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66例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0岁以上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品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近年来,他汀类药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品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介绍国外报道的他汀类药品的少见不良反应,以期能够引起临床重视,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品。  相似文献   

3.
42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的426例ADR报告,对ADR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53.40%;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占85.6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例)最为常见;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3.42%;他汀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口服制剂申居首位,占28.33%.结论:应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合理选择溶媒,避免盲目联合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6,(6):1294-1298
目的:分析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病例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分析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讨论其致不良反应的机制。结果:共检索到病例报告41例45例次不良反应,发现瑞舒发他汀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肝损害)和神经肌肉系统(横纹肌溶解症);高龄患者和剂量过大与影响CPY450代谢酶的药物联用是其主要致ADRs的相关因素。结论:注意高龄患者的用药监测,尽量使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避免与影响CYP450代谢酶的药物联用,是避免或减轻其ADRs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于杰  姜丽丽  王建平 《医药导报》2012,31(1):115-11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2010年度发生的39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报告中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中药针剂领先;ADR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一般的反应94例,一般的272例,新的严重的5例,严重的19例. 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7.
李特  张松  宋秋艳 《云南医药》2015,(3):353-35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能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安全隐患;为新药使用评价、药物遴选提供依据,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与用药不当的鉴别能力,避免医疗纠纷[2]。现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251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坚 《海峡药学》2008,20(12):157-159
对我院2006-2007年所收集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ADR中,以抗感染药所致的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涉及ADR发生的药物。其作用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22例(52.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10例(23.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9.0%(29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7%(28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542例喹诺酮类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统计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并评价其在抗菌药物所致ADR中的地位.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提取1995-1999年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病例542份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全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约占50%),以下依次是消化道系统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损害,心外血管损害等.多数ADR可治愈并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严重的ADR病例主要表现为重症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或其它抗感染药物过敏时,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危险性增大,不合理合并用药也可增加喹诺酮类药物的ADR发生率.结论虽然喹诺酮类药物本身的ADR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ADR病例报道明显增加.目前,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务人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128例氟喹诺酮类药致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8例ADR报表中,60~70岁发生率最高,6~30min时间段多见,涉及的5种氟喹诺酮类药以加替沙星为主,累及的6个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明显,静脉给药容易引起ADR,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选取108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84;静脉引起的ADR最多,占90.74%;涉及药品34种;ADR主要是由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分别占40.74%和33.33%;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39.29%。结论 加强和重视ADR的监测工作,规范临床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48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关节软组织损害、循环系统损害以及低血糖等,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用药方法、给药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为减少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适应症,尽量使用口服途径给药,必须采用静脉给药时,静滴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滴速和滴注浓度,并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171例ADR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顾建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58-15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采集的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在新生儿和老年患者中较多。与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和给药浓度相关,主要为变态反应。结论医生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给药方案,提高其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的7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涉及药物品种33个,抗菌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6.84%);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导致的ADR比例最多(占7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6.58%).结论:应高度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合理用药教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注射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门诊注射中心发生的104例药品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0岁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63例,占60.58%);104例药品ADR中,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101例,占97.12%);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例,占67.31%),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微生物药(28例,占40.00%);中药注药剂ADR发生率为26.93%(2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67例,占64.42%)最为常见。结论应慎用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辨证使用中药针剂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