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以腹部常规剂量40%ASIR重建来评价两种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MBIRSTND与MBIRNR40)在低辐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减低率。方法连续纳入接受腹部增强复查的患者20例,首次检查行常规剂量(NI=10)扫描并ASIR40%重建;复查时,采用低剂量扫描(NI=20),并采用MBIRSTND与MBIRNR40重建。客观测量图像噪声值(SD)和CT值,计算SNR、CNR,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由2名医师对通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图像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并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对于腹部脏器,低剂量MBIRSTND(NI=20)图像与常规剂量40%ASIR(NI=10)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MBIRSTND、MBIRNR40重建比40%ASIR图像有更低伪影和噪声,MBIRNR40图像SNR、CNR最高,主观评价结果更佳(P0.05)。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VOL值分别为(95.56±47.17)mGy*cm和(3.04±1.48)mGy,而常规剂量ASIR40%重建的DLP值和CTDIVOL分别为(376.39±160.40)mGy*cm和(12.16±5.18)mGy,辐射剂量减低约75%。结论相比常规剂量扫描(NI=10)ASIR40%重建,低剂量扫描(NI=20)MBIRSTND、MBIRNR40重建在扫描辐射剂量降低75%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图像SNR及CN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乳腺癌术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0例,均进行CT乳腺和胸部扫描,分别采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和滤波反射投影重建(FB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技术客观图像质量[感兴趣区内CT值、噪声(SD)值、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病灶轮廓、伪影、噪声、图像清晰度]。结果 IMR技术乳腺病灶感兴趣区内CT值与FBP技术无显著差异(P0.05),SD值明显低于FBP技术(P0.05),CNR明显高于FBP技术(P0.05)。IMR技术乳腺病灶轮廓、伪影、噪声、图像清晰度评分均明显高于FBP技术(P0.05)。IMR技术胸部伪影、噪声、图像清晰度评分均明显高于FBP技术(P0.05)。CT扫描总剂量为(5.21±1.06)mGy,总ED为(2.20±0.41)mSy;乳腺动态扫描总剂量为(1.68±0.49)mGy,ED为(0.63±0.19)mSy。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联合IMR技术具有较好图像质量,对乳腺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结合低剂量CT扫描中对诊断泌尿系结石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怀疑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进行130k V、250m As常规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常规剂量组,进行130k V、30m As低剂量扫描的患者设置为低剂量组,运用滤过反投影技术(FBP)及不同权重ASIR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结石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两组图像质量及图像噪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后所受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100%,低剂量组结石检出率为98.10%;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质量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质量评分较高(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FBP图像噪声评分较低剂量组FBP、20%ASIR、40%ASIR图像噪声评分显著较低(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经CT扫描后的CTDIvol、DLP、ED水平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运用ASIR技术联合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图像噪声,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临床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56层i CT联合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名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0m As)、低剂量50m As组和低剂量25m As组,分别采用100、50、25m As进行胸部CT扫描,100m As采用FBP重建作为常规对照组,两组低剂量扫描组均采用FBP及i Dose4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毫安秒和重建算法的辐射剂量、CT图像噪声(MSD)、对比信噪比(CNR)、信噪比(S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采用i Dose4组与常规对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采用i Dose4重建图像的MSD、CNR及SNR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m As采用i Dose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组较常规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3.3%,25m As相比对照组剂量降低76.4%。结论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比,50和25 m As采用i Dose4重建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在泌尿系结石CT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优方案探讨。方法 搜集7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kV/400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薄层重建,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120kV/200mAs),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建。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22.42±1.03mGy,DLP为870.46±450.69mGy·cm,ED为17.52±2.8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11.26±0.53mGy,DLP为435.83±225.32mGy·cm,ED为8.77±1.43mSv;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直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4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3和iDose5~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1~3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泌尿系结石有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迭代算法重建中iDose4在泌尿系结石的CT低剂量扫描中为最优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病灶显示的差异,探讨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早期肺癌筛查中低剂量CT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应用常规剂量(120 kV/100 m As;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FBP)检测出肺小结节患者46例,经患者知情同意3~24个月后隔期复查时采用低剂量参数(120 kV/50、30 mA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IR)扫描,分别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进行主观图像分析、评分,以及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结节数目及形态特征,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没有区别;而两组在CTDIvol、DLP、E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论低剂量扫描方案可以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行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胸部CT平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120 kVp, 3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和C组均为低剂量组(80 kV,300 mA),分别采用FBP重建和迭代重建算法(SAFIRE)重建。对比分析三组图像肺窗及纵隔窗的图像客观质量[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质量差异,并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对2名医生评价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D较B组降低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和CNR较B组分别增加39.57%和2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组比较SD、SNR及CNR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医生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肺窗Kappa=0.862,纵隔窗Kappa=0.841)。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权重对儿童鼻窦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最适ASiR重建权重。方法将60例临床疑诊鼻窦疾患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120kV、90mA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低剂量组采用100kV、50mA扫描,对原始数据分别采用ASiR算法(20%,40%,60%,80%,100%)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测量噪声值(standard deviation,SD)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结果低剂量组SD随ASiR权重的升高而降低,CNR随ASiR权重的升高而升高。低剂量组中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权重为60%,其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TDIvol、DLP及ED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鼻窦CT检查中,最适ASiR重建权重为60%,其可在获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图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泌尿系统结石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 HD)对20例尿路结石患者进行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后者以20%为间隔在20%~100%间重建5组图像(ASIR组)。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对FBP图像和5组ASIR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图像噪声和ASIR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客观分析:1 20%~100%ASIR图像的SD值小于FBP组(P<0.05),而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40%~100%ASIR各组图像SNR、CNR值高于FBP组(P均<0.05);3图像噪声与ASIR百分比呈负相关(r=-0.529)。主观分析:1图像评定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Kappa=0.412);2 40%~100%ASIR图像评分值高于FBP组(P<0.05)。其中60%~100%ASIR图像评分较高。结论与FBP相比,ASIR技术可降低肾结石CT噪声,有效改善图像质量;ASIR取值为60%~100%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在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每组各28例.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mL,"双低"扫描组管电压100KV,造影剂威视派克270mg/mL.图像分析由同机Vitrea FX工作站完成,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以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段动脉,以及肺亚段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的SD[(7.7±2.1)vs(8.3±2.4)]、SNR[(23.9±7.3)vs(25.1±7.8)]、CNR[(24.9±6.6)vs(27.1±7.2)]和图像质量评分[(4.1±0.8)vs(3.8±0.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扫描组的CTDIvol[(6.1±0.4)vs(8.4±0.6)mGy]、DLP[(293.4±21.7)vs(391.5±33.2)mGy.cm]、ED[(4.3±0.4)vs(5.7±0.6)mSv/mGy.cm],以及碘摄入量[(6.2±0.9)vs(8.3±1.1)g],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与常规扫描比较,能显著降低辐射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心血管低剂量螺旋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家猪10只,本组实验动物均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线剂量(A组)及降低X线剂量30%(B组)、50%(C组)、70%(D组)128层前瞻性门控CT扫描,所有数据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iDose-4、iDose-6重建,测量主动脉根部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4种重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A、B、C、D各组内FBP、iDose-2、iDose-4、iDose-6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依次降低而SNR、CNR依次升高,且用iDose-6重建与用其余3种方法重建后图像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3组病例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D组所有病例的图像质量均不能满足诊断;而经iDose重建后所有病例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其中用iDose-6重建后除D组6例病例外,其余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4分或以上。各组中iDose-6与FBP重建比较的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CT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技术(iDose)较FBP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CNR,提高图像质量,其中iDose-6重建效果最好;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用iDose-6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2.
曾宪春  杨艳  韩丹  王谦  康绍磊 《重庆医学》2015,(28):3956-3958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鼻部外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部外伤67例行CT 平扫,分别用 FBP 和 SAFIRE(强度1~5级)重建,对6种重建图像平均 CT 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与 FBP 重建相比,SAFIRE(1~5级)重建后,噪声分别降低20.4%、31.4%、39.7%、46.5%、57.2%;SNR 分别提高33.3%、54.7%、75.4%、87.4%、101.4%;CNR 分别提高23.0%、36.4%、57.7%、87.4%、1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评分 SAFIRE‐1和 SAFIRE‐5图像评分低于 FBP ,SAFIRE2‐4高于 FBP 重建, SAFIRE‐3评分最高,但6种重建图像的病变检出率一致。结论 CT 平扫结合 SAFIRE 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鼻部扫描中能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质量,具有潜在降低扫描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算法在胸部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中的降噪效果,对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图像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纳入47例患者胸部CT平扫原始数据,利用FBP,ASIR混合重建(ASIR50%、ASIR70%),深度学习低、中、高3种模式(DL-L、DL-M、DL-H)共6种,重建出0.625 mm的图像。在每组图像的主动脉内、骨骼肌以及肺组织内分别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内的CT值、SD值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   结果   6种重建图像CT、SD和SNR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种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IR在主动脉和骨骼肌处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传统的FBP和ASIR,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需求。而且呈现出DL-H降噪效果最佳、噪声最低,ASIR70%、DL-M、ASIR50%、DL-L、FBP 图像噪声依次增加。通过主观评分的比较发现,DL-H的图像整体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但不能使肺纹理重建更清晰。   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能够有效减少胸部薄层CT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而在3种深度学习模型中,DL-H的降噪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算法在肺动脉CT 血管成像(CTPA)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150 例患者随机分成5 组进行CTPA 扫描,图像重建算法为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扫描范围为260~310 mm,第一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20 kV、400 mAs,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2 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 分值主观评价。固定120 kV,用350 mAs 、300 mAs、 250 mAs 及200 mAs 对其他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 的CTDIvol 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D。对上述扫描条件下图像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SNR 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对120 kV,不同电流(400 mAs ,350 mAs ,300 mAs,250 mAs ,200 mAs)扫描产生的图像进行SNR 及CNR 评价,其值分别为:22.95、22.90、21.82、20.80、20.83 和23.61、22.88、22.86、21.93、21.97。2 位影像学家对120 kV 下400~200 mAs 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59±0.32,4.48±0.30,4.82±0.28,4.28±0.36,4.15±0.38;其CTDIvol、DLP 平均值分别为: 13.84 mGy、11.18 mGy、9.31 mGy、8.25 mGy、7.38 mGy 和351.21 mGy 、312.32 mGy 、286.26 mGy 、233.52 mGy 、206.08 mGy,并将DLP 转换为ED 为5.27 mSv 、4.68 mSv、4.29 mSv、3.50 mSv、3.09 mSv。对上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00 mAs、250 mAs、300 mAs、350 mAs 与400 mAs 产生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F=5.285,P>0.05),但200 mAs 的CTDIvol、DLP 及ED 较400 mAs 分别低46.7%、41.3% 及41.3%。结论 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被检者进行CTPA 检查时最佳扫描条件为120 kV,200 mAs。对于体型较小(肌肉较少)或有肺气肿等疾病可以选用180~200 mAs 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平扫患者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上腹部CT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管电压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观察组采用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比较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辐射剂量相关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水平,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背景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SD低于对照组,肝脏SNR、肝脏C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在上腹部平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辐射剂量,提高客观图像质量,优于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混合能量重建模式图像与单能量重建模式图像的质量,筛选适宜观察腹部动脉的图像重建模式。方法 80例患者采用GE公司的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获得腹部动脉混合能量图像(140kVp)和40-140keV范围内的单能量图像。对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进行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计算腹主动脉、肝动脉的SNR和CNR;各组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后进行腹部动脉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综合比较。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值的降低,腹部动脉CT值逐渐升高,图像噪声同时发生改变。根据腹部动脉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SNR和CNR)和主观评分,对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50-60keV单能量组腹部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组,同时单能量成像对腹主动脉和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结论在腹部能谱CT常规增强扫描所获得的腹部动脉不同类型重建图像中,50-60keV单能量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重建模式,推荐其作为腹部动脉能谱CT扫描的常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多种重建算法,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对增强CT上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30例本院进行增强CT检查并伴有胆总管或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三维自适应迭代(AIDR 3D)、全模型迭代算法(FIRST)和DLR对门脉期图像进行重建。比较4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对4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排序并比较。结果 除AIDR 3D肝实质CNR外,DLR图像的CNR(胆管:4.42±0.87,肝实质:3.78±1.47)显著高于FBP[胆管:2.21±1.02(P<0.001),肝实质:1.43±1.29(P<0.001)]、AIDR 3D[胆管:2.81±0.91(P=0.024),肝实质:2.39±1.94(P=0.278)]及FIRST[胆管:2.51±1.24(P<0.001),肝实质:2.45±1.81(P=0.003)],DLR图像的SNR(胆管:1.39±0.85,肝实质:9.75±1.90)显著高于FBP[胆管:0.86±0.63 (P<0.001),肝实质:3.31±1.12 (P<0.001)]和 FIRST[胆管:1.01±0.61(P=0.013),肝实质:5.73±1.37 (P<0.001)],DLR图像的噪声(10.51±3.53)显著低于FBP[24.10±3.92 (P<0.001)]、AIDR 3D[15.72±2.41 (P=0.032)]和 FIRST[17.20±3.82 (P<0.001)]。DLR图像的主观评价排序[4(4,4)分]显著高于FPB[1(1,1)分](P<0.001)、AIDR 3D[3(2,3)分](P=0.029)和FIRST[2(2,3)分](P<0.001)。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可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有助于更好地观察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iDose4技术重建,30例患者接受FBP技术重建。观察256层CT对心肌桥显示情况,比较FBP技术和iDose4技术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256层CT共显示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114处,左前降支中段发病率最高(59.61%),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发病率最低(1.75%)。心肌桥平均长度(17.2±2.7)mm,厚度(2.4±0.7)mm。iDose4技术辐射剂量显著低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se4技术SNR及CNR均显著高于FBP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技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壁冠状动脉显示中,iDose4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SNR、CNR及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