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建华  林友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21-2022,2038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与不同类型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385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根据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与否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比较两组患儿溶血性黄疸与G-6PD缺乏症黄疸比例,并比较不同黄疸类型情况下,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1)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52例,乙型肝炎抗原阴性者333例。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乙型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溶血发生率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385.000,P〈0.001)。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34.6%,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22.5%。两组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差异相对比较小,分别为50.5%与42.3%。(2)G6PD缺乏症患儿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1)。非G6PD缺乏症溶血,如新生儿溶血病与其他类型黄疸,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足月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20例及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G6PD缺乏、总胆红素水平、患儿与母体ABO或Rh血型不合以及母体年龄、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系统不合、G6PD水平、性别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母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则不是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患儿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HBsAg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型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P〈0.01),而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他类型黄疸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不是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却加大G6PD缺乏患儿患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病因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及血红蛋白H病所占比例。方法:用四氮唑蓝G6PD/6PGD比值法测定黄疸新生儿G6PD活性,用pH8.6TEB缓冲液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检测H带。结果:黄疸新生儿中G6PD缺乏检出率占11.60%,男性检出率占16.89%,女性患儿检出率占3.54%,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红蛋白H病检出率占5.00%,男性患儿检出率占4.97%,女性患儿检出率5.05%,男女患儿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6PD缺乏、血红蛋白H病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病因,及早筛查G6PD和地中海贫血对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等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6PD缺乏症孕妇产前服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优生遗传咨询门诊G6PD检查阳性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在产前给予小剂量苯巴比妥(30 mg/日)进行预防用药;对照组50例,未服用苯巴比妥。产后对这100例新生儿进行G6PD检查,对G6PD检查阳性的新生儿观察其黄疸发生情况。结果:产前预防性服用小剂量苯巴比妥的G6PD缺乏症新生儿与未干预的新生儿,两组发生新生儿黄疸的几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G6PD缺乏症孕妇产前服用苯巴比妥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BO溶血病合并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病 (ABO +G6PD组 )与 19例ABO溶血病 (ABO组 )、13例红细胞G6PD缺陷病 (G6PD组 )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ABO +G6PD组黄疸出现时间与ABO组无差别 (P >0 0 5 ) ,较G6PD组出现早 (P <0 0 5 )。ABO +G6PD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AB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G6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BO +G6PD组黄疸消退时间较ABO组及G6PD组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组无一例需换血治疗 ,均治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红细胞G6PD缺陷病时 ,黄疸程度重 ,消退时间长 ,临床应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ABO溶血病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入住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104例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ABO组)与51例G6PD缺乏症(G6PD组)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72 h内ABO组97例(93.27%),G6PD组47例(92.16%)出现黄疸并达峰值;ABO组黄疸出现时间为(1.28±0.78)d,明显短于G6PD组的(1.83±1.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组与G6PD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分别为(326.54±91.05)μmol/L和(360.23±128.3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O组与G6PD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5.58±1.24)d和(5.94±1.6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3例存在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其中ABO组2例,G6PD组1例.结论 ABO溶血病与G6PD缺乏症是足月新生儿早期高胆的常见原因;新生儿ABO溶血病较G6PD缺乏症所致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早,黄疸程度及消退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以目黄、肤黄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导致核黄疸、神经性听力损伤等严重后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酶缺陷病,实质是G6PD基因突变[1]。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方案》中将G6PD缺乏作为≥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2]。有报道G6PD缺乏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1目的 探讨新生儿 ABO溶血症和 G6 PD缺陷症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2方法 对比分析84例 ABO溶血症和 6 2例 G6 PD缺陷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3结果 ABO溶血症在黄疸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上早于 G6 PD缺陷症 (P<0 .0 0 1,P<0 .0 1) ,但相差时间不超过 1d。两组在黄疸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6 PD缺陷症组核黄疸发生率为 9.7%。 4结论  ABO溶血症和 G6 PD缺陷症鉴别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对有 G6 PD缺陷症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重点监护、早期积极治疗是防止核黄疸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横县ABO溶血、G6PD缺陷及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所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检测G6PD缺陷采用NBT法,ABO溶血病采用免疫学三项试验.黄疸干预标准采用2001年全国新生儿黄疸推荐方案.结果98例可明确病因,以G6PD缺陷最多见.42例(42.9%)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78.3%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与其他组相比,p<0.001.70.6%ABO溶血病在生后48小时内住院,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峰值在<72小时也以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最高,p<0.05.11例并发核黄疸,9例为G6PD缺陷,1例为G6PD缺陷合并ABO溶血病.结论横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49.6%为G6PD缺陷所致.11例核黄疸中10例与G6PD缺陷有关.72%G6PD缺陷时黄疸多在48小时内出现.但生后两日内住院率低.36例ABO溶血病中,19例合并G6PD缺陷,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时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显黄占78.9%,小于72小时血胆红素值226.71±103.19μmol/L.ABO溶血病出现黄疸早,但黄疸程度不如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G6PD缺陷及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76例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血清巨细胞病毒检测,并同时进行G6PD、血常规、胆红素等各项指标的测定,进行比较。结果17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45例(25.6%),G6PD缺陷24例(13.6%),感染HCMV17例,其感染率为70.8%。G6PD缺陷+HCMV感染者17例(9.7%),两者合并感染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均比单纯G6PD缺陷者或单纯HCMV感染者明显增高。结论G6PD缺陷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HCMV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11.
陈俊  田鸾英  黄璐  常利利  宋艳 《海南医学》2012,23(13):13-14
目的探讨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方法确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7例,分为两组:G6PD缺陷症组37例,G6PD正常组4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双面蓝光光疗,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血红蛋白和治疗后TSB、血红蛋白、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前TSB分别为(278.43±15.26)μmol/L和(276.68±12.15)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65.58±10.90)g/L和(160.95±9.76)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治疗后TSB分别为(168.70±9.79)μmol/L和(162.68±12.09)μmol/L(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150.59±7.82)g/L和(153.63±7.80)g/L(P>0.05)。G6PD缺陷症组和G6PD正常组新生儿总光疗时间分别为(65.51±16.87)h和(45.00±12.67)h(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7.22±1.60)d和(5.58±1.45)d(P<0.01)。结论 G6PD缺陷症新生儿虽无明显溶血发生,但G6PD缺乏也会延缓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增加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MOT和GAS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CK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总胆红素(TBI)、间接胆红素(IB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直接胆红素(DBI)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天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MOT和GAS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涛  潘虹  蔡坤  魏海波 《海南医学》2010,21(18):1-2,13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400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静脉血和6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G6PD活性。并按性别、胆红素的水平和出现黄疸的时间分析发病的特点。结果 (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G6PD缺乏发生率为16.8%,G6PD缺乏发生率男女之间的比为3.03∶1;(2)在G6PD缺乏的患儿中,男性患儿酶活性比女性患儿低(P〈0.01);(3)G6PD缺乏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G6PD正常患儿高(P〈0.05);(4)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峰时间在出生后1周内。结论海南地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比率较高,且多发生在男性;G6PD缺乏新生儿的黄疸程度比非G6PD缺乏新生儿重,且G6PD缺乏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峰时间在1周内。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G-6-PD缺乏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方法 30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血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并与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6—PD缺乏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K—MB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r=0.487、P<0.01)。治疗前后,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肥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道出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对早期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及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高危因素组新生儿172例,按疾病分为5组:宫内肺炎组48例、新生儿窒息组33例、头颅血肿组47例、红细胞增多症组21例、糖尿病母亲儿组23例;对照组82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比较高危因素组及对照组新生儿生后120 h内总胆红素升至第75百分位以上的例数,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之间比较予x2检验.结果 高危因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因素组内各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需加强监测并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防撞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防撞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每日睡眠时间、每日哭闹时间和箱外时间,总体质量增长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每日哭闹时间、出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防撞鸟巢式护理可延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中每日睡眠时间,缩短每日哭闹时间、出箱时间,增高总体质量增长水平,以及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皮肤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对2869例广西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确诊为G6PD缺乏症6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婴儿G-6-PD活性比较,男婴G-6-PD活性低于女婴,(P=0.002〈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6-P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血红蛋白,呈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男女婴G-6-PD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男婴明显低于女婴;但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并不是G-6-PD活性越低,引起的黄疸程度越重、贫血越重、黄疸出现时间越早、黄疸消退时间越慢。但G-6-PD缺乏症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越高、血红蛋白越低。  相似文献   

19.
C S Du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6):348-50, 382
A combined preventive scheme was conducted in four hospitals in Guangzhou to lower the rate of kernicteru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caused by related neonatal jaundice due to G6PD deficiency. Observation was focused on 330 G6PD deficient infants, and the effect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and kernicterus. The results,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a retrospective study,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51.4% to 21.2%), and neither kernicterus nor mental retardation infant was found in this series (1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is combined scheme is extremely effective and can be used in any large popul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is a high gene frequency of G6PD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1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达到早期足量喂养,对照组单纯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生儿胎粪排出时间、大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胆红素水平,并观察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在胎粪排出时间、大便转黄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泌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喂养尽早达到足量喂养能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影响产妇泌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