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菊  林芳群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13,33(3):367-36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和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及体质类型.结果:体质决定了疾病的易感性,体质的偏颇特征直接影响着疾病过程中证型形成以及病机转归.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和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气虚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气虚体质是因一身之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而形成的体质状态。体质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转归。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的气虚质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气虚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气虚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糖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并与亚健康状态也有密切关系。结论据中医体质基本理论,气虚体质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偏食温补脾胃的食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从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等。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因此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但体质又受到地理环境、气候、饮食、精神情志、劳逸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体质不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因其发病率高、并发心血管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高已成为困扰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早期防治才能改善本病的预后。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也影响发病倾向,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导致对某些致病因子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形成某些(类)疾病发生的背景或基础,还是预测疾病发展、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体质具有相对稳定和动态可调的特征,“体病相关论”在慢性病防控研究中逐渐被深入应用。文章从中医体质学入手,阐述了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慢性肾脏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体质与慢性肾脏病发病具有相关性,气虚质对慢性肾脏病有易罹性,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虚性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多,实性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为多。文章试论中医体质角度下的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探讨运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主要从辨体养生层面未病先防、从体质影响因素层面预防与调摄慢性肾脏病、从主要体质类型层面预防与调摄慢性肾脏病、从辨体-辨病-辨证体系层面防治慢性肾脏病等四个层面论述。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中医体质学说在慢性肾脏病临床运用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医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及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相关的文献,确定糖调节受损、脂肪肝、IgA肾病、乙型肝炎、银屑病、甲亢与甲减患者的体质特点,发现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因此,中医体质学说在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研究从宏观角度反映人体特质,对认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患者存在体质差异,易患体质主要以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体质间分子生物指标具有一定差异,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从遗传学角度对体质进行研究,揭示体质的内在本质,更具有客观性。证候与体质具有密切相关性,但二者并不完全线性对应,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从体质角度治疗疾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治病求本"的思想,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炜  葛正行  李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587-3590
中医体质学已逐步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合理而全面地揭示了中医体质类型,指导着临床。由于中医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且体质状态相对稳定,但可随后天因素改变的特点,探寻疾病的易感体质,研究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则有利于从中医体质角度认识疾病、防治疾病。该文对498例COP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形式进行体质判定,并分析了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COPD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COP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在COPD的不同时期采取调体治疗,纠正偏颇体质,"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COPD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对降低COPD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形成基础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从宏观水平研究了体质的形成,体质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发生疾病之后的转归,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质形成的基础。先天体质与父母遗传的信息和出生时禀赋的自然之气不同有关,以自然气化对脏腑气化模式的影响为基础;后天体质与个体生存的大环境不同有关,表现为饮食、地域及流年气候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多发,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中医学对冠心痛的研究历史悠久,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认为体质的差异决定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从体质特征探讨老年人易患冠心病及老年人存在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原因,并通过改善体质、积极防治,阻止危险因素对机体的侵害,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从《黄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谈体质对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为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体质对疾病的影响方面做了较详细论述: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体质偏性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体质因素影响病机变化、病变性质和证候性质,并决定治疗原则及方法;体质因素影响病证转归及预后。辨体论治有利于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截断病势发展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挖掘基因与4种中医体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的相关性,探究体质形成及体病相关的微观机理,为体质分类及体病相关理论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体质与基因表达相关文献。收集4种中医体质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包括基因组织富集分析、疾病分析、GO分析及通路分析。对DAVID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下载整理。结果 4种中医体质在基因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每种体质显著富集的基因功能、活性、通路、相关疾病、表达位置等均有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不同,导致体质对疾病易感性及倾向性的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医体质形成的实质是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病理变化由其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中医体质的角度为中医药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并行C14呼气试验。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湿热质H.pylori阳性率最高,与其他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质、湿热质对H.pylori有一定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基础,中医体质是疾病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注重辨证-辨病-辨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观的辨证观,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体质、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是中医个性化诊疗的理论基础。本文概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证候特征及舌脉象特征,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普通感冒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中医体质在普通感冒的预防、发病及转归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452例普通感冒患者,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评定不同体质类型的得分;根据评分判定普通感冒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普通感冒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同时记录每位患者普通感冒发病时的中医证候学表现及1年内感冒次数,分析普通感冒发病情况及症状表现与患者体质类型间的关系。结果:(1)普通感冒人群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其特点:阴虚质体质者125例,依次为平和质103例、气虚质85例、阳虚质43例、痰湿质38例、气郁质21例、湿热质15例、瘀血质12例、特禀质10例。(2)从1年内的普通感冒发病情况来看,阳虚质易感性远高于其他体质,其次是气虚质、阴虚质和平和质。(3)不同体质患者发病的临床证候有典型的风寒证或风热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外寒内热证的表现。结论:(1)2016年冬季北京的普通感冒患者中,阴虚质是最常见的体质类型。(2)阳虚质感冒次数及持续时间高于其他体质。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波及全身各脏腑器官,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严重威胁。据2010年发表的"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总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1],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医学学科,认为中医体质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体质与中医病证的关系,认为体质是决定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体质能影响证候类型、性质及转归从化.同时从防治层面结合系统生物学阐述了体质学说对冠心病血瘀证研究的影响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着疾病的易感性、倾向性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冠心病与个人体质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冠心病患者不仅关系到一种体质,往往是兼杂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多。冠心病患者应根据体质的不同,从不同方面着手进行预防。积极的调整精神情志,"恬淡虚无,病安从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劳心过度、劳神过度、安逸过度、肥甘厚味等。冠心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发挥中医"因人制宜"和"治病必求其本"的优势,综合对兼杂体质、虚实夹杂体质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20.
正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因不同体质其生理特性不同,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产生病变的类型不同,疾病转变或转归中的倾向性也不同[1]。随着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的深入,小儿体质的分类及其科学评价对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小儿体质的分型不仅对小儿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中医体质分型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