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源单能量CT双能量成像法检测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单源单能量64排CT分别采集36例尿路结石样本在80KVp及140KVp图像,并分别测量结石样本CT值,根据公式计算出DEI(dual energy index,DEI)。结果纯尿酸结石DEI=(0.01230±0.00412),混合尿酸结石DEI=(0.03613±0.01255),含钙结石DEI=(0.09901±0.01553),鸟粪石DEI=(0.06176±0.00650),胱氨酸结石DEI=(0.05825±0.00774)。纯尿酸结石和非纯尿酸结石之间DE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纯尿酸、混合尿酸、含钙结石之间DE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鸟粪石、胱氨酸结石之间和它们与混合尿酸、含钙结石之间DEI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源单能量CT双能量成像法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可在没有双源双能量CT及能谱CT的情况下明确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对临床上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术、输尿管镜检查和体外碎石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联合曲面重组进行诊断,分析其CT表现,记录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和位置,与临床结果进行比对,并区分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尿结石成分分析和双能量CT检查出的尿酸结石,探讨尿酸结石在南通地区的发病特点和诊治措施,为临床尿酸结石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2月—2020年6月诊治的944例尿结石患者,应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LⅡR-20型)确诊为尿酸结石患者196例(20.8%),其中69...  相似文献   

4.
目的:双源双能量低剂量CT在诊断儿童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将探究采用双能量CT技术在新疆南疆地区儿童输尿管结石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然后比较其图像质量、信噪比、病变检出率这几方面,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将56例儿童病例分CT检查组及超声检查组,分析两组间对于难诊断型输尿管结石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双源双能量CT诊断输尿管结石儿童56例,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其中1例腹段、3例盆段、2例多发输尿管结石B超未诊出或漏诊;CT诊断47例有肾积水、其中14例伴有中重度积水,9例有合并泌尿系的感染,2例诊断为泌尿系结核,1例为神经源性膀胱。结论双能量低剂量CT诊断常规检查方法没有诊出,对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现有很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DE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16例,对患者行DECT检查,根据DECT检查结果是否有痛风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痛风石,n=108)和对照组(无痛风石,n=108)。分析DECT在痛风石检出中的价值,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通过分析治疗前后DECT检查出的尿酸盐结晶数目、血尿酸水平评判DECT在痛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216例临床拟诊为痛风的患者,104例最终临床确诊为痛风,均经治疗后复查。观察组108例中93例复查,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盐结晶检出呈显著正相关;DECT对痛风诊断敏感度为89.42%,特异性为86.61%,对疗效评估准确率100%。结论 :DECT对痛风石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双能量能谱CT扫描诊断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我院接受双能量能谱CT扫描的尿路结石患者中选取114例,以结石分析图、原子有效序数判断其结石的成分.参照标准为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结果 经分析显示,双能量能谱CT诊断混合、纯非尿酸、纯尿酸的灵敏度分别为97.0%、91.7%、100%,特异度对应为95.7...  相似文献   

10.
彭吉明 《吉林医学》2014,(2):344-346
<正>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较常见,其临床治疗与位置、大小、数量和结石成分存在密切关系。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胱氨酸结石等多种类型,但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些混合型结石。在上述类型的结石中,尿酸结石是体内嘌呤代谢严重紊乱的产物,尿酸结石要采取药物碱化尿液来溶解结石,而其他结石通常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有创性的介入取石程序来进行治疗[1]。对于非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瞬时双能成像技术预测尿路结石成分准确性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开放手术或腔内碎石、体外震波碎石收集的结石,经气相色谱仪分析后,分别埋入猪肾中,采用美国GE公司能谱CT(D iscovery CT 750HD)机,分别扫描,进行能谱分析,获取平均有效原子序数值并计算结石成分分析的准确率。结果本组60枚离体尿路结石能谱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数:一水草酸钙结石为14.3、二水草酸钙结石为14.51、磷酸钙结石为16.14、磷酸氢钙结石为14.12、尿酸结石为6.92、磷酸胺镁结石为8.49、胱氨酸结石为10.21,互相之间差异性均较明显。结论 能谱CT测定结石平均有效原子序数可以较准确判定结石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及尿液pH值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尿酸、24小时尿总尿酸、尿pH值、结石成分的差异。结果 6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112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尿酸结石比例(33.9%)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尿酸结石比例(11.7%,P<0.001),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24小时总尿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2型糖尿病组患者尿液pH值(5.57±0.37)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尿pH值(6.91±0.33,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尿酸结石,尿液pH值也更低,2型糖尿病是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肺癌患者在不同单能量下(40、60、80、100、120 kV)治疗前后肿瘤的CT值分别为[(145.8±22.7)、(108.1±26.2)HU]、[(94.2±18.6)、(74.7±18.2)HU]、[(74.1±16.8)、(49.9±10.8)HU]、[(58.0±13.4)、(39.8±11.3)HU]、[(48.6±13.7)、(35.6±9.5)HU].治疗前肿瘤内感兴趣区(ROI)的碘含量为(2.5±0.2) mg/mL,治疗后肿瘤内ROI的碘含量为(1.3±0.2)mg/mL.治疗后不同单能量下肿瘤CT值及肿瘤内碘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门子双源CT为肿瘤检查提供一条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且X射线量大大减少的检测途径,并为使用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三代Force双能量CT虚拟去钙(DECT-VNCa)图在不同对比物质相对比值(RCMR)条件下对骶骨翼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有明确骨盆外伤史或腰骶部疼痛的35例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及MRI检查,RCMR值分别取1.59、1.79、1.89,重建3组DE-VNCa图像。以MRI诊断为金标准,计算3组图像诊断骶骨翼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效能,获得最优RCMR值,并在此最优条件下测量并比较骶骨翼骨髓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区域的CT值,以ROC曲线评价CT值对骶骨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RCMR值取1.59、1.79、1.89时,诊断骶骨翼骨髓水肿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40、0.81、0.71;RCMR为1.79时,DE-VNCa图诊断效能最高。以RCMR=1.79重建DE-VNCa图,骨髓水肿区域平均CT值为(-20.21±18.81)Hu,对侧正常骨髓区平均CT值为(-74.19±27.94)Hu,骶骨翼骨髓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区域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CT值=-43.45 Hu为临界值,诊断骶骨翼骨髓水肿的AUC为0.947(P<0.001)。结论:双源DECT-VNCa图在RCMR为1.79时诊断骶骨翼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较高;CT值有助于诊断骶骨翼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对多发性肾结石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多发性肾结石病人行CT平扫、肾脏增强动态扫描及尿路造影,将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泌尿系图像。结果35例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可清晰直观地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重建泌尿系图像取石,损伤小,结石残留率低。结论MSCTU对多发性肾结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更为明确,对手术方式有指导性作用,可明显减少结石残留率。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张克波 《西部医学》2017,29(12):1762-1765+176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检测价值, 包括生物标记价值与状态标记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3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照患者个人病历及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将197例躁狂发作患者纳入躁狂组, 将125例抑郁发作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按照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 将241例患者纳入未用药组, 将81例患者纳入用药组。另同期选择进行治疗的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纳入精神分裂组, 同时选择行健康体检的322例健康成人, 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 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抑郁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1~50, 中位数为36(31, 39)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无相关性(r=0.09, P >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45, 中位数为32(23, 38)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无相关性(r=0.26, P >0.05)。 结论 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其生物标记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 但不可以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作为双向情感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彭中  李程  汪永辉 《四川医学》2010,31(6):844-84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清蛋白及血清尿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4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微量清蛋白及血清尿酸,对两组检测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及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尿微量清蛋白及尿酸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尿微量清蛋白及尿酸检测可以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得到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所有患者均同时做了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CDFI)检查,并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DSCT血管成像均能成功地检查所有患者,18例患者共检出18个颈动脉体瘤,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体瘤,肿瘤直径最大为12 cm ,最小为1.2 cm ,所有患者的头颈血管、肿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得以清楚显示。结论 DSC T血管成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的头颈血管的诊断手段,能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