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脉瘤性骨囊肿(A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骨肿瘤,多见于四肢长骨干骺端、骨盆及脊柱附近等部位~[1]。笔者于2016-03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1例动脉瘤性骨囊肿,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26岁,因"右膝髌前疼痛4年余,加重2周"入院。患者自述4年前活动后感右膝髌前疼痛,长时间行走及蹲起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症状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  相似文献   

2.
正锁骨远端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较罕见,虽然这是一种良性、局限性骨肿瘤,但是其具有很强的骨质破坏能力。笔者于2017-02诊治1例左锁骨远端动脉瘤样骨囊肿,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10岁,因碰撞后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病,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方法]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物累及右侧跟骨,经肿物刮除术和植骨术后恢复良好。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右侧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病,对于单纯的动脉瘤样骨囊肿,肿物刮除术和植骨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为骨肉瘤张宏冯乃实董荣华李瑞宗白景文动脉瘤样骨囊肿属血管畸形,系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呈膨胀性、出血性骨破坏。病灶区无肿瘤细胞[1]。因此,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一直难以接受。以往报告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13例,均以放射治疗为诱因[2,...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病灶定位、治疗方式、术后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脊柱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1~41岁.以单纯脊柱区域疼痛症状发病者2...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假设动脉瘤样骨囊肿通过内部骨化存在自愈潜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微创的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方法。即用脱矿物质骨粉混合自体骨髓注入骨囊肿内,从而使病变停止进展,并自行骨化。我们提出假设,即为了诱导骨质愈合。骨囊肿细胞只需要对诱导材料的作用产生反应,而囊肿刮除术或扩大的外科手术是不必要的。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这种新方法对于骨囊肿的治愈情况,及其治疗本病的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对13例经活检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经小切口向病灶内注入脱矿物质骨和自体骨髓混合骨泥。研究组中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6岁。病灶部位位于长骨者6例,骨盆5例,位于肩关节盂和跟骨者各1例。其中5例患者既往未经任何治疗,1例经术前栓塞,其余7例患者为治疗后复发者。结果: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其中11例患者获得治愈。结论:该微创方法能够促进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自愈。采用该治疗方法不再需要进行刮除术。能够避免过大的外科手术及失血,并且对于位于类似骨盆这样不容易暴露部位的病灶,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7.
70岁男性患者, 因左侧胸壁肿物伴疼痛1月余入院。17年前因中心型肺癌行左全肺切除术。胸部增强CT检查示:左侧胸腔近胸壁处多发囊性肿物, 最大约10 cm×8 cm×7 cm, 部分突入肋间, 伴临近肋骨骨质破坏征象, 全身其他脏器、软组织、皮肤均未见异常。术中细针穿刺抽出陈旧性积血, 术后局部放疗2周期, 疼痛缓解。1个月后再次出现胸壁疼痛, 手术切除部分肋骨, 术后病理提示动脉瘤样骨囊肿, 二次手术行胸壁病损扩大切除, 术后病理提示血管肉瘤。术后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肋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非常少见, 合并血管肉瘤病例国内暂无报道。该病术前诊断困难, 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血管肉瘤术后伤口愈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肋骨骨肉瘤并发动脉瘤性骨囊肿一例报告韩树青,刘传远患者男,35岁。右胸部胀痛3个月入院。体检:右胸第6肋腋前线为中心隆起,拘及6cm×5cm×3cm肿块,质硬,压痛(+)。X线片示右侧第5、6肋间有一圆形、密度均匀增高影,边缘光滑。第6肋骨腋前线处溶...  相似文献   

9.
<正>胸廓原发性肿瘤比较罕见,其中83%~95%为恶性肿瘤[1]。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良性、局限性呈膨胀性生长的病变,1.0%~2.5%的原发性骨肿瘤为此病理类型[2]。第一肋骨巨大骨肿瘤因为手术视野暴露困难以及术中神经血管的意外损伤,使第一肋骨的肿瘤成为肋骨肿瘤切除的相对手术禁忌证。我们通过前胸部扩大"L"形切口,成功行第一肋骨巨大动脉瘤性骨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2月~2016年10月,我科采用β-磷酸三钙人工骨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 MP-2)植入治疗13例青少年肱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7例,年龄8~17岁。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囊肿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其中3例完全骨折。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胸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样骨囊肿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采用刮除植骨或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充填等方面进行处理,并对其临床表现,X线照片,血管造影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中仅1例术中前确诊,囊肿刮除植骨9例,骨水泥充填6例,均疗效满意,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样病变,极易误诊,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刮除植骨效果良好,对年龄较大可采用骨水泥充填。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刮除植骨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如切除、激素注射、栓塞也见诸报道,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愈率。目的:回顾性分析117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案。方法:1993年2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7~60岁,平均23.1岁,中位年龄21岁;病变主要位于股骨、胫骨、脊柱、骨盆及肱骨。治疗手段主要为病灶刮除,还包括局部切除、激素注射、栓塞、放疗、单纯内固定。结果:1年以上随访期77例,随访时间为12~176个月,平均36个月。7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为6~102个月,中位术后复发时间为20个月,复发率为9.1%。复发病例均为病灶刮除患者,其中骨盆3例,股骨4例。初始行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6例可见病变修复。结论:病灶刮除仍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手段,骨盆病变及复发病变接受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大,对病变部位手术难度大或术后肢体功能影响较大的病变可试行非手术治疗,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有助于控制复发率并保留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2003年手术的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中15例行病灶刮除,刮除后自体骨填充3例,异体骨填充5例,自体骨加异体骨填充5例,自体骨加入工骨2例;其中术中磨钻使用4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15例行刮除术中复发2例,复发率13.3%。复发部位分别发生于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其中术中使用磨钻的4例未见复发;大块切除1例亦未见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刮除彻底与否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应用磨钻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四肢长骨良性肿瘤并发骨折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良性肿瘤并发骨折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四肢长骨良性肿瘤并发骨折患者,其中骨囊肿1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5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内生软骨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采用Ⅰ期外固定、Ⅱ期肿瘤刮除植骨术13例,Ⅰ期肿瘤清除植骨内固定术12例。结果:随访时间12~88个月,术后感染1例,复发3例,再骨折2例。结论:对于良性肿瘤或类肿瘤疾病发生病理性骨折应优先选择Ⅰ期外固定、Ⅱ期行肿瘤病灶清除植骨术;骨质破坏较轻者可选择Ⅰ期肿瘤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3例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瘤状表现、手术处理方式、复发处理特点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3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后期电话随访6~10年,1例术后一年半复发,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随访9年未见复发。3例患者末次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邻近关节的活动度,优2例,良1例。结论手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症状以局部膨胀性改变及疼痛为主,根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通过术中病理检查确诊。术中保留骨支架及克氏针内固定可改善患者手部功能,应用高速磨钻打磨骨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于2016-09诊治1例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男,29岁,就诊前6个月打篮球时撞伤右膝关节,当时右膝关节前方红肿、疼痛,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经休息、对症处理后缓解,6个月内右膝关节间断性疼痛,能忍受,近日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就诊。专科检查:右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皮温不  相似文献   

17.
1〔牧嫌敕椒?.1 一般资料6例中男 1例 ,女 5例 ;年龄 14~ 5 3岁。有 5例患者为局部轻微外伤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障碍 ,X线片发现病变及病理骨折 ,1例为腰痛而行骨盆照片发现病变。 5例因病理骨折而入院者X线片示股骨颈近粗隆处骨折 ,股骨颈短缩而无移位 ,颈干角稍变小 ,局部骨皮质变薄 ,其中 2例可见钙化性骨嵴影像 ,3例因有骨折而只可见局部骨压缩影 ;入院诊断有 3例被诊断为骨囊肿 ,2例诊断为动脉瘤性骨囊肿 ,1例诊断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所有病例均未见周边软组织内伴随病变。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行病灶清除植骨 ,有病理骨折者先行…  相似文献   

18.
冻干骨块在四肢骨肿瘤刮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采用冻干骨块植入 ,修复四肢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骨缺损3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年龄 8~ 35岁。上肢 9例 ,下肢 2 1例。骨囊肿 9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8例 ,骨巨细胞瘤 4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2例 ,骨化性纤维瘤 4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 3例。所用植骨材料均来自山西太原医用骨库冻干骨块。根据病变的范围开一骨窗 ,将瘤体刮除干净 ,再用碘酊和酒精灭活 ,生理盐水冲洗。植骨前 30分钟将冻干骨块复水 ,充填于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后的骨缺损内。本组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动脉瘤样骨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采用病灶清除、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治疗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根据囊肿范围选择植骨材料,并与rhBMP-2混合后填充囊腔内。将开窗所取得的骨块进行上述处理后回植于骨缺损处。结果 1例出院后3 d出现切口周围肿胀、渗液,再次入院经换药等对症处理1周后切口愈合;其余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摄X线片检查显示骨愈合良好,未出现对异体骨的免疫排异反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无复发。结论 rhBMP-2作为成骨细胞的诱导因子能有效促进骨再生及修复。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手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成骨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6月,采用广泛切除肿瘤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38~65岁,平均52.6岁。病程3~485d,中位时间18d。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转移性肿瘤3例,骨巨细胞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囊肿2例,骨囊肿复发1例。肿瘤大小范围为4cm×3cm~8cm×4cm。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38min;术中输血量600~1500mL,平均923mL;住院时间14~22d,平均16.5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0个月,平均47.4个月。3例骨转移性肿瘤、1例骨肉瘤于出院后11~37个月因肿瘤肝、肺转移死亡。术后1年存活的16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获优5例,良8例,中2例,差1例。X线片均未见肿瘤复发、髋臼磨损、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早期疗效满意,可以重建髋关节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