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在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显著作用,该作用与蛋白C系统活化有关[1-2].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脓毒症早期就有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膜糖蛋  相似文献   

2.
<正>脓毒症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它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凝血功能紊乱引起微血管血栓形成、炎症瀑布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导致的血管低反应性以及内皮功能的障碍等。而最新研究表明:不同细胞在活化或凋亡过程中所释放  相似文献   

3.
严重脓毒症是机体对全身炎症与凝血反应的结果,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近年来虽然应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更积极的机械通气以及监护和营养支持,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分析其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目前对于炎症和凝血来说,蛋白C途径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活化蛋白C在治疗严重脓毒症中显示有较好的前景,因此,本文就蛋白C途径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是小的无核血细胞,是重要的止血物质,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脓毒症期间,多种因素刺激血小板活化,特别是脂多糖,其通过刺激血小板分泌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增强血小板聚集。活化后的血小板表达多种受体,其中P-选择素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始动作用,而GPⅡb/Ⅲa活化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途径和必需环节,两者在脓毒症凝血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化后的血小板与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催化过度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失调,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和微循环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活化的血小板脱落血小板产物,即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其增强了炎症和凝血。本文综述了目前血小板及其表面受体配体在脓毒症凝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脓毒症是引起DIC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脓毒症引起的DIC,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不但加重了脓毒症患者的休克状态,  相似文献   

6.
血浆蛋白C的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C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抗凝系统之一,主要由血浆蛋白C(PC)、PS、活化蛋白C抑制物(APCI)和血栓调节素(TM)组成。PC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占全血抗凝活力的20%~30%。在体外只要达到0.2μg/mL即可引起明显的抗凝效应。PC具有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凝血-抗凝血机制的平衡。自1976年Stenflo首次报道从牛血浆中分离出该物质后,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机体宿主反应失调, 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是当今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 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已达到22.5%, 约占全球总死亡患者的五分之一[1]。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涉及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等, 多系统功能失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通过网络状效应加剧脓毒症的恶性发展[2]。免疫应答与凝血系统相互作用失调时, 易导致多级血管中形成微小的免疫血栓(immunothrombosis), 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 30%~5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生DIC, 其病死率高达28%~43%[3]。因此, 免疫血栓发病本质和干预途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以同时并发炎症和凝血反应为特征。最近,人重组活化蛋白C(APC)已被证实具有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作用,而这可能是通过抗炎和抗凝的联合作用达到的。丙酮酸乙酯已在实验中被证实具有拮抗内毒紊血症和脓毒症时炎症反应的作用。为了探讨其对凝血功能是否有影响,研究者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了丙酮酸乙酯对组织因子(TF)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对人单个核细胞(THP-1)培养的研究证实,TF是启动脓毒症时凝血机制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国际范围内至今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状态.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炎症和凝血系统之间广泛的交叉对话导致病情恶性进展.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探讨机体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发现蛋白C(PC)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已获准用于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蛋白C通路在脓毒症炎症-凝血交叉对话中的作用机制,以及rhAPC在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与争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国际范围内至今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状态.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炎症和凝血系统之间广泛的交叉对话导致病情恶性进展.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探讨机体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发现蛋白C(PC)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已获准用于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蛋白C通路在脓毒症炎症-凝血交叉对话中的作用机制,以及rhAPC在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与争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sepsis)是ICU常见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美国重度脓毒症死亡率30%~50%[1]。凝血异常与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严重脓毒症患者上述两种系统明显异常。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 C,APC)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注意的人体内一种具有促纤维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异常及与出血症状和分型的联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a2-抗纤溶酶(a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a2-AP、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凝血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抗凝异常和原发性纤溶为主。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微循环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所致,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微循环功能障碍,而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 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 1.1 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参与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调控血管平滑肌张力,完成细胞与营养物质的交换,维持血液流动性,调节局部促炎及抗炎介质的平衡,参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及程序性细胞凋亡等[1].  相似文献   

14.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根  刘宝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9-1041
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功能改变、免疫动态平衡失调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调理治疗被认为是脓毒症治疗的一个希望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能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脓毒症的免疫功能,对改善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①通过滤过和吸附的机制,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炎性介质,减轻炎症介质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阻断Th_1向Th_2的漂移;减轻淋巴细胞异常凋亡。②清除血中除炎症介质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及某些致病因子。③抑制炎症系统与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阻断炎症级联。④纠正脓毒症患者内环境紊乱,改善组织氧合和心肺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因此,CBP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与中国汉族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脓毒症患者蛋白C -1641A>G (rs1799809)和-1654C>T(rs1799808)位点的基因型, 分析其单倍型并根据单倍型分为两组, -1641A/-1654C(简称AC)单倍型携带者和非AC单倍型携带者。同时, 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分析, 比较两组间凝血/纤溶参数, 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等, 以及APC水平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脓毒症患者, 其中60例为AC单倍型携带者, 114例为非AC单倍型携带者。与非AC单倍型携带者相比, AC单倍型携带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 蛋白C活化显著降低, 而其他凝血/纤溶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导致脓毒症患者循环中的活化蛋白C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该结果表明, 脓毒症患者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可能直接影响活化蛋白C水平, 进而导致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正脓毒症为全身炎症反应,由感染诱发,是外伤、感染、休克等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易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1])认为,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系统异常形成的级联反应可以明显影响疾病进展。本研究探讨生地黄煎剂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选取脓毒症病例~([2])。排除标准:年龄18  相似文献   

17.
肝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7,22(18):1293-1295
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组成的,可发生于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包括静脉、动脉、心腔和微循环。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发展过程中,组织因子(TF)介导下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抑制,产生促凝状态,促进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促进了各脏器功能紊乱的发展;同时,许多炎性介质参与凝血反应,许多凝血蛋白参与炎症反应进程,凝血过程异常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生理抗凝剂治疗脓毒症成为临床研究重要课题。本文就凝血、炎症与脓毒症的关系,以及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剂(TFPI)对脓毒症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磷脂代谢产物,通过激活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S1P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免疫与凝血系统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脓毒症导致的器官衰竭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在炎症环境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S1P可参与调节脓毒症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也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通过对S1P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指标监测指导下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肝素抗凝效果.方法:将105例DIC评分≥3分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栓弹力图(TEG)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和安慰剂组.TEG组与APTT组于入院当天给予肝素连续输注,TEG组根据R值调整肝素输注剂量,APTT组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