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林  金立军 《安徽医药》2017,21(4):687-691
目的 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CI)术后对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反应性及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ACS行PCI术病人,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24例,无氯吡格雷抵抗(NCR)组62例.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其CYP2C19*2,*3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病人CR与基因型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CR的影响因素,并对病人进行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卒中、呼吸困难、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 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野生基因型(OR=0.15,P=0.011,95%CI=0.04~0.67)是CR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P=0.021,OR=8.136,95%CI=1.48~44.80)、空腹血糖值(P=0.012,OR=1.51,95%CI=1.10~2.06)、基础血小板聚集率(P=0.023,OR=1.06,95%CI=0.01~1.11)等3个因素是CR的危险影响因素;此外,术后1年随访,总MACE发生率CR组为29.2%,明显高于NCR的9.7%.结论 CYP2C19基因型与CR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有重要关联.CYP2C19野生型基因是高危ACS病人发生CR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高空腹血糖值、血小板高反应性为CR的危险因素,CR组病人PCI术后MACE事件显著增高.CYP2C19*2,*3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CR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SAC)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主要不良脑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229例颅内动脉瘤SAC后服用氯吡格雷并随访6个月的患者,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发生MACE组(n=22)和未发生MACE组(n=20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手术资料和CYP2C19基因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229例患者MACE的发生率为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型(OR=2.125,95%CI:1.127~4.006,P=0.020)、糖尿病(OR=5.767,95%CI:1.139~18.434,P=0.003)、白细胞计数(OR=2.908,95%CI:1.139~7.420,P=0.026)、C-反应蛋白(OR=3.441,95%CI:1.318~8.983,P=0.012)为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CYP2C19基因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治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的发生情况, 探讨原位血管介入治疗 (NV-PCI) 和桥血管介入治疗 (graft-PCI) 策略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312 例 CABG 术后胸痛症状再发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 其中 NV-PCI 组 215 例, graft-PCI 组 97 例,平均随访 34 个月。观察患者院外心源性死亡、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后 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NV-PCI 组无 MACE 生存率、 无 AMI 生存率及无 TVR 生存率均高于 graft-PCI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无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长桥龄 [OR(95%CI): 1.011(1.002~1.020), P=0.017]、 糖尿病[OR(95%CI): 2.375 (1.414~3.989), P=0.001]及 graft-PCI[OR (95%CI): 1.873 (1.090~3.219), P=0.023]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BG 术后桥血管病变原位血管介入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桥血管介入治疗组; 桥龄、 糖尿病及 graft-PCI 是影响桥血管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PIA)与临床预后之同的关系.方法 78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46例PIA患者与B组32例无PIA患者.观察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梗死后心绞痛、心衰、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 78例患者平均年龄71.5岁,男52例(66.7%),女26例(33.3%).伴随高血压患者62例(79.4%),糖尿病17例(21.8%),高脂血症19例(24.4%).心功能Killip I级58例(74.3%).A、B两组病人临床终点事件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9.5%与20%,P=0.63);心衰发生率(23.6%与13.1%,P=0.67),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MACE发生率(4.3%与3.1%,P=1.00).结论 本组研究认为老年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与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伴有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接受冠脉造影或冠脉CTA并证实为CHD合并T2DM的患者,共101例。按是否接受达格列净治疗分为达格列净组(n=50)和对照组(n=51)。亚组分析纳入其中61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同样分为达格列净组(n=33)和对照组(n=28),记录并分析全人群组及亚组中患者住院期间及中远期(180 d)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224.5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全患者人群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临床治疗等相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达格列净组患者总体MACE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6.00%vs.17.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采用COX析因分析结果显示,达格列净的使用为MACE的保护性因素(HR=0.166,95%CI:0.026~0.953,P=0.047)。高血压病亚组分析中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对亚组同样采用COX析因分析,结果显示,达格列净为高血压亚组随访期间独立保护性因素(HR=0.086,95%CI:0.060~0.793,P=0.038)。结论达格列净是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保护因素,达格列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T2DM高血压病患者中远期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达格列净”、“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 inhibitor*”、“dapagliflozin”和“BMS 512148”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截至2013年11月)和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截至2013年10月),筛选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干预措施包括达格列净与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比较,以及达格列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与相同降糖药物联合安慰剂或另一种降糖药物比较。结局指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次要终点为心肌梗死、卒中、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使用 RevMan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Mantel-Haenszel方法检验,计算比值比( OR)及95%置信区间( CI)。结果共11项RCT纳入Meta分析。达格列净组MACE发生率(0.39%,5/1271)与安慰剂组(0.54%,3/5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5,95%CI为0.16~2.65,P=0.55),达格列净组MACE发生率(0.24%,1/422)与二甲双胍组(0.24%,1/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为0.14~6.88,P=0.98)。达格列净组卒中发生率(0.28%,3/1060)与安慰剂组(0.29%,1/3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 =0.76,95%CI为0.11~5.14,P =0.77)。达格列净组全因病死率(0.26%,6/2278)与安慰剂组(0.18%,2/1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为0.30~2.75,P=0.86),达格列净组全因病死率(0.24%,1/422)与二甲双胍组(0.24%,1/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97,95%CI为0.14~6.88,P=0.98)。达格列净组心血管病死率(0.24%,3/1271)与安慰剂组(0.18%,1/5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1,95%CI为0.16~4.27,P=0.81),达格列净组心血管病死率(0.24%,1/422)与二甲双胍组(0.24%,1/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 =0.97,95%CI 为0.14~6.88,P=0.98)。结论达格列净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MACE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建庆  鲁立新  蔡磊  李舜  闫敏 《安徽医药》2023,27(10):2063-206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微 RNA-208(miRNA-208)、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 PCI治疗的 AMI病人 1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将病人分为 MACE组( 46例)和非 MACE组( 1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miRNA-208和 p21的表达水平。分析 miRNA-208和 p21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关系。结果 与 MACE组相比,非 MACE组 AMI病人血清中 miRNA-208(1.05±0.21比 1.32±0.26)相对表达水平增高, p21[(1.85±0.39)比( 1.43±0.36)] kU/L表达水平降低( P<0.05)。 miRNA-208与 p21水平联合预测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曲线下面积( AUC=0.85)高于单一指标预测( 0.79和 0.74)。 miRNA-208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低于 miRNA-208低表达组( 12.36%比 31.82%)p21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高于 p21低表达组( 32.65%比 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miRNA-208[HR 95%CI:0.80(0.40,1.15)]与 p21[HR 95%CI:4.41(2.41,11.35)]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密切相关( P<0.05)。结论 AMI病人 PCI术后血清中 miRNA-208、p21水平与预后有关,且 miRNA-208低水平和 p21高水平 AMI病人发生 MACE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预测巨大儿发病中的评价标准,为临床对巨大儿的判别发现新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2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有378例纳入研究队列,其中病例组(分娩巨大儿孕妇)126例,对照组(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252例。使用含有EDTA-K2采血管,分别采集研究对象24~28 w静脉血和分娩前静脉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病例组孕妇24~28 w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63±0.33)%高于对照组(4.52±0.29)%(P<0.05);病例组孕妇分娩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79±0.39)%高于对照组(4.89±0.41)%(P<0.05);24~28 w(OR=4.575,95%CI=1.391~15.051)和分娩前(OR=6.971,95%CI=2.196~22.130)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与巨大儿的发病风险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研究对象24~28 w时的糖化血红蛋白对巨大儿发病的评价基准水平为5.59%,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90.9%。结论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巨大儿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妊娠24~28 w时糖化血红蛋白5.59%为基线水平可以对巨大儿发病早期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比值( NHR)对 AMI病人发生院内 MACE的预测价值以及 NHR与 Gensini评分量化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 LVEF)量化的心脏泵功能的潜在关联。方法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22年 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546例 AMI病人。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资料及计算 Gensini评分,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 MACE,分为 MACE组( n=105)和非 MACE组( n=441)。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 NHR预测院内 MACE的能力,并确定最佳截断值。使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 MACE的影响因素,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NHR对 Gensini评分、 LVEF值的影响,并通过 Graphpad prism绘图进行可视化处理。院内 MACE定义同为:住院死亡、心源性休克、致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持续性室速、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结果MACE组的 NHR[13.64(9.89,18.19)]显著高于非 MACE组[7.73(5.83,10.07)]并且 NHR对 AMI病人院内 MACE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AUC:0.84,95%CI:(0.79,0.88),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HR是 AMI病人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95%CI:(1.16,1.43),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NHR与 AMI病人 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01)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 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 NHR是 AMI病人院内 MACE的有力预测指标,是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 Gensini评分量化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 LVEF量化的心脏泵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可用于早期识别 AMI病人院内 MACE的高危人群,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内植入两代药物涂层支架(DES)的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CABG术后因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SVG内植入DES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第一代DES(涂层药物为西罗莫司)植入组69例,第二代DES(涂层药物为佐他莫司或依维莫司)植入组39例,对比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住院期间手术成功率及病死率。对比2组患者出院2年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2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VG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 2 年,共有 37 例发生 MACE,2 组 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33.3%,P>0.05)。第二代组较第一代组TVR比例较低(2.6% vs. 13.0%,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vs. 79.5%,Log-rank χ2=0.029,P>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530,95%CI:1.008~6.345,P=0.041)和支架直径(HR=1.143,95%CI:1.043~1.253,P=0.004)为 SVG 病变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ABG后SVG内植入两代DES的院内病死率及2年随访MACE发生率相似,二代组TVR比例较低。合并糖尿病及植入大直径支架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张会军  郭宏  王安杏  贾军正 《河北医药》2016,(19):2927-292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术后Kllip分级、心脏功能及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行冠状动脉介入AMI患者共110例,依据PCI术前随机静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2组,其中A组(7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8%,而B组患者(34例)糖化血红蛋白值≥8%;比较2组患者术后Killip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 A组患者术后Killip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患者LVDd和L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患者MACE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行冠状动脉介入AMI患者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严重影响术后心脏功能改善,增加MACE发生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孟英  王伟 《天津医药》2012,40(9):892-894
目的:探讨血浆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23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按2年随访期结束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MACE组(95例)和无MACE组(128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sPLA2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无MACE组血浆sPLA2水平的P75为截断点(5.48μg/L)分为高sPLA2组和低sPLA2组,应用乘积极限法分析sPLA2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MACE组的男性、2型糖尿病、白细胞计数(WBC)、尿素氮(BUN)、入院血糖(Glu)、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PLA2、多支病变(≥2支冠状动脉病变)、从发病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和无复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无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Cox回归分析显示sPLA2>5.48μg/L(RR:3.23,95%CI:1.24~12.36,P<0.001)、2型糖尿病(RR:2.78,95%CI:1.52~7.24,P<0.001)、多支病变(RR:2.37,95%CI:1.66~6.79,P<0.001)和LVEF<0.50(RR:1.74,95%CI:1.07~2.94,P=0.037)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长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结论:血浆sPLA2水平的升高与行急诊PCIAMI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病时间〈12h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74例患者,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2组,即HbA1c升高组(HbA1cI〉6.5%)与对照组(HbA1c〈6.5%),分析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前壁AMI、发病至就诊时间、冠脉造影例数、成功再灌注率及住院期间药物应用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A1c升高组患者糖尿病史(P=0.000),高血压史(P=0.008),入院时血糖水平(P=0.000),三支病变比例(P=0.031)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比例(P=0.006),左心室射血分数(P=0.023)及单支病变比例(P=0.04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1c升高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P=0.041),心源性休克(P=0.038)及病死率(P=0.0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A1c升高是影响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OR=1.467,95%CI:0.473~3.149,P=0.047)及病死率(OR=0.932,95%CI:0.311~1.124,P=0.04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A1c水平升高是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及病死率的强预测因子,应重视HbA1c对判断AMI患者预后的作用,充分估计病情,指导患者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郑维  张福青  李新△ 《天津医药》2016,44(12):1464-1467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糖、 血脂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的影响。方法 合并 2 型糖尿病(T2DM) 的脑梗死患者 (DM 组) 562 例, 非 DM 脑梗死患者 (非 DM 组) 216 例, 入院当天采血于 2 h 内测定血小板参数, 包括血小板计数 (PLT)、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压积 (PCT), 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检验血生化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 (F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尿酸 (UA)、 高敏 C 反应蛋白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分析脑梗死患者 MPV 的变化及血糖、 血脂等对 MPV 的影响。结果 DM 组 FBG、 HbA1c、 TC、 TG、 LDL-C、 BUN、、 HCY、 hs-CRP、 NIHSS 评分高于非 DM 组, HDL-C 低于非 DM 组。DM 组 MPV 高于非 DM 组 [(9.60±1.35)fL vs.(9.27±1.01)fL, P< 0.05]; MPV 与 FBG、 HbA1c、 hs-CRP、 WBC、 VLDL-C、 NIHSS 评分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438、 0.410、 0.336、 0.164、 0.321、 0.2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FBG、 VLDL-C、 HbA1c、 hs-CRP 和 NIHSS 评分均为 MPV 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结论 合并 T2DM 的脑梗死患者应控制 MPV 的影响因素, 降低 MPV, 减轻血小板活化, 延缓脑梗死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柏年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03,31(8):500-50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的缺血预适应(IP)效应.方法选择AMI合并2型DM患者(DM组)117例,同期无糖尿病AMI患者(非DM组)412例.按AMI前24 h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发作分为AP(+)组及AP(-)组,分别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AMI并发症及心源性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非DM组中AP(+)组的CK-MB峰值、室速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心源性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AP(-)组,出院时LVEF明显高于AP(-)组(P<0.05);DM组中AP(+)组及AP(-)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于无糖尿病的AMI病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而这一缺血预适应效应在糖尿病患者中丧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12月确诊为AMI,并行PCI治疗的47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及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者为A组298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B组53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C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C组10年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服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为PCI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1,P <0.05).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和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1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P<0.05),其中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31倍.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提示强化降糖治疗可能会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和老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18~44岁)248例和老年女性患者(60~80岁)240例的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52.4%(130/248)比70.8%(170/240),16.9%(42/248)比56.7%(68/240),25.8%(64/248)比45.0%(108/240)](均P〈0.05);②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76.6%(190/248)比35.0%(84/240)],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3.2%(8/248)比30.8%(74/240)](均P〈0.05)。③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29.8%(74/248)比16.3% (39/240)],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82.6%(133/248)比62.8%(113/240)](P〈0.05)。④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青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0例(24.2%),老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57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66.7%(40/60)比38.6%(22/57)](P〈0.05),青年女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患者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13.3%(8/60)比35.1%(20/57)](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比值比(OR)=22.182, 95%置信区间(CI): 5.590~96.182,P=0.000;OR=0.892, 95%CI:0.858~0.969,P=0.004;OR=0.762, 95%CI:0.612~0.901,P=0.003;OR=0.357, 95%CI: 0.158~0.418,P=0.000]。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OR=3.027, 95%CI:1.799~5.102,P=0.000;OR=1.678, 95%CI:1.004~2.811,P=0.040)。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老年女性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血清TNF-α及hs-CRP对判断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玮  崔博  孙根义  王伟 《天津医药》2011,39(12):1112-11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成功接受PCI的初发AMI患者152例,PCI后12 h 内取血进行TNF-α及h s-CRP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PCI后血TNF-α及hs-CRP水平与患者30 d和1年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TNF-α及hs-CRP水平的患者30 d 和1年的生存率。结果:PCI后MACE组与无MACE组比较,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TNF-α及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TNF-α30 d 和1年的OR值分别为1.43 (P=0.006)和1.62 (P=0.002),hs-CRP30 d 和1年的OR值分别为1.14(P=0.004)和1.22(P=0.005)。PCI后高TNF-α组的患者30 d和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TNF-α组。高hs-CRP组与低hs-CRP组的患者相比30 d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减低。高TNF-α组1年的再发心肌梗死率、30d和1年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均高于TNF-α组。高hs-CRP组PCI术后30 d和1年的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均明显高于低hs-CRP组。结论: TNF-α及hs-CRP升高与初发AMI患者成功PCI后近期和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