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不孕症的三分之一,其中又以炎症性输卵管阻塞最为多见.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主要适用于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的间质部至壶腹部的非结核性粘连或发育异常所致的不孕症者.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经前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因急性期治疗不当而余邪未尽,湿热留连胞脉,致使气机不利,久而瘀血内阻,影响冲任,伤及肝肾.  相似文献   

2.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辨治白成振山东省冠县中医院(冠县252500)输卵管不通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输卵管不通是胞脉瘀阻不能摄精成孕。胞脉瘀滞(阻)有气机郁滞不畅、气虚不能行、血瘀阻塞、受寒、感染湿热、痰浊阻滞胞脉、外伤损伤胞脉者,还有精血不荣...  相似文献   

3.
徐向春生于1902年,早年在盖平县高愈明创办的私立医学讲学所学习,1920年开始行医生涯。尤为擅长妇科,治疗疑难杂证用药独到,造诣颇深,现介绍他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经验,供同道参考。一、输卵管阻塞之不孕徐老认为:继发性不孕原因甚多,其主要为输卵管阻塞。此证多属小产后气血瘀滞,胎脉受阻所致。其冶法以行气为主,气行则血行,胞脉始通,故当辅以行气之品使之瘀祛血行为顺。切不可因输卵管阻塞而滥用消炎,清热解毒之品,以碍血行致炎不消而瘀不散。  相似文献   

4.
总结班秀文教授论治输卵管阻塞的临证经验.认为胞脉瘀阻不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常见致病因素有虚则不充、瘀则阻滞两个方面.虚则不充为气虚血亏,胞宫失养,胞脉不充而阻塞;瘀则阻滞是指寒凝、湿热、气郁、痰阻、瘀血等病理因素导致胞宫瘀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治疗上倡导疏中有养、补中寓行,辛开温运、苦降通行,三脏同补、佐以通行,湿邪瘀...  相似文献   

5.
总结尤昭玲教授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输卵管积水的经验。尤教授认为瘀水互结、阻塞胞脉为输卵管积水的主要病机。其结合中医整体观念独创中药内服+外敷二联疗法,辅以特色体位+运动的干预措施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输卵管积水,收到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子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症的20%~40%[1],是妇科疑难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阻塞多由慢性输卵管炎症所致,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均可致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肾虚肝瘀等致瘀阻冲任,胞脉不通而致不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内服中药一般认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胞脉所致,故中药组方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辨病辨证加减用药,配伍温通、补肾、理气、清热、通络等药物,同时配合宫腔注药加强疗效。张小玲[2]等认为本病由…  相似文献   

7.
介绍门波教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经验。门师认为输卵管性不孕症多因瘀、热、湿作用机体,湿邪为患,郁久化热,热壅血瘀,三者兼夹为患,侵及胞脉,故病机关键在于胞脉闭阻不通,难以摄精成孕,治疗重点为"疏通胞脉"。针对导致胞脉闭阻的病因,结合中医外治法相关理论,非经期善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药来治疗该病,采用自拟消癥煎内服联合中药外敷;经期因势利导,促进经血顺利排出,予生化汤加减口服,联合中医特色盆腔理疗方法,从而达到通管助孕之目的。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阻塞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不孕症的 2 0 %~ 4 0 %。据报道 ,随着人工流产 ,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多以及性传播疾病的上升 ,本病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 ,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经期、产后 ,胞脉空虚、不注意卫生 ,饮食生冷或恶露未尽同房以致邪毒内侵 ,气失宣行 ,血脉瘀阻 ,痹阻脉络 ,冲任失养 ,不能摄精成孕。根据中医理论 ,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为妊养之本 ,冲任脉盛 ,女子月经才能正常 ,才可孕育。肝藏血 ,喜条达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之经脉循骶下腹 ,而输卵管位于下腹 ,其堵塞多由肝疏…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深静脉炎属于中医"黄鳅痈","恶脉","脉痹","煸病","水肿"等范畴.多由寒、热、湿之邪流注腿部及足踝经脉,而至气血运行不畅,营血回流受阻,水湿瘀相蕴结,脉络阻塞.  相似文献   

10.
黄羚  顾元烨  江媚 《吉林中医药》2021,41(7):854-857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是中医基于脏腑理论对女子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子宫体、宫颈、卵巢、输卵管、盆壁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韧带及受体当属胞宫、胞脉、胞络功能范畴.胞脉和胞络属于胞官的一部分.胞脉、胞络将脏腑化生之气血全面布散于胞官,心、肾通过胞脉、胞络与胞官相联系."精满" "血足"是良好子宫内膜环境的体现.肾气亏损,胞脉失疏,冲任不充,胞官瘀滞,藏泻失序,表现为子宫内膜较薄及血供不足,不利于孕卵的着床.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应予补肾气,通胞脉,自拟二补助育汤,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辅助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妇科症瘕是指因气血瘀积、痰湿凝滞而致女性生殖系统内肿块的疾患。其生于胞宫者称为“石瘕”相当于现代之子宫肌瘤;生于胞脉者称为“肠覃”,与现代之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粘连阻塞等相似。笔者用中药辨证施治.临床收效满意,或可免除患者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所致不孕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卵管不通是女性不孕尤其是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多由于盆腔慢性炎症导致输卵管腔粘连、僵硬,或受周围瘢痕组织牵拉、扭曲或闭塞,使输卵管丧失其输送精子、卵子、孕卵的生理功能,造成不孕.中医认为,任主胞胎,冲为血海,冲任瘀阻,胞络涩滞则造成不孕. 故本病可见于中医的不孕、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病中.笔者近年来以活血化瘀、疏通卵道为原则,以生水蛭粉为主药,结合其他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所致不孕症35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瘀论治”系新安徐氏妇科独特学术思想。“从瘀论治”不唯胀、痛、血、块,舌紫脉涩等症,对于久病不愈、常法不效者,亦多用之而奏奇效。李伟莉教授认为血瘀胞络导致两精不合为不孕症的病机关键,治疗该病“从瘀论治”,采用滋肾通络、清热化瘀、养精活血等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输卵管性不孕症、子宫内膜薄型不孕症,使胞宫精血充盛、胞络胞脉通利,两精相搏、安而成孕。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正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基于女性相关特点,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所致,以冲任气血失调为本,胞脉瘀阻不通为标,治疗应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祛瘀通络,以助后期受孕。其以"通"为法,运用益气化瘀方,一方多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同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吴燕平主任中医师,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先生,对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治疗见解独到,经验丰富。现将其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吴师认为,湿瘀互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妇人经行产后,气血虚弱,湿热毒邪趁虚内侵,邪与血结,瘀滞胞脉,影响胞脉胞络之气机升降、津液布散,而积为水湿与瘀血互结于胞脉,使两精不能相交而致不孕。此病常迁延日久,久病伤肾,肾虚则胞脉失养,更使两精不能相搏而致不孕。  相似文献   

16.
黄氏通管方治疗输卵管阻塞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输卵管阻塞的治疗,目前仍很棘手,最常用的方法是宫腔注射抗炎药和防治剂。1978年随着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开始了人类治疗输卵管所致不孕症辅助生育的新方法。祖国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早有认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气滞、血瘀、瘀血阻塞胞脉所致。我院老中医黄海龙在防治输卵管阻塞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创制经验方“黄氏通管方”,运用内服、灌肠和中药外敷、离子透入等治疗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中…  相似文献   

17.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多见于继发性不孕的患者以及有腹部手术史、经期不注意卫生、房事不洁等原发性不孕的患者.其阻塞原因绝大多数为炎症所致,常见的有输卵管粘连、阻塞,输卵管积水、附件炎性包块、盆腔瘀血症等.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综述如下. 1内治法 一般认为本病属瘀血阻滞于胞脉所致,故通常以活血化瘀为主组方,结合辨证或辨病,配伍温通、补肾、利水等药物.  相似文献   

18.
黄海波将输卵管及盆腔急慢性炎性因素所致的不孕症统称为"管病"。认为"管病"多因寒、湿、热、瘀等导致胞脉闭阻所致。针对部分患者服食汤剂困难,依从性差,不能长期服用的缺陷,在中医外治法的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以及外敷的方法以畅管促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卵管阻塞多因炎性病变反复发作 ,使局部组织充血、增生、疤痕形成或盆腔术后附件粘连所致。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 ,占女性不孕症的30 %以上 [1]。西医治疗此病以输卵管通液为主 ,但疗效不稳定 ,手术治疗后妊娠率低 ,体外受精的胚胎移植受技术限制未能普及。中医治疗此病方法多样 ,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 ,现综述如下。1内治法中医认为输卵管阻塞临床表现以“瘀”为主 ,故中药组方以活血化瘀为主 ,配伍温通、补肾、理气、清热、通络等药物 ,结合辨病辨证加减用药 ,同时配合宫腔注药加强疗效。张小玲等 [2]用活血逐瘀方(丹参20g,两头尖、八月札…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筋瘤""脉痹"范畴,成肇仁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瘀阻为本、湿邪下注为标,湿瘀胶着、血水互结、壅滞气机、阻塞脉道发为本病。并认为下注之湿邪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血瘀贯穿脉痹的整个发病过程,具有多与湿邪裹挟、易滞气机的病理特点,而常形成气血水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在治疗上主张从气血水论治,临证强调辨别湿、瘀、气滞的主次轻重,多以活血通脉、祛湿消肿、调气利水三法合治,遣方用药,其经验独到,变化灵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