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精准引导下微波热消融联合聚桂醇药物注射硬化技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江苏省淮安市东部战区总医院明确诊断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4例,共14个肌瘤,患者均接受超声精准引导下微波热消融联合聚桂醇药物硬化治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行超声检查复查肌瘤大小变化。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月经量及血常规等情况。结果:14例患者复查瘤体大小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肌瘤超声表现除瘤体缩小外,治疗后肌瘤内血流均消失。患者由于肌瘤导致的相关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术中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肌瘤平均体积为(53.32±20.18)cm~3,治疗后1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27.53±10.55)cm~3,治疗后3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11.73±4.40)cm~3,治疗后6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8.49±3.53)cm~3,治疗后1年肌瘤平均体积为(3.75±1.40)cm~3,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复查瘤体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7±9)%、(77±5)%、(83±5)%、(93±2)%。结论:经随访观察,微波热消融联合聚桂醇药物注射硬化技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避免了微波治疗的风险,提高了疗效,术后患者痛苦减轻、恢复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肿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1~6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除11例肌瘤消失外,其余31例肌瘤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9.8%,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子宫肌瘤患者30枚子宫肌瘤、13例子宫腺肌瘤患者13枚子宫腺肌瘤进行微波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体积、瘤体内彩色血流情况、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及临床症状,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后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彩色血流完全消失,超声造影显示治疗区无强化,临床症状减轻。结论微波消融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均有显著疗效,且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经腔内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2例经超声诊断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腔内穿刺注射无水酒精. 结果 32例经1~2次注射后3个月以上,体积缩小7%~91%,平均缩小66.78%. 结论 CDFI有19例显示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5.
探讨经皮穿刺瘤灶内注射~(32)p—碘油乳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悲性胸膜间皮瘤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瘤灶内注射~(32)P—碘油乳剂,单次注射4例,多次注射8例;单点注射2例,多点注射10例;注药后每隔两周复查。结果:注药后11例自觉症状好转,8例病灶范围缩小。胸水减少。无副反应出现。结论:经皮穿刺瘤灶内注射~(32)p—碘油乳剂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效的姑息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5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方法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KMG,栓塞后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全部为6个月以上,观察子宫肌瘤的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5例全部完成双侧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在有症状的29例中,25例(86.2%)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至栓塞后6个月时,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1%,所有患者随访期内肌瘤缩小后未再增大。术后最常见副反应即栓塞后综合征,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应用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瘤体体积,计算瘤体体积缩小率(FSR)并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分级将子宫肌瘤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供血组,根据子宫肌瘤术前肌瘤最大直径分为直径<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根据瘤体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和黏膜下肌瘤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瘤体血供组、瘤体大小组及瘤体类型组间的FSR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瘤体硬化治疗术后瘤体体积呈持续缩小趋势,术后1、3、6、12个月的FSR中位数分别为16.98%、51.69%、68.07%、80.83%。术后3、6、12个月SSS中位数较术前(中位数为28.13分)显著下降(中位数分别为21.88分,12.50分,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90、-9.035、-9.464,P均<0.001)。各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Ⅲ级血供组、>5 cm组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组的FSR最低,Ⅲ级血供组FSR中位数为78.16%,>5 cm组肌瘤FSR中位数为66.35%,浆膜下肌瘤组FSR中位数为76.97%。术中及术后出现无需治疗的不良反应者19例(30.1%,19/63),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但对>5 cm、血供丰富或浆膜下肌瘤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对24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PLE)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肌瘤大小和子宫体积变化,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6个月有痛经、便秘及尿急、尿频症状者均解除,除1例闭经外,余月经异常者均恢复正常,大多数子宫体积基本恢复正常,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8.5—82%。不良反应有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15例,少量阴道出血2例,并发症除一例出现闭经,一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技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良好,副作用较小,创伤小且保留子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64例,年龄19岁~47岁,肌瘤直径5cm~14cm,其中肌壁间肌瘤50例,黏膜下肌瘤14例,全部行经皮穿刺插管双侧子宫动脉碘化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后3个月彩色多普勒观察肌瘤内血流信号,有血流信号的13例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结果:插僻栓塞成功率100%,87.5%(56/64)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68.75%(44/64)的患者月经基本恢复正常,82.81%(53/64)的患者下腹疼痛消失。栓塞3个月后肌瘤平均缩小56%。乙酸注射后肌瘤内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单纯子宫动脉栓塞可能出现肌瘤复发,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经皮乙酸注射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分别于射频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复查病理.术后1、3、6和12个月行随访及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35例肌瘤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内"无灌注",无灌注区与肌瘤大小相符;9例肌瘤周边有部分造影剂强化.病理结果证实:"无灌注区"组织坏死,造影剂部分强化区组织为不完全性坏死.治疗后3个月肌瘤开始缩小,6个月瘤体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占90%).结论 超声造影和随访观察证实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实时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治疗范围及残存病灶,对于指导补充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