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和调整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 2 0年来 ,机械通气最主要进展之一就是出现了多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治疗阶段和不同治疗目标以及呼吸机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通气模式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1 机械通气模式的分类机械通气模式很多 ,各具特点 ,为便于理解和记忆 ,我们将机械通气模式做以下分类 ,供参考 ,见表 1。表 1 机械通气模式的分类(一 )按吸气触发形式来分  1 控制通气 (controlledventilation ,CV) :呼吸机引发  2 辅助通气 (assistedventilation ,AV) :自主吸气引发 (负压或流速 )。此外 ,同步间…  相似文献   

2.
<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而出现的集现代化医疗技术为一体的特殊场所。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应用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它是挽救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有效工具,是ICU最基本的抢救手段~([1])。调查~([2])显示,在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已成为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 ,并且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是 ,呼吸机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 ,由于呼吸机使用、呼吸道管理不当等引起严重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 ,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痰前支气管灌洗防治VAP的报道较少。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2 0 0 0 - 12~ 2 0 0 2 - 12急诊ICU收治呼吸、心脏骤停经抢救存活并气管插管持续机械通气 7d以上患者 14例 ,其中男9例 ,女 5例 ,年龄 (5 6 5± 33 1)岁 ,机械通气时间 7~ 2 2d ,平均 (12 5± 6 7)d。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机械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重症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尽管呼吸机很普及,但护理计划对临床情况仍有深远影响。选择最好的通气模式,重症监护护士的知识和对机械通气的理解对保证病人安全度过机械通气的急性期到撤离呼吸机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用改善病人结果的证据。本文重点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机械通气和撤机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慧娟 《全科护理》2012,10(17):1591-1592
机械通气技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应用广泛,但随之产生的呼吸机依赖已成为机械通气治疗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呼吸机依赖的判定标准为:应用呼吸机≥72h,脱机后病人情绪激动、动脉血气异常、血压增高>20mmHg(1mmHg=0.133kPa)、呼吸增快,可伴胸闷、大汗等[1]。呼吸机依赖病人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用的医疗监护设备,随着呼吸机使用的日渐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一些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技术已被用于VAP的预防,其中最常用的预防方法则是经气管吸痰,有效的吸痰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比较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两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有提高(P<0.05),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均有改善(P<0.01)。结论通过对急诊ICU护士进行机械通气护理培训,提高了ICU护士机械通气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随之出现的呼吸机依赖、撤机困难是最常见的机械通气并发症[1]。2011年1-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ICU共收治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40例,予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3例患者因不同原因产生了呼吸机依赖,经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干预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7月3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护理;将2018年8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40例N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6 h后氧合指标[包括血氧张力(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变化,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胃潴留、呼吸暂停、鼻黏膜糜烂、压力性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机械通气6 h后PaCO2、PaO2、OI均优于通气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胃潴留、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机械通气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并不断有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出现,双重控制通气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模式(volum e assured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VAPSV)是将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 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 )相结合的双重控制通气模式〔1〕,在熊牌(Bear 10 0 0 )呼吸机中又称为压力扩增(pressureaugmentation,PA〕〔2〕,目前国内尚未见应用此通气模式治疗ARDS的临床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中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病房中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呼吸机使用前后预防控制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综合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呼吸机治疗使用组)各42例,分析ICU中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结果:呼吸机使用综合干预护理组的患者在症状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积极预防和干预控制措施对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能减少相关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室(ICU)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支持方式。在ICU中,约2/3的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1]。而机械通气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患者通气及氧合功能的同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2](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 dysfunction,VIDD)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4月我院R ICU机械通气患者81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31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5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伴随疾病、APACHEⅡ评分、住R 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在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伴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可能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护士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测,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美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杂志(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发表了Esteban等的1份调查报告,该调查范围包括北美、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412个内科、外科ICU,在调查时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共有1638例,占ICU患者的39%。对这些患者所用通气模式的调查结果是:47%应用辅助/控制通气(A/CMV)模式,  相似文献   

15.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机作为ICU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的重要仪器,已广泛用于临床[1].虽然机械通气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由此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在ICU内的主要表现,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效果及VAP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本院收治的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性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发生通气不良、胃肠胀气、损伤压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干预前后的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通气不良、胃肠胀气、损伤压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干预后的APACHEⅡ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于卫华 《现代护理》2006,12(20):1892-1893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最佳体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即左侧30°→45°→半卧→右侧30°→45°,左、右侧卧时床头仍抬高30°,1~2h变换体位1次),对照组患者按机械通气常规要求安置体位(采取水平仰卧位或半卧位)。定时观察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痰培养结果、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痰培养细菌阳性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变换体位法是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的较好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阶梯式早期活动方案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入住我院ICU的机械通气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阶梯式早期活动方案,比较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最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早期活动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安全可行,有益于降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获得性衰弱以及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有确切的效果 ,但建立人工气道有创通气亦存在气道损伤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等不利因素 ,使治疗反复 ,撤机困难[1] ,甚至于引起患者死亡。近年来 ,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因其通气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基于以上 ,作者试行序贯机械通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 ,共 37例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患者 ,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 ,感染加重导致Ⅱ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ICU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流程模式,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发生气管坏死2例、声带受损1例、声门水肿1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7例、气管坏死10例、溃疡9例、声带受损6例、声门水肿7例、气道糜烂4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护理质量评分为(112.54±24.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3±15.21)分,且各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可显著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与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