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胸腔镜手术需要相对静止、充分清晰的术野,施行泄露测试时需要调整气道压力,因此通常在全身麻醉插入双腔管实施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但是具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术后苏醒迅速、手术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近年随着麻醉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镇静药物和麻醉手术耗材的优化发展,非气管插管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本文将对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发展简史、麻醉选择、围术期相关麻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非气管插管麻醉胸腔镜手术不留胸管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本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例非气管插管麻醉胸腔镜手术不留胸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 全部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非气管插管麻醉胸腔镜手术不留胸管是一项新的技术,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会使患者康复更加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纵隔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VATS下诊治纵隔肿物74例,全部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小儿用单腔气管插管。结论51例在纯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小切口18例,改标准开胸5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乳糜胸1例,及时处理后痊愈,无其它围术期主要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VATS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在纵隔肿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术中操作困难或肿物呈侵润性生长,应适当扩大切口,必要时转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中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5例。常规组接受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引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做好消毒铺巾工作,于患者患侧7、8肋间作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于腋中线第8肋间作切口,作为观察孔,在直视下将患者肿瘤切除,并清扫淋巴。试验组接受VATS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引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做好消毒铺巾工作,胸腔镜置入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操作孔,拉开肌肉和筋膜,以胸腔镜显示器为导视,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两组术后均给予镇痛泵镇痛处理,对比分析2种治疗方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前疼痛程度对比组间无差异(P> 0.05);相比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恢复较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ATS可有效改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预防和减少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食管、纵隔、心包、胸膜等10余种胸部疾病病例,其中肺大切除462例,食管疾病手术94例,纵隔肿瘤或囊肿切除86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140例,胸外伤止血等手术X例,心包开窗和胸膜肿瘤切除及其他手术54例,胸部疾病活检术54例。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双腔管气管内插管866例,单腔管气管内插管46例。结果886例经VATS完成手术,26例改为传统开胸术。发生手术并发症36例,占3.95%,其中术中并发症10例,占1.1%,包括食管黏膜破裂4例,神经损伤2例,4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术后并发症26例,占2.85%,包括肺泡漏气≥7d19例,胸腔积液或积气再次置闭式引流管3例,房颤2例,胸腔感染1例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VATS适应证选择和手术应当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对胸外科医师培养,尽快掌握VATS操作和相关知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腋中线第7肋间插入胸腔镜后,于腋中线胸大肌及背阔肌间做4~7cm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进胸,镜下及直视下缝扎或切除肺大泡,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结果 3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70.5±20.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肺持续性漏气、复张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经治愈后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下为39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其中胸腔探查术15例,手汗症行双侧交感神经切断术1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9例,肺癌术前分期术2例和术后胸腔探查2例.结果 39例均达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可选择应用于胸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该方法难度较低、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大疱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38例肺大疱患者资料。结果3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下,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气管封堵器麻醉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切除肺大疱,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36例获得成功,1例单侧肺大疱术后因进行性血胸伴大量气胸再次开胸探查;1例单侧肺大疱术后因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2 d后好转。平均手术时间52 min。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3.2 d。术后住院时间6 d。术后随访7~39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大疱安全可靠,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小潮气量、较快呼吸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方式呼吸管理,完成48例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无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等相关麻醉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作好术中呼吸管理,可以保证良好术野要求,并能维持良好的通气。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吴沛霞 《江西医药》2008,43(7):715-7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处理、术中安全性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68例病人采用静脉快速诱导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听诊法和纤支镜(FOB)进行定位。术中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循环和呼吸。结果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30~120min,术中肺萎陷满意。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10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术后肺泡持续漏气2例,对侧肺不张1例。结论VATS手术麻醉应做好术前准备,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cd thoracic surgery,VATS)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全组患者均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间歇正压通气(IPPV)。用芬太尼、力蒙欣、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加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单肺通气时(Olv)时,采用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通气,并调整通气参数。全程监测SpO2、ECG、BP、P、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吸入麻醉药浓度。结果全组病例双腔支气管插管初始到位良好,改变体位后调整率为40%。38例患者术中36例肺萎陷满意,手术野显露良好。2例经患侧负压吸引后达到萎陷满意,患者SpO2维持在95%以上,无麻醉手术死亡。术中改小切口开胸手术5例.气胸复发1例,复胀性肺水肿1例。结论电视胸睦镜手术的麻醉关键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要到位.双肺分隔要确切,患侧肺萎陷要满意。单肺通气时通气模式为IPPV加PEEP,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3组术前(T0)、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h(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喉罩全麻组T1、T2、T4心率及T1 ~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联合组疼痛出现时间晚于气管插管全麻组与喉罩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和喉罩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 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麻醉药物用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为Ⅰ~Ⅱ级、血压正常的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每组各40例.观察插管(喉罩)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术后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气管插管组导管插入后的血压、心率均较插入前明显升高,喉罩组则没有明显变化.气管插管组咽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5.
钟昭迎 《药品评价》2021,(2):106-108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复合依托咪酯,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阿曲库铵在全麻气管插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0月行全麻气管插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给予阿曲库铵.观察2组气管插管完成率、气管插管条件、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及肌松药起效时间,记录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15 min(T3)时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变化情况,分析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气管插管完成率、气管插管条件及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3时点SpO2、心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和阿曲库铵均可在全麻气管插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挥理想的肌松效果,但顺式阿曲库铵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附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癌肿瘤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方法。方法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CT扫描、X线片等确诊:患者气管右后壁有一大小约2.5cm×2.5cm×1.5cm肿瘤,距声门、隆突分别为6.5cm和5.0cm,约占气管管腔的2/3。经积极术前准备,静脉快速诱导肿瘤上气管内插管,开胸后左支气管插管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肌松药,应用各种有创监测及严密的呼吸道管理,并根据其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结果围麻醉期并发症处理及时,手术顺利,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的正确评估,麻醉插管方法的正确选用,术中、术后加强监护等围麻醉期处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丙泊酚比较。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两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5μg/(kg.min)。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3、5 min)、切皮、切皮后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1 min及插管后3 min、5 min,两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3 min、5 min及手术切皮时,P组HR显著下降(P<0.05)。P组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率高于E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E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苏醒时间延长,临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济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9+43-39,4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吸入异氟醚,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10min时的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后各时间点的SPB、DPB、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插管前后SPB、DPB、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SPB、DPB、HR在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清醒快,是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