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2011年和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前、后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其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投诉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主动报告制度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提高,从而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专项持续改进小组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成立五大护理质量专项持续改进小组,并利用免责网络信息化直报系统,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比较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第1年(2014年)和实施后第2年(2015年)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发生不良事件级别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98,P=0.000);2013年-2015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58,P=0.000);2013年-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038,P=0.000)。结论护理专项质量持续改进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不良事件处理时间,改变不良事件构成,利于为患者和护理人员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防控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以合理配置护士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按学历、职称、工龄、能级等将71名护士分为组长3名、小组长5名、副组长5名、组员8~12名,每班约10~17人,共4层,每个层级分别承担不同的风险防控任务,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文书记录、不良事件、护理治疗、护理服务得分均明显高于分层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也高于分层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U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护理风险防范可优化护士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科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海恩法则对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重视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士素质;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防范、上报及讨论机制;针对病房仪器、设备、药物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恩法则的警示作用,能增强护理管理者对风险的预见性,易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延迟报告和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提高主动上报件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制定护理不良时件报告的范围及护理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程序.2009年实施网络上报,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27件,实际知晓131件,主动上报率为96.9%,较2007年、2008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首先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进行讨论,从人、机、料、法、环方面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四类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进行综合干预,比较2015年度与2014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分布及严重差错发生率、引起的经济赔偿和护理投诉等。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数明显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分布严重差错发生率下降,由护理不良事件引起的护理投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数,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梁启玲 《全科护理》2012,10(23):2173-2174
[目的]探讨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反问式查对流程管理小组,对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根据每项护理操作及专科疾病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查对流程,在工作中实施与监控,比较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实现了病人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缺陷管理的积极意义。方法统计2010~2012年该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上报例数,通过问卷调查比较正向文化实施前后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影响。结果通过正向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宣传,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逐年下降,而上报率则逐年增加。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通过系统查找原因使多部门护理管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正向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激励护士并有效改变护士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观念和态度,真正落实主动上报,交流改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免责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中,贯穿免责网络直报系统、PDCA循环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发生情况的影响,为“患者安全行动”提供科学的管理工具和体系.方法 2012年1月依托医院内网络系统,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对所上报事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共享不良事件的信息资源,对能解决的进行推广,对不能解决的进入下一个循环,观察实施前(2011年)和实施后第1年(2012年)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2011~2013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 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363例,高于2011年1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285,P=0.000);2011~2013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1.629,P=0.000);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240例低于2012年3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12,P=0.000).结论 免责直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结合PDCA循环,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中,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远期效果,利于为患者和护理人员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比较该系统运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时间、分析整改时间和耗材成本情况,并调查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情况。结果 应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间和分析整改时间缩短,耗材成本减少(P<0.05);使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后不良事件上报错误率为0.55%,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率为96.95%,护理管理者对该系统的满意率为97.2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云计算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科学、实用,能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效率,节约成本,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度高,为进一步开发基于云计算下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预警值在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常见临床症状制定护理安全预警项目及预警值,对各护理预警值进行临床考查,明确临床实用价值.选取2013~2014年该院低年资护士189名作为对照组,2014~2015年该院低年资护士214名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前后低年资护士对生命体征风险意识的认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临床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两组低年资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安全预警值后,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安全预警值的应用,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为科学规范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依据、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安全文化营造情况等对重庆市4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重庆市4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明确分级,其中61.36%的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依据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40.91%的中医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会全程参与,并定期督导;97.73%的中医医院管理部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5.00%的中医医院护士会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9.55%的中医医院开展了闭环管理;79.55%的中医医院要求一线人员人人参与营造护理质量安全文化。结论 结合重庆市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可从统一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依据、提高全院人员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意识、积极营造中医医院护理质量安全文化氛围等举措出发,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娟  董津平 《全科护理》2013,(27):2566-2567
[目的]探讨总护士长追踪管理方法在监控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总护士长负责分管片内科室的不良事件上报的审核,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下科与护士、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写出不良事件的反馈意见,并参加科室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会,对科室的整改措施、修改工作流程监督、追踪检查,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通报,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方法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护士长采取追踪管理方法对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降低和避免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练敏  王毅  陈湘玉 《护理研究》2012,26(1):74-75
[目的]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引用可追溯管理,设计可追溯环闭式反馈控制表格,追溯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验证并巩固整改效果.[结果]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得分上升,病人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全科护理》2011,(11):1002-1003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