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使用全血及各种成分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血使用率逐年提高,但血浆有滥用现象.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血浆存在滥用现象,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需进一步提高使用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临床用血现况与趋势,为输血科备血和临床科用血提供参考,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临床科室各成分血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用血比例>99.7%,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血所占比率依次为53.80%、41.37%、4.79%、0.04%,悬浮红细胞、血浆主要用于外科。结论临床科室用血比率逐年递增,成分血比例合理,但血小板应用比率较低,冷沉淀用量太少,需临床科室严把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3.
成都军区总医院近三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法》实施以后临床用血品种、季节分布变化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2000~2004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成分血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97.61%;机采血小板用量接近总用血量的40%;年用血高峰在8~9月。结论:我院推广成分输血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成分血制备现状,掌握其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省成分血制备规模。方法:对全省9家采供血机构(简称血站)的成分血制备现状展开调研。调研内容主要为人员、成分血品种、设备配置、成分血制备、高海拔对成分血制备的影响。结果:全省开展成分血模式:去白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4家;去白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3家;去白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1家;去白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手工浓缩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1家。2014年—2019年全省成分血制备量逐年上升。除省血液中心外,其余8家中心血站均存在人员、设备配置不足,另外由于高海拔地区人体红细胞压积及脆性增加、血小板平均水平较平原地区低等特点,因此需对成分血制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结论:随着近几年青海省输血事业的发展,全省成分血制备规模逐年扩大,但要满足当前成分血制备需求,仍需加大人员、设备的投入,基层血站血液品种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甘新宇  万莉  李翠莹  杨洋  宋健 《西南军医》2010,12(6):1115-1116
目的 通过对地震伤住院患者的成分血输注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收治住院的进行过成分血输注的121例地震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红细胞悬液用量为859.5 U,血浆用量为20400 U,血小板用量为240 U,冷沉淀用量为121U,全血用量为0.成分血使用率为100%.结论 本次地震造成的伤员成分血使用率符合规定,但成分血使用不尽合理,血浆使用量偏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成分输血开辟了输血医学的新领域,为治疗多种疾病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分离成各种血液成分,根据病情需要,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也就是把血液中某种成分集中起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部分。成分血为一血多用,各种成分有其特殊的功能,每一种血液成分都能针对性地治疗一种疾病,根据病人的具体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而且成分输血节约血、浓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是最有效、最合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重要性当前,输血…  相似文献   

7.
我院5年临床成分用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提倡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品。方法对2003—2007年本院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来本院成分输血率由92.2%提高到99.8%,病人增加1倍而用血量仅增加6%,人均用血量逐渐下降,各血液成分血量百分比依次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血。结论及时分析、掌握医院成分输血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严格制度,对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血液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庆军  李鸿颖  陈建国 《人民军医》2004,47(11):673-676
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进行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缩、低容量的制剂,根据病情需要,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输血技术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加强血液质量控制是安全输血的保证 ,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必须对采血、检验、贮血、成分制备、配血、发血和输血等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1] 。结合军队实际 ,我们根据GB 184 6 9- 2 0 0 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国家标准 ,参照军队第四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输血科常规》部分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转发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制定了本中心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本文就此作一介绍并对实施质量控制中部分项目的细节进行探讨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1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用血多为成分输血,成分血分离自全血,不可避免会残留少量白细胞或血小板。而有核细胞或血小板表面存在的HLA会随着输血进入患者体内,异体HLA抗原可对患者的HLA分型判定产生干扰。现报道1例接受过多次大量成分血输注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未严格按HLA分型血标本规定时间间隔进行血标本采集,导致HLA低分辨基因分型结果无法判定,提示临床医师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开展成分输血的依据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什么补什么”已成为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成分输血的基本含义。大量临床实践证实,80%以上的患者并不需要输注全血,而只需要输注血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成分,这是国家提倡成分输血的实践依据。那么从理论上说,成分输血又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弄清楚血液保存的基本原理及血液成分离体后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科学实验证实,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温度是不相同的:红细胞一般为4±2℃,白细胞和血小板为22±2℃,新鲜冰冻血浆为-30℃以下。为了使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将各种血液成分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中被埋100h以上伤员的用血情况,为以后类似病情提供输血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5例被埋100h以上地震挤压综合征伤员,对其输注血液成分的输注量、输注次数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输血量较少,输血次数少,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低,渗血及时控制,预后良好;输血量大,红细胞无效输注率高,出血渗血严重,预后差。结论:控制输血的关键是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准确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可避免因大量输血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输血量、输血次数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宋海燕  孟祥红  郭丰洁  丁修冬  张琳  董丽 《武警医学》2010,21(12):1074-1075
近年来,新一代血液制品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因其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HIJ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同时还可携带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嗜T淋巴细胞1型(HTJJV-1),疱疹型病毒(HTV)等输血相关性传染病而倍受人们关注,加上仍存在大量滥用的情况,甚至大于60%的新鲜冷冻血浆(FFP)使用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战创伤救治中大系列成分输血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输血医学与野战外科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血源,在保证成分血输注效果的同时,简化制备方式并提高储存时效,建立新型输血模式,解决战创伤救治中安全、有效、快速的输血问题.方法开发研究并建立血液采供管理系统.通过创伤救治中大系列成分输血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相关数据建立战创伤救治的新型输血模式.结果血液采供管理系统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大系列成分输血可节省血源,降低血液输注的技术条件,效果显著.结论血液采供管理系统可为战创伤救治提供先进的输血手段.大系列成分输血研究及取得相关数据有助于平战时期的创伤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5.
高华  严世平 《武警医学》2011,22(8):706-707
输血是临床急救与治疗常用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安全有效的输血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563例开颅手术输血病例,由经治医师、麻醉医师、输血科共同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种类、输血量等,以及有选择性采用自体输血。笔者对我院2009—04至2011-01神经外科563例开颅手术病例输血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6.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2~6℃条件下经离心制成的富含纤维蛋白原(Fg、FⅧ)的血浆成分,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A。近两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开展,冷沉淀及其制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阔,不仅用于治疗血友病,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本文就其在非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双重血浆分离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和血浆成分离器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将细胞成分先输回体内;血浆通过二次分离,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01~2007年我院对25例强直形脊柱炎的患者行双重血浆分离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输血风险意识的提高、血液资源的匮乏,成分输血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作者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两种血液成分制品:冷沉淀及冰冻血小板血浆。  相似文献   

19.
135例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见输血反应。方法:对我院2004-01~2008-12的30110人次接受对成份输血率和输血反应率的关系进行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0110人次输血中,输血反应99次,输血反应率为0.32%,输注白细胞反应率(2.41%)最高,全血(1.40%)次之,血浆、血小板(0.54%)偏低,洗涤红细胞(0.00%)最低。结论:为了避免由输血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输血中应严格遵守管理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掌握输血原则和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20.
大量输血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1年1月-2003年5月临床输血在3000ml以上的252例病例用全血和各种成分血的构成比,让输血发挥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查阅配发血记录本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军字I号工程)及病历资料,以术前Hb<80g/L为A组,术前Hb>80g/L为B组,分组观察用血量、用血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血球比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用计算机程序作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中,1998年以前80例,共计用血434436ml,全血占91.9%,1999年后172例,用血951055ml,全血占3.3%,红细胞制品占59.2%,血浆占29.8%。输血后,Hb从53.8-95.6g/L升高至88.9-132.1g/L,Hct从16.5%-29.8%升高至26.8%-39.0%,Plt从(9.7-12.3)×109/L升高至(13.8-25.2)×109/L。1999年后成分输血比例达96.7%,节约原料血281 510ml,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大出血病人可选用红细胞制品维持Hb在80g/L以上,红细胞与血浆按2:1比例输注,按需要补充血小板等成分,以维持凝血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