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静晨  李振洲  杜继臣 《武警医学》2003,14(10):595-598
 目的通过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yclin D1、Rb和P16基因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定量检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yclin D1、Rb和P16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量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相关性(P<0.01);Rb蛋白和P16蛋白表达量(F1值)在低恶性组升高,高恶性组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随星形细胞瘤恶性度升高而增强;Rb和P16在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说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改变在肿瘤的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星形细胞瘤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会民  谭平国 《武警医学》2005,16(3):182-184
 目的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在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76例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为实验标本;应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ELISA)分别定量检测不同病理类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另取1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7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中,Ⅰ~Ⅱ级者38例,端粒酶阳性者3例(7.9%);星形细胞瘤Ⅲ~Ⅳ级者38例,端粒酶阳性者33例(86.6%).两组端粒酶阳性率之间有显著(P<0.01);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定量水平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15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的活性在脑星形细胞瘤中随着肿瘤活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说明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星形细胞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分别行术前常规横断面T1WI、T2 WI平扫和Gd DTPA增强后三维T1WI ,术后取肿瘤组织行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免疫组化染色 ,计算每一例肿瘤标本的VEGF表达程度和MVD ,将VEGF表达程度分别与MRI征象、MVD及病理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越高 ,VEGF表达越强 (P <0 .0 1) ;肿瘤周围水肿程度、囊变与坏死、强化形态与程度以及肿瘤MVD等与VEGF表达强度密切相关。结论 :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VEGF表达强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ax基因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ABC)检测 31例星形细胞瘤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31例星形细胞瘤中 2 9例表达阳性 (93 5 % ) ,3例正常脑组织仅 1例有少量Bax阳性细胞 ,16例低级别 (Ⅰ~Ⅱ )星形细胞瘤中Bax表达强度高于 15例高级别 (Ⅲ~Ⅳ )星形细胞瘤 (P <0 .0 1) ,结论 Bax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有关 ,它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脑星形细胞瘤P53、ras-P21、C-myc癌基因蛋白协同表达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个癌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协同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5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P53、P21、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26%、44%及36%。有4例3种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且均为Ⅲ、Ⅳ级肿瘤。另有10例2种癌基因同时表达。一种癌基因的单独表达三者有所不同,P53蛋白单独表达多见于Ⅲ、Ⅳ级肿瘤(3/4),而P21及Cmyc基因蛋白单独表达均多见于Ⅰ、Ⅱ级肿瘤(8/10及5/7),三者同时阴性也多见于Ⅰ、Ⅱ级肿瘤(10/15)。结论:三种癌基因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形成需要2种或2种以上癌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星形细胞瘤内部微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14例星形细胞瘤行DTI扫描。原始图像在主机上使用Functool3.0中DTI专用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FA图,记录肿瘤实质区FA值。用生物素箍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对14例病理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染色,记录微血管密度(MVD)、VEGF阳性百分比和细胞密度。对其FA、VEGF阳性百分比、MVD、细胞密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 FA值随肿瘤级别升高而增高(Ⅰ、Ⅱ级FA为0.102±0.080,Ⅲ级为0.171±0.037,Ⅳ级为0.200±0.021),与肿瘤内VEGF阳性百分比、MVD、细胞密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8、0.668、0.625,P值均〈0.05。结论 FA能揭示星形细胞瘤内部微结构状态,有助于鉴别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为术前精确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血管成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改变与瘤周水肿MRI的关系及肿瘤增殖能力对血管成分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9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以及12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得到的正常脑组织检测了VEGF、mRNA表达水平.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WVD)并与星形胶质细胞瘤MRI、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达65.3%,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HUVEC及3株胶质瘤细胞表达水平亦较高,而正常脑组织表达水平及表达率较低.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胶质瘤级别之间有等级相关性,VEGF、mRNA的表达同MVD呈正相关.同样,采用MRI评分方法,随着病理级别增加,MRI分值亦随之增加(P<0.01~0.001).增强形态(CE-HET)、瘤周水肿、增强程度(CE-D)已被证明与病理级别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经多元线性偏回归分析p<0.001.结论VEGF的高表达同MVD对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微血管成分改变对MRI增强程度、瘤周水肿、信号不均匀、增强形态有明显影响,血管丰富、病理级别高的肿瘤易伴瘤周水肿,而MRI强化明显,表明肿瘤增殖能力,血管生成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25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病理结果与CT影像学关系进行探讨.发现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与CT影像间有密切的关系.4例CT表现低密度无增强型,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Ⅰ级.2例CT表现低密度造影后有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CT为混杂密度,造影后有结节或不规则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Ⅲ~Ⅳ级.CT影像确实可为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提供诊断依据.采用多靶点取材的方法发现肿瘤阳性诊断率不同,于肿瘤中心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40%;于肿瘤周边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30%;于肿瘤高密度区取材阳性诊断率为86%.立体定向多靶点连续取材是提高肿瘤活检阳性率的理想方法.对于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瘤瘤周水肿相关因素的CT研究(附12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星形细胞瘤瘤财水肿的因素,研究CT对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与肿瘤恶性程度、部位和大小的关系。结果 Ⅰ级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轻,Ⅱ~Ⅳ级瘤周水肿明显;位于皮髓交界区的肿瘤,瘤周水肿最明显;肿瘤越大,水肿越明显。结论 Ⅱ以上的瘤周水肿,97.4%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肿瘤直径大于5.7cm,多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42例星形细胞瘤中,WHO Ⅰ级者5例(11.9%),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肿瘤边界清楚,信号均匀,瘤周水肿0级,有明显囊变坏死,无出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WHO Ⅱ级者13例(31.0%),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例,肿瘤边界欠清,信号不均,瘤周水肿Ⅱ级,有囊变坏死,仅有1例有出血,增强后强化程度不等;WHO Ⅲ级者6例(14.3%),肿瘤边界不清,信号不均,瘤周水肿Ⅱ级,有囊变出血,坏死少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WHO Ⅳ级者18例(40.5%),肿瘤边界不清,信号杂乱,瘤周水肿Ⅲ级,有明显囊变坏死及出血,其典型表现是环形强化伴中央区坏死.结论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相关性,结合MRI表现可以提示病理分型,提高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定性定级水平,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确定手术方案,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