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病例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资料,描述伤害发生特征,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9.0.1软件分析变化趋势,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累计报告伤害病例329 463例,其中男性186 307例(56.55%),女性143 156例(43.45%),性别比为1.30∶1。从伤害发生年龄来看,18~44岁组是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其次是45~64岁组;18~64岁人群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8.64%。从伤害发生原因来看,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9.48%)、动物伤(20.51%)、道路交通伤害(13.16%);男、女性均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发生原因;除18~44岁组(主要原因是动物伤)外,跌倒/坠落为各年龄段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从伤害发生地点来看,前3位依次为家中(41.15%)、公路/街道(19.07%)、公共居住场所(16.62%)。从伤害性质来看,前3位依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6....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6—2010年云南省禄丰县伤害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禄丰县人民医院、罗次卫生院和广通卫生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云南省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28 47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居前3位的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年分别为32.60%、35.08%、39.90%、47.67%和46.82%)、道路交通伤害(15.78%、17.20%、15.99%、12.50%和15.12%)、钝器伤(12.48%、14.05%、14.33%、11.71%和9.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28.00%、30.22%、31.84%、29.60%和29.26%)、公路/街道(22.18%、22.81%、21.66%、16.83%和19.18%);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2.74%、35.89%、39.70%、36.23%和35.03%)、有偿工作(16.37%、21.39%、27.71%、33.84%和35.40%);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5.07%、88.67%、90.33%、93.21%和94.02%)、轻度伤害(58.03%、52.86%、53.14%、58.60%和58.16%)为主。结论 2006—2010年云南省禄丰县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以降低伤害对当地居民生命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海南省定安县伤害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伤害监测资料,对伤害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发生伤害例数合计17 638例。男性11 812例,女性5826例,男女性别比为2.03∶1。2008—2010年伤害病例前3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钝器伤,伤害病例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主要为家务、农牧渔水利业和在校学生三类人群。2010年学龄前儿童伤害比例达12.25%,为历年最高。2006—2010年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和公路/街道;伤害性质主要是非故意伤害,由暴力、攻击引起的故意伤害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6.47%、11.33%、5.80%、4.03%和3.78%。结论 2007—2010年伤害报告人数较稳定,伤害前3位原因跌倒/坠落、动物伤和钝器伤。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乌鲁木齐市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选择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所有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为监测对象。结果伤害发生前5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38.92%),机动车车祸(18.11%),钝器伤(14.93%),刀/锐器伤(12.00%),其他(4.68%);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40.43%)为主,其次为骨折(21.53%),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5.5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0.28%),其次是家中(21.90%)和公共居住场所(21.29%);以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为主(62.54%);非故意伤害占81.70%;50.42%的伤害病例经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和死亡分别占47.95%和0.29%。结论乌鲁木齐市0~14岁和65岁以上居民伤害以跌落为主,男性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伤害为主。提高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米易县2006~2012年伤害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伤害监测点实施方案》,收集2006~2012年米易县三家国家伤害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米易县伤害发生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伤害发生率男性为女性的2.13倍,伤害职业以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为主,占51.3%。共监测到重度伤害1389例,死亡伤害164例。结论:伤害已严重威胁群众的健康,分析伤害监测信息是发现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的关键,对降低伤害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德惠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医院,对在哨点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系统》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有效病例19 629例,其中男性13 706例,女性5 923例,男女比为2.3∶1。不同性别各年龄均有伤害发生,以25~44岁组最多;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以公路、街道为主;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道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结论 2006-2010年伤害发生以道路交通事故、跌落、中毒为主,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是青壮年,广大市民都应主动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米易县15024名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调查2006—2007年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15024名。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664.39/10万,男性是女性的2.26倍;主要职业是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59例(47.7%;伤害原因主要有跌倒/坠落4757例(31.7%)、钝器伤3322例占22.1%、机动车车祸2518例(16.8%);伤害部位头部(30.7%)、上肢(21.7%)、下肢(21.2%)。结论米易县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发生职业、原因、地点与城市监测结果有所不同,应当围绕重点伤害开展危险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及分析河北省农村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藁城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26572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78,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40.35%)、钝器伤(18.06%)、跌倒/坠落(17.16%)、中毒(11.14%)和刀/锐器伤(9.14%);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50.21%)、家中(24.67%);中毒是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8.25%),跌倒/坠落是0~14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火器伤、刀/锐器伤、窒息/悬吊、溺水、中毒和性侵犯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74%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农村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中毒和刀/锐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6-2010年河北省儿童伤害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738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4: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2,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跌倒或坠落(38.94%)、机动车车祸(19.04%)、钝器伤(18.69%)、刀或锐器伤(7.15%)和非机动车车祸(6.71%)。钝器伤是15—17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原因;火器伤、烧烫伤、窒息或悬吊、溺水和中毒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38%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儿童伤害以跌倒或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监测的儿童病例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儿童青少年中应积极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0~14岁儿童门诊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首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1 758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造成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1.82%)、动物伤(19.32%)和机动车车祸(7.77%);家中、公路/街道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为伤害发生的三大地点,分别占43.72%、19.90%和18.02%;死亡病例41例,占0.19%,溺水为首位死因。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是0~14岁慈溪市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溺水为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宁夏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宁夏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0年累计收集伤害报卡13 133例,男女性别比2.2:1,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多发生在7月,发生伤害的地点以公路/街道最多见,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伤害(34.16%)、跌倒/坠落(21.98%)、钝器伤(17.68%)、刀/锐器伤(9.69%)、中毒(占7.01%).伤害意图主要为意外事故(82.40%).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四肢、躯干常见.结论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维护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06-2012年全国伤害监测工作现状,为监测数据的利用和解释及监测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统一方案,通过回顾性自查收集2006-2012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测点伤害监测漏报率、错填率、漏录率、错录率、伤害监测产出数量以及2012年伤害监测专职工作人员数、伤害监测配套工作经费数及伤害监测数据共享情况指标,由慢病中心复核、录入及分析数据。结果 2006-2012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增长1倍。各监测点漏报率和错填率持续降低:72.1%(31个)的监测点漏报率降低、53.5%(23个)的监测点错填率降低;2012年≤10%漏报率和错填率的监测点分别占76.7%(33个)和90.7%(39个)。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省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伤害监测专职人员分别占44.2%(19个)和76.2%(32个)。有27.9%的监测点(12个)未利用伤害监测数据发布过报告,有7.0%的监测点(3个)从未利用伤害监测数据;与其他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的监测点仅占30.2%(13个)。结论 2006-2012年全国伤害监测工作质量显著提高且影响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3.
2006—2010年江苏省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江苏省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和张家港市监测点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儿童伤害病例资料,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伤害病例32 853例,男性儿童伤害病例多于女性,城市与农村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7∶1和1.83∶1;伤害发生前2位原因均为跌倒/坠落伤和交通伤害,城市为47.9%、17.5%,农村为33.1%、20.1%;发生地点以家中最多,城市和农村分别为26.2%和43.8%;城市和农村意外事故分别占93.3%和95.9%;伤害性质前2位为挫伤/擦伤以及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伤害严重程度轻伤约占80%;仅有1%左右为重度伤害。城乡儿童病例在一般信息、伤害事件情况和临床信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省城市和农村监测点儿童伤害事件分布特征不同,在进行干预活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优先干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最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儿童伤害4856例,其中男童3177例(65.42%),女童1679例(34.58%);3月和6~7月是一年中伤害高发月,9~11时和15时是一天中伤害高发时段;儿童伤害前5位致伤因素依次为跌倒/坠落(37.72%)、动物伤(29.26%)、钝器伤(12.68%)、非机动车车祸(6.45%)、刀/锐器伤(6.22%);伤害地点主要为家中(49.42%)、学校与公共场所(25.58%)、公路/街道(14.68%)、公共居住场所(6.49%)、体育和运动场所(1.69%);主要伤害部位依次为上肢(35.61%)、下肢(32.33%)和头部(23.54%)。结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跌倒/坠落和动物伤(尤其是犬伤)是目前儿童伤害防范的重点,溺水和机动车车祸是重要的儿童死因。建议在家庭和学校加大有关伤害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全社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四川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事件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城乡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老年人伤害的三间分布、伤害情况及后果。结果共调查城市老年伤害病例4 176例(男女之比为1∶1.08),农村老年伤害病例2 319例(男女之比为1.12∶1);城乡老年人伤害发生场所前2位均为家中、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最集中的时段城乡均为清晨8~10点,10点达到最高峰值;城乡老年人伤害的主要直接原因均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26,P0.01);城乡老年人伤害身体部位前3位均为头部、下肢、上肢;农村老年人中度伤害构成比(36.0%)高于城市(26.7%)。结论四川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特点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防范意识,以及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合理建设来开展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两地区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订城市和农村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508 728例。城市点病例伤害发生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40~岁(11.9%)、20~岁(11.1%)和45~岁(10.1%);农村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20~岁(11.7%)、40~岁(10.5%)和25~岁(9.8%)。城市点病例职业构成以商业、服务业人员最高,占14.7%,农村点病例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占45.2%。城市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跌倒/坠落伤(32.2%);农村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5.0%)。城市点病例和农村点病例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结论 无论是城市点还是农村点,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