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14例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以及左侧单肺通气(OLV)前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不同时点的SBP、DBP、HR、Ppeak、PaO2、PaCO2和MAP的值.结果:经统计发现,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31±87.3)min,平均麻醉时间为(497±79.5)min,术中输液量为(3102±597)ml.麻醉诱导后、OLV前3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相比于麻醉诱导前,患者MAP差异显著(P<0.05),PaCO2和Ppeak在OLV30min时点水平值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P<0.05),PaO2显著下降(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BP以及HR等在不同时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在临床实践中因具有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对临床麻醉管理要求非常高,需要采取严密科学的麻醉管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操作,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期间,患者肺顺应性及PaO2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并应用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患者30例,均采用单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气胸前(T0)、气胸后30 min(T1)、气胸后60 min(T2)及气胸终止后10 min(T3)MAP、HR、SpO2、气道压[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aO2的变化.结果 T1、T2、T3 MAP、HR、SpO2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2 Ppeak、Pplat均明显高于T0,顺应性和PaO2明显低于T0(P<0.05);T3时各指标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可明显降低肺顺应性及PaO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行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食管引流型喉罩组(P组)和30例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麻醉诱导前后、插管及拔管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间歇通气10min时、气腹10min时和气腹20min时的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拔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插入及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时,T组MAP和HR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MAP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间歇通气10min时和气腹10min时、气腹20min时的Ppeak、VT、MV、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min时和气腹20min时两组Ppeak和PETCO2均高于间歇通气10min时(P<0.05);P组安静拔管例数多于T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T组少(P<0.05~0.01)。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血压波动小,通气可靠,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45-148
目的 分析予以沙滩椅体位手术患者通气策略及血压调控对其脑氧饱和度(rS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1~7 月在本院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120 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 组(FiO2 0.4 与PETCO2 30~35 mmHg)、B 组(FiO2 1.0 与PETCO2 30~35 mmHg)、C 组(FiO2 1.0 与PETCO2 40~45 mmHg)及D 组(FiO2 0.4 与PETCO2 40~45 mmHg),每组各30 例,均采取通气策略和血压调控,比较四组不同时间点的rSO2 水平、平均动脉压(MAP)与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各组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四组患者T2 的rSO2 水平及MAP 低于T1,T3、T4 及T5 时B 组rSO2 高于A 组、C 组rSO2 高于D 组,C 组rSO2 高于B组、D 组rSO2 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 时rSO2 水平及MAP 明显高于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前、术后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 VAS 评分和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滩椅体位手术采取吸入低氧浓度及较高呼气末二氧化碳联合血压调控,能维持良好的脑部灌注,提供较好的手术视野,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全身麻醉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二切口)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Ⅰ组,30例),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3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和手术开始后5min(T3)、手术结束前5min(T4)、拔管时(T5)、清醒时(T6)HR、SBP、DBP、MAP、CVP、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的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中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使用量和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躁动发生率、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情况。术后24h随访患者,记录有无术中知晓及术后72h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T1时2组HR、MAP值均显著降低,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T4、T5、T6时Ⅰ组HR、SBP、DBP、MAP、CVP均显著升高,而Ⅱ组HR、SBP、DBP、MAP、CVP平稳,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T0-T6时NTS、NT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使用量Ⅰ组均明显多于Ⅱ组(均P<0.05),Ⅰ、Ⅱ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术后清醒时躁动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术后72h肺部感染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VAS评分值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实施全身麻醉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行食管癌根治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7.
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单肺通气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锋  张学刚 《广西医学》2007,29(5):697-698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OLV)与双肺通气组(TLV),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开胸前双肺通气10 min(T2)后单肺通气组行单肺通气,并在开胸前10 min(T3)、25 min(T4),开胸后15 min(T5)、45 min(T6)分别记录、MAP、HR、CVP.双肺通气组继续双肺通气并于同时间点记录数据.结果 MAP:TLV时T5、T6低于T2(P<0.01);HR:OLV组T3、T4较TLV组上升(P<0.05);CVP:TLV组与OLV组比较T5、T6降低(P<0.01),OLV时T3、T4高于T2(P<0.01).结论 单肺通气开胸前心率增快,中心静脉压升高,开胸后中心静脉压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并记录诱导前5 min(T0)、气腹前1 min(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在T5时MAP、HR较T0升高(P<0.05),而舒芬太尼组在该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的MAP、HR在T2、T3时较T1升高(P<0.05),BIS值在T2、T3、T4时较T1均升高(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T5时舒芬太尼组MAP、HR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BIS值、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P<0.01);舒芬太尼组拔管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术后1 h瑞芬太尼组疼痛程度口头分级(VAS)评分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24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0 min及1、3、6、24 h的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30 min及1、3 h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可能存在较大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在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麻醉质量(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以及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前(T0),两组MAP、HR、Sp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T1),MAP、SpO2下降,HR提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后(T3),MAP、SpO2提升,HR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一般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最佳使用剂量。方法 75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复合F1、F2、F3组,每组15例。记录诱导前(T0)、置喉镜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3、5 min(T3~T5)SBP、DBP、MAP、HR;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时相比,E组和P组T1、T5时SBP、DBP、MAP均下降,且以T1时下降最明显(P<0.05);与T1时相比,E组T2时HR及T3时HR、SBP、DBP、MAP均上升(P<0.05),而P组各时点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T2~T3时SBP、DBP、MAP均上升(P<0.05);3组复合用药组各时点HR及F1组各时点SBP、DBP、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F1组T2时HR减慢;与P组比较,F1组T2时DBP上升,F3组T4时HR减慢;其他时点4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率、阿托品及麻黄素使用率均高于复合用药组。结论与单独用药相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可更好地维持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以丙泊酚1.0 mg/kg联合依托咪酯0.15 mg/kg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单肺通气(OLV)患者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术中脑氧饱和度(rScO2)变化率和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全麻下行OLV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分别于OLV后泵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速度1.5 μg/(kg·min)至OLV结束。术中除常规监测外,记录麻醉前(T1)、OLV前5 min(T2)、OLV后15 min(T3)、OLV后30 min(T4)、OLV后45 min(T5)、OLV结束后15 min(T6)的rScO2。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第1、第3、第7天(或出院前)VAS评分和POD发生率。计算两组rScO2变化率,并将患者rScO2变化率与术后CAM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POD发生率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OLV期间C组患者rScO2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O组rScO2至T5时点出现明显下降(P<0.05),恢复双肺通气后rScO2回升并接近基础水平。O组T5时点HR、rScO2高于C组(P<0.05)。O组rScO2变化率、苏醒期躁动、CAM评分、POD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rScO2变化率与Riker镇静-躁动评分和术后第1天CAM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cO2变化率增加、糖尿病史和高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降低老年患者OLV术中rScO2变化率以及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保护性肺通气(PLV)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患者术后谵妄(POD)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PPV组)52例和传统肺通气组(CPV组)48例。PPV组双肺通气设置:潮气量(VT)8?ml/kg+呼吸末正压(PEEP)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7;单肺通气(OLV)设置:VT 6 mg/kg+PEEP 5?cmH2O+肺复张[持续肺充气法:3~5?s内将气道峰压(Ppeak)升到30?cmH2O,持续30?s恢复原状,重复3次],FIO2 0.7。CPV组双肺通气设置:VT 10?ml/kg,FIO2 1.0;OLV设置:VT 8?ml/kg,FIO2 1.0。两组吸呼比=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通过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氧合情况,同时监测术中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术后每天随访,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判定是否发生POD,并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PV组术中PaO2、OI高于CPV组(P?<0.05);rSO2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POD和PPCs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且PPV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缩短(P?<0.05)。结论 PLV提高VAT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和rSO2,降低POD发生率;并且降低PPCs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mL/kg,PEEP=0.49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单肺通气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4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滋g/kg,随后以0.5滋g/(kg·h)的速率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90min(T3)、双肺通气后30 min(T4)和术后120min(T5)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同时观察HR、MAP、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2~T5时血浆TNF- α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 C组比较,D组T2~T5时血浆TNF- a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3~T5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IL-10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明显减轻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超前肺复张策略提高开胸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方法40例择期肺叶切除左支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前肺复张(PARS)组单肺通气(OLV)前先给累计10次使气道峰压缓慢达到40cm H2O的手工通气,对照组(C组)不采用PARS策略。记录OLV后15、30、45、60min及OLV结束前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2),计算肺胸的动态与静态顺应性。结果PARS组较C组PaO2均有增加,尤以OLV 15min及OLV结束差异显著(P〈0.01),另外A—aDO2减少,尤以OLV 15min及OLV结束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OLV前PARS加PEEP策略提高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对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胸食管癌手术40例,随机分成A,B,C,D4个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控制呼吸,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使4组患者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分别为0.8,1.0,1.2,1.4MAC.麻醉前(T1)、TLV(开胸前CET-Sev稳定后)15min(T2)、OLV(开胸后CET-Sev稳定后)15min(T3)、30min(T4)、60min(T5)记录术中的BIS,HR,MAP.结果 单肺通气后4组的BIS,HR,MAP明显高于双肺通气(P<0.05).单肺通气时15min,30min,60min,BIS,HR,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CET-Sev 的增加TLV和OLV时BIS,HR,MAP逐渐下降(P<0.05).TLV15min与OLV15min的BIS与CET-Sev呈线性负相关(r=-0.987,-0.983,P均<0.05).结论 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在合适的麻醉深度(40< BIS <65)时CET-Sev范围不同:双肺通气时CET-Sev范围是0.8~1.0 MAC,单肺通气时CET-Sev范围是1.0~1.2MAC.与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吸入七氟醚时应适当提高七氟醚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2组。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组(A组)30例,喉罩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T0)、插入通气罩即刻(T1),插入通气罩后5(T2)、10(T3)min及手术开始后5(T4)、10(T5)min和拔出通气罩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和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记录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用七氟醚至呼之睁眼)、拔除通气罩的时间(停用七氟醚到完全苏醒)及不良反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体动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B组患者在T1、T6时间点HR、MAP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PETCO2均较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通气罩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能够安全、有效的运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 OLV)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SM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30)。麻醉诱导后,SM组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在相同时间内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滴注完毕。连续观察心率( HR)、平均动脉血压( MAP)、气道压力( Paw)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单肺通气前( T1)、单肺通气10分钟( T2)、30分钟( T3)、60分钟( T4)、120分钟( T5)、单肺通气结束后10分钟( T6)和手术结束( T7)时行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结果:SM组患者T2∽T5时的动脉血PaO2明显高于NS组(P<0.01),而QS/QT则显著低于NS组(P<0.01)。 SM组患者T2∽T5时的P(A∽a)DO2及RI均明显低于NS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单肺通气术患者,能有效改善动脉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对胸科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