25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敷贴背部大椎穴、双侧肺俞及双侧膏肓穴,连续贴3d为1个疗程。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65例,显效3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4.67%;对照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可促进症状缓解,控制病情,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泄泻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婴幼儿泄泻108例的经验。结果:临床治愈67例(62.04%),显效18例(16.67%),有效20例(18.51%),无效3例(2.78%),总有效率97.22%。  相似文献   

19.
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根据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机多为阳气不足、推动无力,寒凝血脉、痹阻不通的机理,自拟温阳益气通脉汤,治疗此病验案2则,说明此方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具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征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