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植免疫反应中,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既可活化T、B细胞生产免疫应答,同时某些类型DC由于缺乏共刺激分子或表达某些抑制性细胞因子而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针对DC提呈抗原及活化T、B细胞的多个环节,目前有许多策略将不同目的基因转染不同来源的DC,让其表达不同的表面分子或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人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而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进禄  徐群渊 《解剖学报》1997,28(2):127-131
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系统,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给予阿普吗啡后大鼠的旋转圈数,判断多巴胺的减少或恢复程度。向脑内植入表达酷氨酸羟化酶的遗传工程改造细胞,以改善大鼠模型的运动失常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将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载体pCMVTH在体外通过脂体转染技术转入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内,再将这些经遗传改造,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细胞植入纹状体。  相似文献   

4.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枢神经 (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 ,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 CNS却不能再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 CNS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 CNS内的微环境 (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 )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1 ] 。将周围神经 (PNS)与 CNS加以比较 ,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髓鞘的胶质细胞不同。PNS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 Schwann细胞 (SCs)形成 ,而 CNS神经纤维的髓鞘则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由此人们…  相似文献   

5.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而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在脑外伤和胚脑移植病人临床价值。方法:应用NDC-200型脑电地形图仪对临床颅脑外伤患者及胚脑移植患者进行脑电信号检测和脑电功率谱分析。结果:脑外伤患者损伤侧病理性δ波和θ波的绝对功率值和相对功率值均明显地高于健侧和对照组;但经胚脑移植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述现象明显恢复并与正常对照组接近。结合在鼠脑额叶皮层损伤后进行胚脑移植的脑电地形图资料及形态学观察证实脑电地形图有改善的大鼠均有移植区存活良好的佐证。结论:脑电地形图能准确地定性,定量和定位反映脑功能状态的改变,并且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功能测试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施万细胞(SCs)对植入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将NSCs单独移植或与NT-3基因修饰SCs、LacZ基因修饰SCs和SCs联合移植到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7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NSCs的分化,并计算其中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结果NSCs在损伤脊髓内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与未基因修饰的SCs的作用相比,NT-3基因修饰的SCs能更有效地提高N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而LacZ基因修饰的SCs与未修饰SCs没有明显区别。结论NT-3基因修饰SCs能促进NSCs在损伤脊髓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E15胎脑皮质作供体植入到中年Wistar大鼠大脑皮质3、1、2区内。移植后7天的移植物中成熟的神经元数量少,未成熟神经元占大多数,15天的移植物成熟神经元占多数,未成熟神经元数量少,30天神经元发育成熟,神经元发育过程比原位大脑皮质神经元至少推迟8天,移植后30天内神经元发育过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胚纹状体移植入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鼠脑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徐慧君 《解剖学报》1993,24(1):44-50,T006
  相似文献   

11.
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脑内移植存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取生后2 ̄5d的SD大鼠四有支骨骼肌制备细胞悬液,并以1×10^6细胞密度放入35mm培养皿中培养5 ̄7d,使其发育为成肌细胞及肌管细胞。按2:3比例将两种细胞混合,以大约10^6细胞数分两点移植到42只成年大鼠纹状体中。有4例动物移植前用荧光染料DiI对肌细胞染色,移植后动物分别存活2周、4周、8周、16周、6个月和12个月。根据不同存活期将大鼠分组灌注取脑、冠状切片。切片经横纹肌动蛋白和肌红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Asahara等首次从外周血CD34^+细胞中分离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后。围绕EPCs的研究便迅速展开和深入。近年来,基因修饰EPCs移植在以往EPCs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初步展现了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以脾内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FILC-GM)与低剂量IL-2、5-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方案。结果荷瘤小鼠治疗后2w,整个肝小叶KC数目均扩增;KC对99mTc-亚锡植酸钠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与KC抗原提呈功能和活化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共刺激分子CD40虽在对照组KC中有基础性表达,但在基因治疗联合化学免疫治疗组中,其表达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此外,联合治疗后KC体外能有效诱导同种T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因子IL-12和IL-12的分泌水平亦升高,并且这些反应能被抗CD40L抗体所封闭。结论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能有效提高KC的抗原提呈功能,CD40/CD40L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共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慧君  邓传宗 《解剖学报》1997,28(2):132-136
用NDC-200型脑电地形图仪对单侧额叶皮质损害及损害后移植胚服皮质的大鼠进行脑电功率谱及脑电地形图的检查。结果发现大鼠伤额叶皮质Delta波和Theta波与Alpha波和Beta波之比明显主于健侧。损害后3d,2周,4周,8周,其结果无差别。额叶皮质损害后2周接受了胚脑皮  相似文献   

16.
移植周围神经对大鼠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季良  王淑玲 《解剖学报》1994,25(4):374-378,T009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切断一侧视神经后,随即将自体坐骨神经段、神神经段或挤压后的坐骨神经段植入眼球玻璃体内,植入神经段长2mm。术后动物分别存活2、4或8周,将动物麻醉处死后,取同侧视网膜制备切片,Nissl染色,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RGC胞体截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坐骨神经段各组RGC大多数存活,并出现巨大的节细胞。存活2周时,RGC胞体截面积均值比正常组大;4周时  相似文献   

17.
免疫隔离在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排斥是组织移植中的最大障碍。免疫隔离可望解决这一难题,但仅适用于组织及细胞移植,且移植物必须是靠分泌某些活性物质来发挥功能。内分泌腺的移植特别适合应用免疫隔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神经移植虽然很早已被用于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低等脊椎动物。由于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缺乏再生能力,给脑内神经组织的移植研究带来了困难。1896年纽约大学Thompson首次将猫的大脑皮质移植于狗,移植物在7周内发生变性。在以后的15年内无成功的实验报告。直到1917年Dunn发表了她在1903年所做的实验,她将生后10个月的大鼠脑皮质进行交换移植,在10%的大鼠中获得了成功,术后3个月神经细胞仍活存。她发现胚胎神经细胞是活存的重要因素,而丰富的血管供应是神经细胞活存的重要条件,移植部位靠近脑室处或与脉络丛相接则容易活存。继之,牛津大学的Le Gros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脑实质内是否存在接触脑脊液胶质细胞,将霍乱毒素亚单位B注入6只大鼠单侧侧脑室,结果在双侧隔区实质的隔外侧核背侧部和腹侧部分别见有形态完整的胶质细胞被逆,顺行标记,这一发现首次表明在脑实质的某些特定部位存在着远位的接触脑脊液胶质细胞,此为认识脑内胶质细胞的复杂功能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