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②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与 4 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 (HRV )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冠心病组SDNN、SDANN、RMSSD、PNN5 0、HF显著低于对照组 (t=3.175~ 4 .5 12 ,P <0 .0 1) ,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 (t =3.2 6 8,P <0 .0 1)。心肌缺血发作时HF显著低于ST段压低后 1h(t =3.375 ,P <0 .0 1) ,LF、LF/HF显著高于ST段压低后 1h(t =3.2 10、3.92 5 ,P <0 .0 1)。④结论 冠心病病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 ,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 ,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冠心病病人短暂性心肌缺血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的检测价值。方法 :69例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 2 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和相关症状。结果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有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既存在着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均可引起心率变异性多个参数减低 ,因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比较频繁 ,持续时间较长 ;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无临床症状易被临床忽视 ,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更易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 对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与4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5~4.510,P<0.01),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8,P<0.01).心肌缺血发作时HF显著低于ST段压低后1h(t=3.375,P<0.01),而LF、LF/HF显著增高(t=3.210、3.925,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弱,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老年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对 2 5例健康者 ,2 0例心绞痛 ,2 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 ,2 2例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心绞痛以及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明显低于正常人 ,AMI者低于心绞痛以及OMI患者。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AMI患者更加明显 ,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本文分析了30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DNN、SDNNindex、rMSSD及PNN50均明显减低.提示心绞痛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相似文献   

8.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康  周莉 《安徽医学》2003,24(5):59-59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应用MedilogExcel三通道Holter分析系统 ,对 3 8例健康人 ,3 0例稳定型心绞痛 ,3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论 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显著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 ,对气滞血瘀型 117例、气虚血瘀型 10 4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和缺血负荷指数同步分析。结果 :气滞血瘀型以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为主 ,一过性缺血型 ST段下移的时间分布、频度增多 ,缺血负荷指数较气虚血瘀型组增高 30 %。气虚血瘀型主要为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降低 ,缺血型 ST段下移持续时间达 2 4 h。结论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心绞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两证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5 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 4h心电信息,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 0明显升高(P <0 .0 5 )。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向着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消退的方向偏移,使心房颤动易于发作和持续,心率变异性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卫勤芳 《右江医学》2003,31(4):325-326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 15 7倒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 ,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 (P <0 .0 1或<0 .0 5 ) ,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 (P <0 .0 1)、低浓度胆汁酸 (P <0 .0 1)、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 (P <0 .0 1)。结论 皮肤瘙痒开始时间 <3 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经潘生丁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证实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QTcd,以20例潘生丁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潘生丁试验前后QTcd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1),冠心病组潘生丁试验后QTcd显著大于试验前(P<0.05)。结论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均可引起心肌复权不均一,导致QTcd增大。  相似文献   

14.
周冬翠  裴志勇  毕磊 《医学综述》2012,18(4):620-621
目的探讨高龄(≥70岁)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对高龄冠心病组(300例)与正常对照组(198例)的电信号进行研究,观察比较时域指标: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冠心病组HRV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P、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研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征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各60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持续检测24h,分别记录SDNN、SDNN指数、RMSSD、和PNN50,并记录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最高心率(HMIT)和最低心率(LMIT)。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无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均明显低于有症状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当阈值变化速度越快时,其心肌缺血的变异率随着特维变化情况加快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帕金森氏综合征多伴有直立性低血压、排尿困难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本文旨在研究 2者间的实质性关系。方法 使用长时间心电分析仪 ,记录 2 4h动态心电图 (Holer)、记录全程和每小时低波值、高波数值 ,尤其 2者比值 ,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观察对照组、MSA组和PD组比较发现 ,后两组明显低下 ,其中MSA比PD组更明显。结论 定量观察 2 4h心率变化 ,分析比较组间关系 ,说明帕金森氏病与植物神经功能有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TCA术后患者行下肢手术,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PTCA术后拟行下肢手术患者,施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即刻、切皮时、术中30min和术毕即刻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变化,监测术前日24h、术中2~5h、术后48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变化。[结果]切皮时、术中30min和术毕即刻的SP、DP、HR,较麻醉前即刻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平均每小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显著。[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许明 《安徽医学》2013,34(11):1626-1628
目的探讨老年隐匿型冠心病患者采取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认识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l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其病史状况分为有临床症状组(30例)和无临床症状组(3l例)。并进行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ST-T变化。结果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组患者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阵次数和白天缺血发作时间均明显多于有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组的sT段压低幅度〉1.0mm的比例和持续时间〉1.0min的比例均高于有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动态心电图能够对老年冠心病无临床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反应出无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两组.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另一组最少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但未完全阻塞.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内药物j余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冠脉内药物狳层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