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普通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J  Li LF  Guan XD  Chen DM  Chen MY  Ouyang B  Huang SW  W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89-1192
目的监控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我院SICU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1.3%,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0.9%)、腹腔(29.0%)、血液(9.7%)和胆道(7.2%);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1%)、白色念珠菌(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8.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94.7%和88.2%。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发酵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二性霉素B对真菌抗菌活性最强。结论S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问题严重,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各有特点,建立感染监控机制,掌握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结果,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在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和诊治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神经外科63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医院获得性感染738例的病原菌结果,分析不同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8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377例、泌尿系统感染130例、血流感染10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6例及其他部位感染16例。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常用重要抗菌药物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是62.1%和56.2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2.01%和16.4%;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率是61.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率是79.23%,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念珠菌属耐药率≤10%。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在临床预防和诊治中应根据不同病原菌特点及本院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尿路感染患者的1978份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08株(占11.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0%)、粪肠球菌(占9.6%)、肺炎克雷伯菌(占7.ooA)、白色念珠菌(占6.8%)、奇异变形杆菌(占3.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0%。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应尽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连续3年血培养阳性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血流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住院患者无菌抽取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血培养阳性报警后分离培养的纯培养菌落,采用DL-Medical细菌测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连续3年共分离出首次非重复病原菌381株,检出率为9.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0.4%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岁和60~91岁患者;科室分布主要在儿科、ICU、血液净化科和肿瘤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2%和33.8%,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强,可作为经验用药;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为52.5%,对四环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和利福平敏感性均较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可作为治疗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重症患者的首选用药。 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且耐药情况复杂,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血液及导管的送检率,实验室应重视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尽早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血流感染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临床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感染特点及其药敏。采用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真菌药敏采用K-B纸片法,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116例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96株,阳性检出率为9.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1株,革兰阳性球菌350株,真菌37株,厌氧菌9株以及革兰阳性杆菌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为49.5%和38.5%;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2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8.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4%和70.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不容忽视。临床应高度重视早期血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引流手术且术后合并胰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及药敏报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腹腔引流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76株细菌,检出率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4%)、其他葡萄球菌(9.4%)、D群链球菌(9.4%)、粪肠球菌(8.7%)、大肠埃希菌(8.7%)、表皮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4.3%)、屎肠球菌(4.3%)。药敏分析及耐药试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耐药严重,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尚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仅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其存在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患者,大部分菌株广泛耐药,临床上应依据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断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2000~2001年13家医院泌尿系统感染细菌耐药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监测我国泌尿系统感染(尿感)住院患者细菌分布变化及耐药状况。方法 以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方案收集的菌株及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的临床分离菌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材料,比较尿感分离菌株和监测研究收集的全部菌株的耐药率。以50%和90%的细菌被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 2001)指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对所测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结果 全国九大城市13家医院的34个病房收集尿感细菌501株,其中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菌株之比为23.5:1。致病菌所占比例为:革兰阴性杆菌317株,占63.3%,包括:大肠埃希菌35.9%,克雷伯杆菌属9.8%,铜绿假单孢菌5.2%,变形杆菌4.2%,阴沟肠杆菌2.0%;革兰阳性球菌184株.占36.7%,包括:肠球菌属13.6%,金黄色葡萄球菌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2%、链球菌属2.0%。此外,念球菌9株。克雷伯杆菌属、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菌属、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总体研究结果比较增高(P≤0.05或P≤0.001)。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但肠球菌的比例明显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某些抗生素耐药尤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较总体结果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临床常见的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用药及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南开医院2015—2017年的血培养资料,采用Be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瓶进行连续监测,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用whonet5.6软件和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8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32株,占39.91%;革兰阴性菌968株,占52.78%;真菌84株,占4.58%;厌氧菌50株,占2.73%。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检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肝胆胰外科、重症医学科和微创外科。2015—2017年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显著上升(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P<0.01)。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第一、二、四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哌拉西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所上升(P<0.05),2016年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率有显著上升,且两者均出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菌株,今后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湖北地区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1314株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外科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将湖北地区15所医院所做20种抗菌药物对外科分离菌的的抑菌圈直径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4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199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判断细菌耐药。结果 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收集外科感染菌株13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44.6%的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MRS);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为4.3%。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率为84.4%-57.2%。结论 在外科领域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随时掌握细菌耐药状态,对合理用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北京市海淀医院2012年度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集的血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用WHO-NET 5.6软件以及SPSS 1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海淀医院2012年度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株70株(44.9%),革兰阴性菌株83株(53.2%)。常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1%(50/1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8%(45/156)、肺炎克雷伯菌9.0%(14/15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4%(10/156)。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1%(10/5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81.8%(45/5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第1、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为38%~85%。对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50%~60%,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为15%~30%。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的总体耐药率为30%~8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2012年度血培养分离细菌耐药是普遍现象,应加强细菌性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Chen H  Zhang GA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98-901
目的研究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探索对策。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烧伤病区送检标本中的阳性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比例高于革兰阳性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92株(42.8%),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首位(1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较高(82.5%);革兰阴性菌372株(54.5%),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孢菌(12.5%)、大肠埃希菌(11.1%)、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9.1%)和阴沟肠杆菌(8.2%);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8%和42.9%;真菌检出18例(2.6%),后两年较第一年有所下降。病原菌中条件致病菌增多;各种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抗生素的应用状况与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相关,需要严格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并采用良好的消毒隔离措施,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n infected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can be achieved in approximately 90% of cases. This outcome may be jeopard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acteria common to these infections. Staphylococci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bacteria in total joint infections, and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these organisms among all nosocomial an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As many as 46.7%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and 85.7%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strains are methicillin-resistant. Enterococci also are commonly isolated from infected total joint arthroplasties. The prevalence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among all enterococci strains is estimated at 23%. As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resistant bacteria continues to increase among all infection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y will be encountered more regularly in total joint infections.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of these bacteria and currently available and newly developed antimicrobials is key to preventing the expans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ensuring the futur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otal joint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04-2008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4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00株,占55.0%,真菌838株,占24.3%,革兰阳性菌716株,占20.7%。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主要通过手术切口、泌尿道、呼吸道和口腔等引起感染。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耐药率高,真菌中的白假丝酵母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部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For a period of 24 months (1997-1999) were isolated 266 clinically significant staphylococcal strains, S. aureus, 36 (13.5%) and 230 (86.5%)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CNS) from urines of hospitalised patients (over 14 years) with UTI.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strains from CNS was S. haemolyicus, 110 (47.8) strains, followed by S. saprophyticus 47 (20.4%) strains and S. epidermidis 18 (7.8%).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isolates to 13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method (NCCLS). From the isolated 36 strains S. aureus, 24 were sensitive and 12 were resistant to methicillin. From 230 CNS, 105 strains showed sensitivity and 125 strains resistance to methicillin. All staphylococci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and most of them (over 95%) to amikacin and rifampin. It was established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nsitivity of methicillin-sensitive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i. The established resistance accompanied with high rate percentage methicillin resistance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of staphylococc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内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比较排位前7位细菌的耐药特征。结果: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40株,占49.2%;革兰阴性(G^-)菌38株,占46.9%;真菌3株,占3.7%,引起CRBSI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菌阴性葡萄球菌(27株,33.3%),鲍曼不动杆菌(12株,14.8%),肺炎克雷伯菌(9株,11.1%),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9%),铜绿假单胞菌(7株,8.6%),大肠埃希菌(6株,7.4%),G^+菌中对碳青霉烯菌类最为敏感。结论:近3年来ICU内CRBSI患者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并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 ICU 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 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 ICU 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 ICU 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流行病学规律。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对SICU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181例NI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感染率9.81%,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6.96%)、胸腹腔(25.47%)和血行感染(9.32%),各部位主要病原菌种类具有统计学差异,呼吸道、胸腹腔和胆道以细菌为主,泌尿道和消化道以真菌为主,混合感染52.25%。常见病原菌是肠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结论 SICU内NI主要病原菌因感染部位而不同,菌种复杂,耐药菌株多,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掌握病原菌变化规律,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内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外科感染的菌种变迁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普通外科感染的菌种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1993年6月至1997年7月我院普通外科感染患者送检细菌培养阳性的557例。结果 分离革兰阴性(G^-)菌38种1045株(71.4%),其中除最常见的大肠埃利希菌外,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列第3位,革兰阳性(G^ )菌8种418株(28.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第1、2位,粪肠球菌列第3位。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系多重耐药菌种,细菌的药敏测定表明:G^-菌的敏感药物为氟喹诺酮类或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G^ 菌抗菌活性较高的则是万古霉素、利福平等。结论 当前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延缓菌种变迁和耐药性增长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