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同为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曾经相互影响。脏腑阴阳属性的认定和脏腑相合关系的确立,都与经脉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脏腑的阴阳属性和阴阳之气的多少,起初是用“二阴二阳”来标定的。当“三阴三阳”命名了经脉,进而经脉络属了脏腑之后,才架设了脏腑与“三阴三阳”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经脉表里关系和经脉脏腑络属关系的影响下,脏腑相合学说逐步成熟,《灵枢·经脉》的脏腑经络学说最终得以建立并占据了中医学术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左的其他“异说”则渐渐游弋于学术边缘而日趋湮没。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临床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我们依据中医经络学说来指导临床针灸,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经络学说对临床诊治疾病是有作用的。由于经络具有运行气血、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词节机体各部功能的生理作用,所以当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就会出现表里经脉和相关脏腑互为影响、互为传变的病理现象。因此、根据这个特点而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脏腑经络与三阴三阳的内在联系、三阴三阳的时空布局及实际意义。用阴阳垂直相关定律证明了:三阴三阳时空轴对称是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来由。指出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实质是阴阳的相反相成、互制互用。  相似文献   

4.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粘液组织化学变化试论肺与大肠的阴阳表里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02例肺与大肠的粘液组织化学等病理改变,对肺与大肠的阴阳表里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脏腑的阴阳表里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内在联系,由致病因子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而产生的病理变化,是由有关脏腑中某些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已经甚为流行,养肤美肤已经成为美容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中医理论提出阴阳学说是养肤的大纲,脏腑气血是养肤的内在本质,而调理体质是美肤的手段。从阴阳理论、脏腑气血理论、调理体质来谈皮肤的养生之道,为皮肤美容养生提供一点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探知。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之一。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方向探究肺和肠道的联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理论的科学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峰  严晶  卢冬雪 《中医学报》2019,34(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经》结合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为中医梦学的形成奠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调摄,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文章从中医营卫理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方面阐述梦产生的机理,从梦境所表达出来的脏腑虚实、情志偏颇、阴阳失衡与"治未病"理论的关联性入手分析,结合病梦的诊断标准,从脏腑、阴阳的角度来辨梦"治未病",从而有效达到衔接中医梦学与治未病临床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9):1859-1863
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脾胃学说、肺肠相表里理论、正邪学说等基础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及宿主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来源于后天,用之于后天,受内外环境额影响,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有着和中医相似的阴阳、脏腑及正邪属性。肠道微生态是当下研究热点,其完善的理论和技术及研究结果为中医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互相调节作用已被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中药的吸收,提高中药的效能;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且与中医药相关的可检索文献甚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及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深入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上,为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指出阴阳离合理论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运用三阳离合、三阴离合及阴阳表里离合理论加以系统整理,对发掘中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脏腑表里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略陈述如下. 脏腑表里关系的含义 脏腑表里关系是指运用表里阴阳对立互根关系,阐明脏腑间或脏腑与体表间的内在联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五脏与六腑不但具有相互协调的功能联系,同时还与体表器官具有相应的所属联系.  相似文献   

13.
肛肠病从肺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大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2):1072-1072,1074
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通过经脉联系,构成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络属关系,一阴一阳表里相对,其相互关系体现如下:其一,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而便秘,犹如“河道不枯,舟能行之”,大便自然畅通无阻,顺利导下。  相似文献   

14.
对《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考察,探讨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脏腑辨证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各纲领之间的关系。《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中,阴阳与表里二纲的指导意义均弱化,而以虚实为辨证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以虚实寒热为核心的脏腑辨证特色,对现今脏腑辨证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
指出阴阳离合理论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运用三阳离合,三阴离合及阴阳表里离合理论加以系统整理,对发掘中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以脏腑学说论治内伤杂病,以伤寒六经辨证论治伤寒病,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温热病,这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三个纲领。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治疗学的辨证论治,理、法、经、穴、术,亦离不开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脏腑学说中的理论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因为五脏是根源于五行,脏腑表里相合又是根据阴阳而来。脏能储藏人体的一切精微物质,属阴;腑能进行消化、传导、排泄的活动,属阳。五脏学说的传变观律,是“天人相应”观的体现。如《灵枢:岁露论》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  相似文献   

18.
脏腑相合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相合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首见于《灵枢·本藏》和《灵枢·本输》。脏腑表里相合、经气交通。脏与腑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的“肺和大肠”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的肺与肠道相吻合,且在生理与病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物质与功能联系。该文基于物质相关性,探讨肺与大肠存在一定的表里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会伴有大便秘结、泄泻等肠道症状。这种肺肠病变之间联系,中医理论可归纳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体现中医体系的整体观念,也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首载于《灵柩·本输》,有"肺合大肠,大肠者,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