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2.
针刺伤是一种医疗利器(针头、各类穿刺针、手术刀、缝针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各种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可由此途径感染到受伤者体内[1],是护理人员最常见遇到的职业损伤之一。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万~80万例,护士利器伤害率大约占80%以上,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刺伤的经历[2]。那么,针刺伤事件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哪些严重伤害,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的做一下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4.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戊二醛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医护人员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如针刺伤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珺 《天津护理》2012,20(3):200-201
由于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较之其他行业要高很多。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等的20余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并导致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现就针刺伤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刘小玲  许琼  周阳  李思  刘秋秋 《护理研究》2003,17(22):1316-1318
外科病人合并血液传播疾病者 ,如肝炎等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特别是HIV阳性病人在我国报道逐年增加。手术室护士术中频繁传递刀、剪、针、钩 ,极易刺伤、割伤或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刺、割伤发生率高于医院其他科室护士 ,年人均 0 .98次[1,2 ] 。研究证实 :污染的针刺伤和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3 ] 。在 2 0多种经针刺传播的疾病中 ,最常见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3 ] 。 1999年 10月 ,我院手术室全体护士 ,共同制定了主要针对针刺伤、锐器伤和血液直接接触污染…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针刺伤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9]。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着病源微生物[10]。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11-12]。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13]。丙肝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4]。2000年的一份网上调查问卷显示,80%的护理工作者把其所面临的职业危害的危险度作为他们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和临床工作的关键因素[1]。可见,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纠正不良的护理工作习惯和行为减少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金钰 《现代护理》2005,11(24):2092-2093
医务人员在医院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包括注射针头)刺伤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丙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3%[1]。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日趋严峻,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超过60万[2]。这些都使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统称为针刺伤)…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是一种危害大、后果严重的职业伤害。研究证实, 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是针刺伤传播的主要病原体。[1]针刺伤除了造成伤痛、造成血液性疾病的传播还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负担和压力,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是护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习阶段是整个护理职业生涯的特殊部分,它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开端。护生们临床经验的匮乏、操作技能的不熟练不规范、自我职业防范意识缺失往往导致针刺伤在实习期间的高发,潜在感染的可能更大,本文综述了国内护生针刺伤现状,为指导实习护生加强职业防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伤是临床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其能够导致受伤者的局部出血,并被携带的病原体污染,甚至会导致病原菌的种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各种研究调查表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感染的高危群体[1]。由于针刺伤造成的疾病传播、身心伤害等也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分析了  相似文献   

12.
王勤  徐晓敏 《全科护理》2012,(5):455-456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我国约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2]。急诊科是静脉输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科室,也是许多细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  相似文献   

13.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 ,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 ,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1] ,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 ,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 60万人~ 80万人 ,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2 ] 。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 ,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1 材料及方法  准备一块长 8cm~ 10cm、宽 5cm~ 7cm、厚约 5cm的泡沫放入护理盘内 ,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泡沫 ,然后将输液器前端从针头处剪掉。插入十几枚针头后便可将泡…  相似文献   

14.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而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又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临床上使用的利器盒开口较小,普通的治疗车利器盒常置于底层,可视性差,护士在处理操作后用物时经常需要弯腰才能将利器放入利器盒内,且不易将利器废物一次性准确放入利器盒内,有时用过的头皮针有胶布粘连,处理时头皮针很容易粘在利器盒边缘,针头外露,增加护士针刺伤的机会。2015年1  相似文献   

16.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建文  郑玲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97-899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 ,可导致患者损伤局部出血[1] ,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 ] 。 2 0 0 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 17% ,其中 4 1.2 %的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3] ,这与绝大多数穿刺术是由护士执行有关。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 ,乙肝总感染率高达 6 0 %左右 ,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已有 1 3亿[4 ] ,艾滋病毒 (HIV)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故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  相似文献   

17.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多种经血液传播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白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临床护士由于锐器接触机会多,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性更大。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及原因,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现就有关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胡艳 《护理研究》2005,19(3):531-531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人~80万人,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  相似文献   

20.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据报道[2],我国约有70%~80%的临床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因此,临床护士提高对针刺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