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风通圣散一方出自刘完素所著<黄帝素向宣明论方>一书.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川芎、当归、芍药、栀子、大黄、白术、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17味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通便利水之功效.为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良剂.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真  赵成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51-5052
龙胆泻肝汤载自于《医方集解》,全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生甘草十味药组成,共奏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我科门诊在临床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皮肤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 10味药组成。其方见于《医宗金鉴》 ,此方有泻肝经湿热之功效 ,临床运用甚广。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性病 ,临床疗效满意 ,现举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男 ,2 5岁 ,1992年 5月 2 0日就诊 ,因新婚后 2个月来阳事不举 ,自认为肾亏 ,自服男宝等补品未能奏效 ,反而出现鼻出血 ,心情急躁 ,忧虑重重。症见 :失眠多梦、遗精、口苦咽干、目赤、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少腹隐痛坠胀涉及睾丸、阴囊潮湿、舌红苔黄 ,诊为阳痿。谅由心肝火旺 ,湿热内阻 ,疏泄失…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载于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的主方,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大枣、生姜共7味物组成,临床上,我们应用此方的体会是,本方多不限于原方所系的用途,临床灵适应用,其效甚捷。一、胁痛(胆石症术后)  相似文献   

5.
小柴湖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效方,本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笔者用以治疗少阳证之各种病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出自李东垣之《兰室秘藏》,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当归、木通、车前子、泽泻、生甘草10味药物组成。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是一剂清热与渗利,滋养共施,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的方剂,每每用于治疗急性皮病皆能药到病除,迅速有效,实乃一剂不可多得的良方。皮肤为人之外卫,毒邪侵犯,皮肤便首当其冲。急性皮肤病,每因肝胆火盛,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几种内科疾病,屡获卓效,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名称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党参10克,黄连6克,甘草6克,大枣6枚。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公元219年)。《伤寒论》用于治疗小柴胡汤症误下而成的痞证,临床表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半夏泻心汤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乃仲景辛开苦降、治“心下痞”之代表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历代医家颇为推崇,用该方治疗疾病的验案报告甚多,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该方剂相关论述。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肾炎  相似文献   

10.
李怀珍  李作品 《现代康复》1998,2(11):1290-1290
清瘟败毒饮由石膏、生地、犀角、黄连、黄芩、栀子、桔梗、知母、赤芍、玄参、连翅、丹皮、竹叶、甘草组成。主治疫毒所致的“气血两燔“证,笔遵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将此方治疗剥脱性皮炎而获良好效果,现举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八正散新解     
名称八正散。方剂组成木通滑石车前子萹蓄大黄瞿麦栀子甘草梢。各药等分面裹煨,研为细末备用,服用时加灯心草三扎煎服。若作汤剂,一般用木通3钱车前子3钱萹蓄3钱大黄3线滑石6钱甘草3钱瞿麦3钱栀子3钱加灯心草三扎水煎服。源流发展本方见于宋代(《和剂局方》(公元  相似文献   

12.
名称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方剂组成龙胆草(酒炒)3钱,黄芩炒2钱,栀子(酒炒)3钱,泽泻2钱,当归(酒炒)5分,车前子1钱,柴胡2钱,甘草5分,生地(酒炒)2钱,木通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金元李东垣订制。此外,方名相同,药物组成有所差异的,还见于《沈氏尊生书》、《证治准绳》、《医宗金鉴》等书。但一般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明 《实用医学杂志》1991,7(4):208-209
龙胆泻肝汤为金元李东垣制订,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甘草组成,方中各药合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既能泻肝火,清湿热,又能养阴血。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儿科多种疾病,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举病案数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药对是指两味药物根据性味归经,七情配伍等理论而形成的固定组合,是单味中药的升华,是方剂的核心与基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共载方61首,包含着许多药对的经典配伍,文章选举其中六组药对:温阳解表—桂枝+甘草;温中补气—人参+干姜;清热燥湿—黄芩+黄连;养阴益气—麦冬+五味子;温阳救逆—附子+干姜;补脾益胃—生姜+大枣;通过对这些药对的总结分析,为后世治疗疾病选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麦大枣汤出自于《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由小麦、大枣、甘草三味药组成。笔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精神病及内科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一、失眠(不寐):患者,女,17岁,1年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证)用药规律,为临床相关病证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Sinomed、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以中医药组方治疗实热火毒证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BICOMB 2分析软件对纳入的中药信息进行抽取、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NetDraw绘制网络图谱。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81篇,包括中医药治疗实热火毒证医案335例。共提取716条方药信息,包含390味中药,其中甘草出现频率最多(346次),其次为黄芩(255次)、栀子(241次)、生地黄(239次)、牡丹皮(218次)等;按功效分类后,清热药(73味)、补虚药(47味)、化痰止咳平喘药(39味)共占总数的40.77%,处主要地位。共现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度中心值、介数中心值排名靠前的中药与高频中药较一致,其中生地黄、栀子、黄芩、牡丹皮处于最核心地位。高频词中以清热药为主,且频次最高药对为黄芩-栀子。结论实热火毒证用药虽多,但常用药相对集中,且高频中药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符合相须、相使等配伍原则。文献研究获得的高频中药和药对是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及经典方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实热火毒证的用药规律,反映出中医药治疗实热火毒证的临床实践、新药开发基于辨证论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异功散见于北宋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5味药组成。是在《和剂局方》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1味陈皮而成,功在健脾、益气、和胃,有温中而不燥、补而不滞特点,故有异功之名。方中人参现多用党参代替,虽不若人参大补元气之功,但对脾胃气虚者用之适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见证为脾胃气虚者,常以此方加减运用,每多获效。兹举验案5例,以示异功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清瘟败毒饮由石膏、生地、犀角、黄连、黄芩、栀子、桔梗、知母、赤芍、玄参、连翅、丹皮、竹叶、甘草组成。主治疫毒所致的“气血两燔”证。笔者遵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将此方治疗剥脱性皮炎而获良好效果,现举例以飨同道。1典型病例例1,某女43岁,全身皮肤出红...  相似文献   

19.
腮腺炎验方     
自拟“腮腺炎方”多年来运用于临床 治疗腮腺炎,获良好效果。 腮腺炎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重楼10克,栀子10克,升麻6克,白芷6克,板兰根30克,紫花地丁10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 玄参10克。 发热重加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咳嗽加荆芥10克,桔梗10克,夹湿加佩兰10克,慧苡仁20克。 以上为成人量,临床视年龄大小,病情轻重酌  相似文献   

20.
黄土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主治脾阳不足所致大便下血、吐衄、血崩等症。药物组成:白术、附子、黄芩、阿胶、甘草、地黄、灶心黄土。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18例妇产科出血症,均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