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镜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靛胭脂-美蓝(IC-MB)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部位喷洒0.4%IC 30~40 m l及0.5%美蓝MB 20 m l,可疑病灶处活检4~6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54例患者行IC-MB双重染色后,发现早期胃癌12例,不典型增生19例,慢性炎症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3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出现分界区27例,其余23例出现分界区3例,染色分界区的早期胃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分界区(P<0.05)。结论IC-MB双重染色法可清晰地勾画出病变胃黏膜皱襞的轮廓,显示微小病灶,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双原发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例食管胃双原发癌发生时间、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诊治经过。结果食管胃双原发癌有同时癌和异时癌;病理结果:食管均为鳞癌,胃腺癌居多,鳞癌罕见。结论临床医生应全面检查,甄别症状与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减少分析误诊,强调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和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食管癌和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内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5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在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进行碘染色,凭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染色组中不染色或淡染色32例。活检发现食管癌9例,其中早期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11例,其中轻度异型增生7例,中度异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内镜下判断食管黏膜异常21例。活检发现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3例,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2组间食管上皮异型增生和癌的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黏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助于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2年收治10例乳腺肉瘤的诊治资料。结果3/6叶状囊肉瘤术中冰冻病理为良性,术后石蜡病理确诊;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血管内皮瘤、肉瘤样癌等3例,术中冰冻病理仅考虑为恶性,术后石蜡病理确诊。本组4例行单纯乳房切除,6例行改良根治术,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有肿瘤转移。随访8例1~7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⑴乳腺肉瘤误诊率比较高,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有一定的差异。⑵乳腺肉瘤诊断明确,行乳房单纯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01-2009-12 186例常规胃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用碘液配制成2.5%卢戈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186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形细胞癌4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2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慢性食管炎61例,鳞状上皮增生27例.卢戈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2.03%;卢戈液不染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8%.碘不染、淡染区检出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概率高于染色区(χ2=35.139,P<0.05).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食管表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回顾性分析24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表明5年生存率85.26(,与该院同期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9.28((2429/3064)相似。笔者认为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该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与治疗(附14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丹 《中国医师杂志》2006,8(3):390-391
目的探讨提高小肠肿瘤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8年来经手术证实的145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占75.9%,术前确诊率为51.7%。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全消化道钡餐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提高其诊断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 对10例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超声及CT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囊性肾癌的诊断,术后病理检查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0例,其中肾癌囊性坏死6例,多房性囊性肾癌2例,单纯性囊肿恶变2例.随访8例,6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结论 囊性肾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1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并不罕见;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腹水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检查有助诊断,腹水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DNA可作为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较少见,确诊困难,治疗上存在矛盾,但化疗方案得当病人仍可耐受,好转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MR I特征及提高MR I诊断脑室内脑膜瘤特异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8例脑室内脑膜瘤MR I表现,其中7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脑膜瘤。结果脑室内脑膜瘤生长部位8例均发生在侧脑室内,其中三角区6例,体部2例;8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均匀强化,5例有瘤周水肿。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2.5%。结论MR I能准确显示脑室内脑膜瘤的位置和病变范围,定性诊断需综合考虑病人年龄、肿瘤在脑室内的准确位置及MR I平扫和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软式内镜和硬式内镜治疗食管异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本院201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行软式内镜治疗,103例行硬式内镜治疗:⑴软式内镜组所取异物的平均长径与硬式内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软式内镜组和硬式内镜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40.8%,穿孔率分别为5.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式内镜和硬式内镜治疗食管异物成功率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孔率无差异,但FE无需要求全身麻醉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附4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63例各类型总胆管结石病人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网篮和(或)球囊取石等方法治疗。结果EST成功率为98.1%(454/463例),内镜取石成功率为96.8%(448/46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4.9%(22/454例)。结论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探讨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的消化道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胸透、胸片及钡餐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通过X线胸片检查,有13例有阳性征象,胸片表现为囊性阴影伴气液平面或心影后方团块实性阴影;通过X线检查,有17例阳性患者,阳性率高于X线胸片,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14例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3例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通过卡方检验,X线胸片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线钡餐造影检出率更高.(χ2=4.00,P<0.05).结论 三种常规X线检查各有利弊,其中胸透及胸片更加简单经济,适合用于食管裂孔疝的筛查,但是准确程度不及钡餐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的X线表现更有特征性,对于食管裂孔疝的确证诊断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期行鼻内镜下或联合柯陆径路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3~6年.治愈33例(91.66%),复发3例(8.3%).结论 鼻内镜及对侵及上颌窦的KrouseⅢ期联合柯陆径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并发症及出血少.  相似文献   

15.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紧急止血(附8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门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早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内镜下急诊套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紧急止血手段。本院在近3年来对86例食管静脉出血行内镜下套扎紧急止血治疗,积累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诊治体会.方法 经普通内镜检查发现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15例,放大染色后观察腺管开口类型,并行内镜下治疗.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LST患者,位于直肠7例,乙状结肠3例,升结肠2例,降结肠2例,盲肠1例.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颗粒均一型3例,结节混合型7例,扁平隆起型4例,假凹陷型1例.腺管开口类型:ⅢL型6例,Ⅳ型7例,Ⅳ+VA型2例.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类型最多的是管状绒毛状腺瘤,其次为管状腺瘤.术前放大染色内镜观察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者2例.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提高认识,内镜下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确定病变范围并指导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MR I动态增强、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先进行冠状面T1W I、T2W I和矢状面T1W I平扫,然后进行GD-DTPA冠状T1W I动态增强扫描,最后进行冠状面T1W I常规延迟扫描,对MR 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中,平扫显示病变10例,动态增强显示病变39例,常规延迟增强显示病变3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MR I显示垂体微腺瘤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食管结石症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4岁,退休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0余年,加重10 d”于2005年12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起出现进食后梗阻感,间歇发作,呈渐进性加重;入院前10 d再次发作,只能进流质饮食,并出现呕吐,常于进食后诱发,呕吐“宿食样”物质。体重明显减轻,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查体:消瘦面容,体质差,心肺无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图1):食道下段近贲门处有一类圆形充盈缺损,约6 cm×4 cm,上段食管呈均匀性扩张;其下食管似呈“鸟咀”样改变,黏膜尚光滑。临床诊断:⑴贲门失弛缓症,⑵食道肿瘤。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右开胸探查术,开胸后见食管下段距贲门…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11例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每一治疗阶段间隔为3周,直至病理证实复层鳞状上皮完全修复。术后第6个月及1年随访内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8例经一个治疗阶段根除,3例经两个阶段治疗根除,平均治疗阶段1.3个。11例于治疗后6个月均无复发,2例于治疗后1年在原来部位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黏膜岛,1年根除率为82%。剑突或胸骨后疼痛是主要副作用。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短期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