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82-498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47例被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1.1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经分析,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留置胃管以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高度相关。结论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提供依据,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ICU10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56,95%CI1.446~7.835),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31,95%CI1.547~10.492),腹部手术(OR=0.167,95%CI0.085~0.402),胸腹引流管(OR=0.351,95%CI0.151~0.819),开放气道(OR=4.096,95%CI1.639~10.741)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6,95%CI1.116~8.857),机械通气(OR=3.196,95%CI1.608~6.354)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尽量少用糖皮质激素;一旦患者意识较为清醒,那么可以尽可能使用无创机械通气,预防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尽早进行呼吸机干预;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时期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放置胃管、导尿管、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及使用抗菌素≥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OR=8.31,95%CI:1.73~39.79)、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8.08,95%CI:1.95~33.45)、半合成青霉素类(OR=4.76,95%CI:1.02~22.16)、碳氢酶烯类抗菌素(OR=32.16,95%CI:2.14~484.24)、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OR=22.39,95%CI:3.44~145.93)及使用抗菌素≥7 d(OR=40.24,95%CI:1.90~167.24)。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的使用及入住监护室密切相关,临床应规范此类抗菌素的使用,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及减少联合用药,以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真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和平阳县人民医院ICU近3年来呼吸机导致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99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肺部真菌感染组26例和非真菌感染组73例,比较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35 g/L)、多联抗生素的使用和频繁更换(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ung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FVAP)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住院时间(≥7 d)、合并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35 g/L)、多联抗生素的使用是引起F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患者继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为常见;引起FVAP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同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控制F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ICU 1 95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64,95%CI1.445~7.830)、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26,95%CI1.545~10.490)、腹部手术(OR=0.166,95%CI0.068~0.403)、有胸腹引流管(OR=0.350,95%CI0.150~0.818)、开放气道(OR=4.095,95%CI1.638~10.740)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3,95%CI1.115~8.856)、机械通气(OR=3.195,95%CI1.607~6.353)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84例和未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者28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7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GCS8分、住ICU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肺基础疾病是危险因素。进一步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昏迷GCS8分、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OR)及P值分别为混合细菌感染(OR=3.621,P=0.004)、气管插管(OR=3.218,P=0.020)、使用抗菌药物2种(OR=3.216,P=0.022)、机械通气时间7 d(OR=3.046,P=0.018)、低白蛋白水平25 g/L(OR=3.024,P=0.006)、气管切开(OR=3.014,P=0.038)、昏迷GCS8分(OR=2.965,P=0.014)。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高,其耐药率均在80.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其耐药率为5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周琴  杨静  王丹  王家强 《西部医学》2017,29(11):1590-1593
【摘要】〓目的〓探讨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行呼吸机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病区、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既往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情况等资料,以及患者痰样品鉴定细菌中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并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机械通气方式、抗生素联用、入院时间、住院史、腹腔引流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痰培养样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可有效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豪  刘丁  陈萍  王政  成瑶 《重庆医学》2011,40(36):3665-3667,3670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U建立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确诊为VAP且细菌培养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非VAP病人按1:1匹配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及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3.3%、66.6%,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氨曲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80%,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前使用3联以上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是否进行肠内营养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 d、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5 d均为鲍曼不动杆菌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所致VAP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选取同期未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发现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慢性肺部疾病史、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机械通气时间是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231、5.301、7.447、4.379,t=3.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旱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李佳  刘玲  杨毅 《现代医学》2010,38(1):6-10
目的:探讨ICU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的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纳入观察,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抗生素的使用和病原菌药敏结果等,并记录患者28d病死率及60d病死率等临床指标,对可能影响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入中大医院ICU的426例患者中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52例,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率为12.2%。患者28d病死率为32.7%,60d病死率为34.6%。生存组患者确诊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时GCS评分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死亡组,而确诊前合并真菌感染及病程中发生休克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死亡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时GCS评分低,确诊前合并真菌感染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确诊前合并真菌感染以及病程中发生休克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7~12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低为8.16%,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0%,多重耐药菌株多源于ICU、烧伤病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医务工作者院内感染的意识,同时加强医院大环境、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消毒,以防止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李贱  梁晶晶 《西部医学》2012,24(6):1125-1127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为68.59%,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为62.93%。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敏感度达到100%。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40株,耐药率为61.54%,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度为100%。32株白色念珠菌中,对氟康唑敏感25株,敏感度78.13%。另外VAP患者组与未发生VAP患者组相比较,二者的年龄、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使用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AP致病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且多为混合性感染,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也有所改变;年龄、COPD病史、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的使用是临床上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早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多重耐药的发生。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1例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112株。采用法国梅立埃鉴定和药敏测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1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5.89%,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100%。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比例较高,临床应根据耐药性监测数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1例VAP患者痰培养共检出220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189株占大部分(85.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0.9%)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17.7%)次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4%),肺炎克雷伯菌(14.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4.1%)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总体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均出现了泛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6%)占据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部分,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1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据我院ICU VAP病原菌主要部分,多重耐药严重,动态监测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肿瘤患者98例,均机械通气>48 h,以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6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2组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应用激素、意识障碍、留置胃管、APACHEII评分及平卧位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OR=1.087,95%CI1.0181.161)、机械通气时间(OR=5.148,95%CI 1.3421.161)、机械通气时间(OR=5.148,95%CI 1.34219.743)、留置胃管(OR=1.074,95%CI 1.01119.743)、留置胃管(OR=1.074,95%CI 1.0111.141)及APACHEII评分(OR=1.336,95%CI 1.1301.141)及APACHEII评分(OR=1.336,95%CI 1.1301.580)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年龄大、机械通气时间长、留置胃管及APACHEⅡ评分高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