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认知评价情况及满意度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7月对浙江省绍兴市、丽水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42所基层医疗机构,共计791名基层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内容为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收回有效问卷78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6%。结果 不同地区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门诊工作量变化情况、转诊患者数变化情况、医务人员收入变化情况、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变化情况、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促进医生合理用药、价格合理性、种类能否满足需求、使用疗效、配送效率、患者认可度、是否利于"小病到基层"、能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8.2%(690/782)。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非常满意的医务人员有5.9%(46/782);比较满意的有34.5%(270/782);一般满意的有47.8%(374/782);不太满意的有10.4%(81/782);非常不满意的有1.4%(11/782)。不同地区、年龄及年收入的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认知评价不同地区之间是有差别的;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总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王馨  周志衡  王家骥 《中国全科医学》2013,(28):2570-2573,2583
目的构建社区医生处方行为中使用基本药物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社区医生处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知-信-行(KAP)问卷调查广州市444名社区医生开具处方时对基本药物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检验,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终模型。结果在444名被调查对象中,有290人(占65.32%)认为自己很熟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410名社区医生(占92.34%)参加过1次以上基本药物相关的培训或学习;有89.19%(396/444)的社区医生认为"非常愿意"和"愿意"使用基本药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正向影响基本药物的处方行为意向的因素为基本药物培训、基本药物认知、基本药物认同度和积极的外界因素;而基本药物的处方行为意向的阻碍因素为基本药物种类少、短缺感知和基本药物可替代性感知。结论广州市社区医生处方行为中开具基本药物的意向较高,社区医生对基本药物的培训、认知、态度、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继续加强对医生群体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管理和进一步增强社区医生临床合理应用基本药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经济的用药观念,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营造积极的处方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就诊方式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降压药物费用。方法 于2013年9-12月选取纳入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但在二三级医院就诊并配取降压药物者79例为非社区就诊组,按照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病程、危险分层、工作状态及医疗费用支出形式等进行1∶1配对,选取纳入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并配取降压药物者79例为社区就诊组。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HQ-9)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查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作为血压控制效果指标;并收集患者最近6个月的就诊次数、高血压医疗总费用、医保支付费用、自付费用、每月降压药物费用、均次费用及降压药物种类等。结果 两组的PHQ-9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就诊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医疗总费用、医保支付费用、自付费用、每月降压药物费用及均次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钙拮抗剂、珍菊降压片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复方降压片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优于非社区就诊者,医疗费用低于非社区就诊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PCI手术患者住院前、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探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CI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手术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是否伴随高血压病、患冠心病的时间以及受教育的程度(F =5.187,P <0.01,F =8.821,P <0.01);影响手术后出院时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手术后是否服用镇静药物、患者的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F =5.874,P <0.01,F =5.576,P <0.01);影响出院后近期(6个月)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手术后是否服用镇静药物、冠心病类型、是否高脂血症以及性别(F =6.771,P <0.01,F =6.557,P <0.01).结论 影响PCI手术效果的因素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肖俐  黄睿  陈博文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1):3781-3786
目的 探讨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以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个全科服务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个人绩效考核方案,试验组采用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开展时间均为12个月。结束后,比较并分析两组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年人均绩效及满意度。结果 (1)2014年试验组门诊数低于对照组,而健康管理、新建基本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均高于对照组。(2)2013年和2014年,两组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得分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两组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得分与2013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得分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得分与201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013年两组医生年人均绩效和护士年人均绩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两组医生年人均绩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士年人均绩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对照组医生年人均绩效和护士年人均绩效与2013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医生年人均绩效和护士年人均绩效与2013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医务人员对收入、绩效考核方式激励性、团队协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绩效分配合理性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诊患者对诊疗计划的解释、医生服务态度、总体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倾听及解答疑问、医生诊疗水平、护士护理水平、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个人绩效考核方案相比,团队绩效考核方案能更好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绩效水平,激励性较好;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熊焰  张银波  代光智 《西部医学》2013,25(1):118-120
目的了解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金牛区34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科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社区个案管理治疗,治疗时间为12个月。效果评定量表包括,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危险性行为评定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时间为基线、6个月后和12个月后。数据间的对比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ANSS、SDSS、危险性行为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有所变化。结果显示阳性症状(F=5.02,P=0.001)和阴性症状(F=13.15,P=0.000)的分数均降低;随访后危险性行为的次数(暴力=3.55,P=0.024;肇事=6.32,P=0.000;肇祸F=5.11,P=0.000)和SDSS评分(F=10.21,P=0.000)也有所降低;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有所提高(躯体健康F=3.68,P=0.021、心理健康F=4.51,P=0.011、社会关系F=4.19,P=0.009、环境F=8.34,P=0.000、总分F=3.21,P=0.03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行社区个案管理制度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达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唐山工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55例,男119例、女136例。分为HbA1c<7.0%组(A组)、HbA1c7.0%~9.0%组(B组)和HbA1c>9.0%组(C组),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组间RBANS评分,分析T2DM患者认知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RBANS总分与年龄(r=-0.20)、受教育程度(r=0.35)、病程(r=-0.13)及HbA1c(r=-0.19)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t=6.16)、HbA1c(t=-4.61)是T2DM患者RBANS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校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后,3组患者的即刻记忆(F=14.1)、延迟记忆(F=17.2)和RBANS总分(F=1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RBANS总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未达标的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较严重,控制HbA1c在达标范围内对预防T2DM患者认知损伤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耐多药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对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组)和5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初治组)进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耐多药组躯体症状、心理焦虑、防痨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初治组(P<0.05),尤其躯体症状评分(P<0.01),而社会支持评分则显著低于初治组(P<0.05)。心理焦虑与社会支持评分呈中低度负相关(r=-0.207,P<0.05),防痨认知与社会支持评分呈中低度正相关(r=0.368,P<0.05),躯体症状与心理焦虑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92,P<0.05);而躯体症状与防痨认知(r=-0.069)、社会支持评分(r=-0.152),心理焦虑与防痨认知评分(r=-0.147)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耐多药与初治的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在身体、心理、知识、社会支持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各自的差异特性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评估,而且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这些方面的状况都较差,应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乡村医生的流失意图,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8-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山东省为样本地区抽取乡村医生621名。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乡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职业信息及流失意图信息3部分。剔除不合格问卷14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607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乡村医生流失意图的影响因素,结合重要性象限推导模型分析乡村医生流失意图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 有流失意图的乡村医生数为386名(占63.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技术职称、执业资格、工资水平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个人能力和潜力发挥满意度、发展前景满意度及管理水平满意度乡村医生的流失意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个人能力和潜力发挥满意度、发展前景满意度对乡村医生流失意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要性象限推导模型分析显示,发展前景满意度为重要程度较低、可暂时搁置因素;人际关系满意度为重要程度较高、需要优先解决因素;个人能力和潜力发挥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为重要程度较低,但满意度得分较高的因素。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医生的流失意图较高,工作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个人能力和潜力发挥满意度、发展前景满意度是其流失意图的影响因素。其中,人际关系满意度为重要程度较高,需要优先解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薇  金海英  吴伦  余莉  张丹丹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91-3495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方法 2014年3-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抗菌药物调查表》对宁波市江北区18岁以上1 784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备药情况、抗菌药物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等。结果 74.2%(1 323/1 784)社区居民家中备有抗菌药物,但仅31.5%(560/1 778)能完全辨认抗菌药物,29.2%(520/1 781)、27.7%(492/1 776)了解所用抗菌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56.5%(1 006/1 782)认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有效,感冒或流感期间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分别为56.9%(1 010/1 775)、26.0%(464/1 784);儿童感冒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为29.4%(522/1 776),63.9%(1 136/1 778)社区居民表示在给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会更谨慎;39.6%(706/1 784)、40.3%(716/1 777)社区居民存在随意换药和停用的情况。不同年龄、学历和有无慢性病社区居民抗菌药物得分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学历高和有慢性病的居民抗菌药物认知得分较高。结论 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药师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抗菌药物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配置社区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收集2009—2011年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社会性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7个);应用文献复习法获取东部、中部、西部全国重点联系城市及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数据;多组人力资源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009—2011年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工作人员总数平均为5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5人,平均56.1人/中心,13.6人/站;2009年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率分别为81.74%、65.49%,且2009—2011年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增高(χ2=14.197,P=0.001);医师中预防保健人员所占比例为7.33%,2009—2011年临床医师、护士数增加,预防保健人员数减少(χ2=7.004,P=0.136);医护比为1:0.77,低于卫生部1:2的标准;医师的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护士以专科和中专为主,2009—2011年医生和护士中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例均降低(χ2=25.778,P〈0.001;χ2=0.437,P=0.804);医护人员的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且高级职称比例减少,初级职称比例增加(轷=140.128,P〈0.001;χ2=226.550,P〈0.001)。结论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已有=定数量规模,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覆盖率较高,但医护比例不合理,人员学历、职称较低,预防保健人员数量少,政府部门应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糖尿病防治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尤其在糖尿病前期及并发症治疗方面优势明显。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对《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指南》)的应用和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体基层卫生人员共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138例,西医166例。自行设计《指南》应用及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情况、中成药使用情况、对本指南的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状况。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低于西医全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33例(96.4%)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27例(92.0%)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34例(80.7%)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12例(67.5%)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4,P<0.001;χ2=27.038,P<0.001)。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25例(18.1%)没听说过《指南》,94例(68.1%)听说过但未学习,19例(13.8%)了解并认真学习过;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33例(19.9%)没听说过,108例(65.1%)听说过但未学习,25例(15.0%)了解并认真学习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854)。中医全科医生中,男性《指南》学习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学历降低、职称升高、工作年限增长,《指南》学习率增高(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26例(91.3%)有《指南》培训需求;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44例(86.7%)有《指南》培训需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P=0.209)。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50例(36.2%)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指南》,63例(45.7%)希望采用视频培训,25例(18.1%)认为两者兼可;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59例(35.5%)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69例(41.6%)希望采用视频培训,38例(22.9%)认为两者兼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569)。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指南》知晓率、学习率较低,应加强《指南》社区推广,尤其在年龄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中医全科医生群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益阳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益阳市21家基层医疗机构的525名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匿名调查其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医疗机构类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别和职业对门诊患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意度无层次结构特征,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类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别和职业。  相似文献   

14.
开展医学生全科医学社区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教育担负着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培养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社区教育是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途径,且有利于引导医学生面向社区的就业选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要明确社区教育的目的,选择适宜的内容,并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目前上海市社区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认知和愿望,并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为上海市医改提出政策建议,特进行该研究。方法随机整群分层抽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徐汇区)、上海市城乡结合区(闵行区)、上海市郊区(金山区)社区(家庭)医生1300人,有效回答1142份,回收率87.8%。结果①对于家庭医生的资质,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由31~50岁之间、具备大学(含专科)学历和初级或中级职称、从业在5年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来担当。②在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方面,有23.7%的医务人员认为非常必要;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认为非常需要的医务人员占26%;对于家庭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有50.1%的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需要提供该服务。在双向转诊方面,有17.77%的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提供此项服务。而关于提供将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上报,并在二、三级医院进行门诊预约、检验、检查的服务,则有18.65%的医务人员认为家庭医生应该提供此项服务。③在综合满意度方面,仅有5.5%的社区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各方面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结论上海市社区医生认知较好,要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家庭医生制度的顺利实现。社区医生培养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江苏省中部某县级市乡镇卫生院运行绩效的影响,为完善政策提出建议。方法:基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回顾性调查,采用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关键指标。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财政补助和门急诊次均费用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财政补助增加,而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并未提高。建议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保障基本药物供应,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常见慢性病糖尿病为载体建立起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来强化和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在内分泌代谢病等慢性病方面的诊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针对社区全科医师实际需求,上海市虹口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师作为导师对辖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通过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面向社区全科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学以致用,导师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进行临床带教;年度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教育体系,分析成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协同社区分管部门进行院际协调、工作监督,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1年期间12位内分泌专科医师共进行了96场讲座,培训社区医护约3 000余人次。8家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从“无”到“有”,其中9位导师分别与各社区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对接共同坐诊,受到患者好评,患者的建议聚焦在希望增加专病门诊次数,频率由1次/月增加至1次/1~2周,以及提高向三甲医院的转诊效率。参加理论授课的220位社区全科医师全部考核通过(85.01±3.86)分,其中参加临床带教的16名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成绩优异(87.25±3.72)分。  结论  建立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尤其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的培养,明显提高了社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较高社区使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带教内涵及质量,完善考勤、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权秩和比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惠  陈旭嘉  陈建  徐良玉  卢祖询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305-1306,1313
目的 探讨加权秩和比法(RSR)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价方法提供实证分析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深圳某区所有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测评,并采用RSR对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RSR分档要求,将评价对象分档.结果 评价对象共分为上、中、下3档.经方差分析,3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WRSR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83,P=0.000).结论 加权秩和比法实用,计算方法简单,可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评结果进行分档排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考评分布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在C区精神卫生医联体建立后,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C区37个社区的575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开展描述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知识掌握程度等变量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7.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得分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220,P<0.001),预防保健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最高(90.1%),护理人员知晓率最低(83.2%);82.8%的被调查者认为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有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培训需求有差异(χ2=185.074,P<0.001),被调查者对精神疾病识别和诊断内容的培训需求最高;8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工作岗位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认知(χ2=10.416,P=0.015)。 结论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需针对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设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签约服务费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这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家庭医生的诊疗行为。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实施对家庭医生诊疗行为,包括服务数量、平均服务时间及接诊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进行普查,共调查家庭医生420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家庭医生签约相关的认知和行为。运用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服务费占比 10%~2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转诊数减少0.84人(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2%(P=0.01),次均费用增加13%(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20%~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平均接诊时间减少1.9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36%(P=0.02)。签约服务费占比>30%的家庭医生组与占比<10%组相比,每日接诊数增加14.68人(P<0.01),平均接诊时间减少2.66 min(P<0.01),接诊患者的月总费用增加53%(P<0.01),次均费用增加22%(P=0.01)。结论 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每日接诊人数,减少每日转诊人数,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患者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签约服务费占比的提高会减少家庭医生的平均接诊时间,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关系;要继续推进构建家庭医生作为患者医疗费用“守门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