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幕上脑出血的救治。方法2003年~2007年我院对出血量30~120ml,中线偏移大5mm,GCS评分3~8分的30例重症幕上脑出血病人采取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脑室穿刺引流术等外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果30例病人中死亡4例,成活率近90%;良好20例,良好率66%。结论对于重症幕上脑出血病人出血量大于30ml,中线偏移大于5mm,GCS3-8分时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采取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脑室穿刺引流等方法可以清除病灶,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保护正常脑组织,从而最大限度抢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德兴市人民医院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3~5级)与预后不良组(GOS 1~2级)。对比2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其中,5例死亡,17例植物生存,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0.14%(22/73);预后不良组瞳孔散大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预后良好组,血肿量多于预后良好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大、血肿量多、术前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适应症.方法 将74例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皮层下≥30ml,额叶颞叶≥20ml)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分两组:1组35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2组39例,出血量这手术指征,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GCS评分与术前对比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良好(穿刺后再出血1例除外).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选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GCS评分大部分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可.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74例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皮层下≥30ml,额叶颞叶≥20ml)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分两组:1组35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2组39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疗效。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GCS评分与术前对比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良好(穿刺后再出血1例除外)。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GCS评分大部分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异位血肿出现的因素如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受伤机制、中线偏移程度、骨窗缘距中线距离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伤至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受伤机制、中线偏移程度、骨窗缘距中线的距离均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异位血肿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救治中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n=44,常规大骨瓣减压术)与标准组(n=56,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统计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双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记录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标准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迟发型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对侧血肿厚度明显降低,中线移位明显减少(P<0.05);标准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GC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标准组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标准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例数高于常规组,死亡例数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血肿及中线移位程度,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超早期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术式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随访6个月,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及6个月随访疗效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及输血量等方面小骨窗组优于大骨瓣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超早期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57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标准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颅内压(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和7 d时评分GC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CP、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瞳孔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2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与常规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P、GOS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1周ICP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120例)和无硬膜下积液组(488例),分析硬膜下积液组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608例患者中出现硬膜下积液120例,硬膜下积液发生在手术后4~22(10.3±4.2)d,积液量为12.2~120.8(25.4±10.3)mL,硬膜下积液位于一侧97例,双侧23例,95例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积液组与无积液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双侧开颅、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入院GCS评分、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年龄大、血肿量大、入院GCS评分低、中线移位、大骨瓣是去骨瓣减压术后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病人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2例HICH病人临床资料,均获得超过12个月随访。根据术后1年Barthel指数(BI)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BI>60分)98例和预后不良组(BI≤60分)54例。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发生中线偏移、术前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术前合并症进,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内镜术后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出血量、发生中线偏移率、手术时机在晚期比例和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均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GCS评分和血肿清除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和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血量多(OR=1.638)、GCS评分低(OR=0.612)、手术时机晚(OR=2.750)和发生中...  相似文献   

13.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经过改良的血肿抽吸和引流方法 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方法 在CT辅助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人工定位后,将直径3 mm的导管插入血肿,谨慎抽吸.之后反复复查CT并注入尿激酶引流,直至引流管尖端周围血肿消失.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术前和拔管前的血肿体积、中线位移,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接受该方法 治疗的16例患者拔管前血肿体积明显小于术前血肿(P<0.01),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7%;术前和拔管前中线位移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0.96±2.78)、(3.30±1.85)mm,拔管前中线位移明显小于术前(P<0.01);拔管前患者GCS评分平均为(14.25±1.00),较术前(8.25±2.24)增加了6分(P<0.01).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87.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例患者(12.5%)遗留严重残疾.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是大面积基底节区脑出血切实可行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开颅、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方法 选择2008-10~ 2011-08期间连续性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80例,其中接受常规开颅手术35例、显微镜辅助小骨窗开颅26例、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19例.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三组资料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及侧别、手术耗时、残余血肿量、随访6个月GOS评分情况,探讨不同术式优劣.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侧别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显示显微镜辅助组与神经内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访6个月,依据GOS评分判定预后,将GOS评分3-5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较好组、1-2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不良组进行预后情况比较,三组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结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常规开颅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与年龄、性别、术前意识水平、临床状态、血肿体积、血肿部位、中线移位程度、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6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昏迷、年龄及血肿的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GCS评分、临床状态、受伤至手术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血肿量、瞳孔大小、临床状态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P〈0.05);且发现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手术前后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脑水肿相关因素,减少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高凯  朱继  徐睿  籍新潮 《重庆医学》2012,41(19):1940-194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3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6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脑室穿刺外引流术42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27例。所采用的术式与患者术前意识评分(GCS)、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超早期(<7h)手术后再出血率为9.7%,早期(7~24h)和延迟期(>24h)手术未见再出血病例。术后追踪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率达60.5%。结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采用恰当的术式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手术后发生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按照手术后有无脑水肿分为水肿组(n=24例)和正常组(n=2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大小、脑中线位移情况、血肿量、有无基础疾病、血压有无升高等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可能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GCS评分、瞳孔散大、血肿量、脑中线位移程度、血压有元升高、手术是否拖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瞳孔散大、血肿量大、血压升高、手术拖延是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硬膜外血肿手术后的患者极易发生脑水肿,为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应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血压升高、瞳孔有无散大并尽早手术,这样才能减轻手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