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100例骶髂关节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也叫马 施二氏病 ,或别列赫捷列夫氏[1 ] (Bechteren)病 ,又称竹节状脊柱炎[2 ] (bamboospine) ,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以骶髂关节、椎小关节和椎旁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为特征。骶髂关节的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 ,文献多有报道 ,并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随着CT机及影像知识在我国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利用骶髂关节的CT表现可较早的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旨在总结 10 0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的各级CT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变化间的相关性 ,以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早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对于A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正常骶髂关节的解剖学结构骶髂关节外形变异很大。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耳状而覆盖关节软骨,周围衬以滑膜,呈裂隙状。骶髂关节分为滑膜部分和韧带部分,滑膜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骶髂关节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印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断AS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1)骶髂关节软骨改变:双侧49例,单侧7例共105个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异常,表现为T,WI软骨信号增粗、中断、消失,呈混杂信号,T2WI软骨信号增高,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2)骶髂关节骨质改变:双侧51例、单侧4例关节旁骨质骨髓水肿,16例脂肪沉积,双侧40例、单侧4例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及增生硬化。(3)骶髂关节间隙改变:23例关节间隙假性增宽,21例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4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12例骶髂关节间隙正常。结论MR骶髂关节检查有助于AS早期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具有致残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AS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虽然免疫介导机制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10],以及基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但放射学骶髂关节(SIJ)炎的确立仍是诊断AS的重要依据,对于AS的早期诊断问题,已日益受到风湿学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尤其是MRI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诊断AS作了多方面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的CT表现及影像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临床诊断的AS病人影像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86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如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早期确诊率,结果显示:首次关节58%为中轴关节,42%为周围关节。受累关节依次为骶髂关节、腰椎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晨僵关节率60%。虹膜睫状体发生率14%,合并心脏病变9.3%,X线86例,CT38例、CT的分辩力高,可清楚显示X线平片未能发现的早期病变。误诊率高达70%,误诊病种依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怀关节炎、痛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改变的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9月临床明确诊治的15例AS患者SIJ的MRI表现,重点分析其骨软骨、关节间隙、骨髓、韧带附着处等的影像学征象,采用DR/CT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RI对SIJ“三线解剖”显示有优势,对软骨的早期侵蚀和骨髓炎性水肿的变化极敏感,早期诊断较CT敏感一至二个级别,并易于早期发现毗邻关节、骨质、附着处病变。结论MRI对AS的SIJ影像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中青年中常见的一种与家族遗传、感染因子有关的以中轴大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变大部分首先始于双侧骶髂关节 ,逐渐向上蔓延累及腰椎、胸椎等中轴大关节。据各地调查显示其患病率约 0 .3 % [1 ] ,男多于女 ,是造成人群残疾的重要病因。随着CT、ECT、MRI等先进检查工具的出现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正确率及早期检出率大为提高 ,但X现仍为强直脊柱炎患者的的首选检查方法。现将5 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X线表现进行分析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作者取 5 0例 1999年至 2 0 0 0年我院确诊为A… 相似文献
9.
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 I~Ⅱ级表现骶髂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进展期CTⅢ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锯齿或毛刷状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临床晚期即稳定期CTⅣ级,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结论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细微结构,作出正确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高分辨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52例中0级0例,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25例,Ⅳ级2例。结论: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分辨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钟值。方法:对563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和X线平片,分析对比两组征象和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增生硬化、关节糜烂和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是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结论:高分辨CT检查可明显提高骶髂关节病变的确诊率,并可明确病变的演变情况,对病变早期诊断、病变分期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三种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AS患者的骶髂关节69例X线平片、34例CT、16例MRI的表现特点.结果:临床诊断Ⅰ级AS患者12例,均行X线、CT检查,但X线仅检出3例(25%),CT检出8例(66.7%).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检出7例(77.8%).16例Ⅱ级患者,X线检出9例(56.2%),其中11例加行CT检查,3例加行MRI检查,阳性率均为100%.Ⅲ~Ⅳ级AS的X线、CT、MRI均能检出异常征象.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较肯定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而MRI能显示AS某些最早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应用X线、CT和MRI对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84个骶髂关节病变,其X线及CT表现为:有13个0级,有15个Ⅰ级,有46个Ⅱ级,有6个Ⅲ级,有4个Ⅳ级。其中有11例患者的22个骶髂关节出现软骨异常表现,主要在T1WI和T2WI上出现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而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结论骶髂关节X线仍然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简单可靠的方法,但是定性分析较CT及MRI差,CT和MRI对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基本一致,但MRI对于软骨破坏及韧带损伤方面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以及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摘取4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X线以及CT检查。结果 CT检查能够更准确检出早期病变,Ⅲ、Ⅳ级诊断中,X线以及CT检查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并且还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变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分析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线诊断和CT扫描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分级和分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无明显差异,X线与CT扫描均可以为临床资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腱附着点超声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价值.方法 20例AS患者,病程1-8(4.3±3.1)年.采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对6对肌腱附着点进行超声检查.临床检查时,患者有肌腱附着点部位自主疼痛、肿胀或压痛之一则定义为肌腱附着点炎.结果 AS患者肌腱附着点炎的超声诊断率高于临床检查(51.3% vs.19.6%) (P<0.05).AS患者肌腱附着点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肌腱插入骨皮质部位出现钙化(33.3%)、肌腱水肿(29.2%)、血流灌注(25.8%)、肌腱增厚(22.1%)、骨皮质不规则(12.9%)、骨侵蚀(9.6%)和滑囊炎(7.1%).47处临床检查肌腱附着点阳性病变中,44.7%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而193处临床阴性附着点中,49.2%超声提示存在附着点病变.结论 超声检查可发现肌腱附着点结构和炎性病变,可作为AS患者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对骨及软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AS患者6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以及钙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骨桥蛋白(OPN)的含量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MP(4.29±1.41) μg·L-1、TRACP-5b(38.26±13.47) ng·L-1、OPN(26.90±11.07) μg·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COMP(7.48±3.20) μg·L-1、TRACP-5b(49.10±14.10) ng·L-1、0PN(35.51±13.63) μg · L-1(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OMP(6.91 ±2.81) μg· L-1、TRACP-5b(44.80±10.50) ng·L-1、OPN(32.90±11.69) μg·L-1 (P <0.05);治疗前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RP(6.10±1.42) mg·L-1、ESR(41.42±15.86) mm·h-1较对照组[(25.24±10.68) mg· L-1(50.23±16.35) mm·h-1]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在AS治疗中,能够抑制患者骨吸收和软骨破坏,使AS患者的骨及软骨代谢异常得以改善,在病情控制中起到一定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