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本文作者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在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术中利用皮层刺激器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目的 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关系,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 材料和方法 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双手持物对接刺激策略,在3.0T磁共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工作站(Leonardo syngo 2003A,Siemens)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患者均行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 结果 (1)5例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通过此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感觉功能区激活图像,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 (2) 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定中央后回,并且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1) 应用我们设计的任务,可以于术前较好地利用BOLD技术显示躯体感觉功能区与脑胶质瘤的解剖关系。 (2)可指导唤醒麻醉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的手术。参与优化手术方案,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其病因。方法: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P<0.05),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2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脑肿瘤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肿瘤涉及第一运动区18例;运动前区18例;第一运动感觉区11例;第一感觉区9例;辅助运动区2例。试验组运用手运动激发模式,行BOLD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并与MR的导航序列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genation-level dependent,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下,足三里穴的激活效应.方法 将22例健康成年(年龄25~35岁)、体型中等的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得气组与针刺对照组,比例约为3∶1.针刺得气组:针刺足三里穴位,通过捻针和补泻的手法来刺激穴位;针刺对照组:仅针刺足三里穴位,无捻针和补泻的手法.对两组受试者大脑的兴奋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针刺得气组的脑功能区激活范围较广泛,包括单侧或双侧第Ⅱ躯体感觉皮质(SⅡ)、第Ⅰ躯体感觉皮质(SⅠ),以左侧为主的颞叶、岛叶皮质、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杏仁体、下丘脑等;针刺对照组仅见散在脑功能区激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能够引起脑区的广泛激活,针刺足三里穴得气与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查,探讨皮层下卒中患者强制性治疗(CIMT)的康复机制.方法 对5名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在CIMT前行一次脑功能性成像(BOLD-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两次临床评分,在治疗后再行一次BOLD-fMRI及临床评分.对实验数据行后处理.结果 5名患者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可见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OLD-fMRI发现:患者CIMT前,患手与健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IMT前、后,患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进行前后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MT前:健手运动时,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及同侧小脑激活,部分患者运动前区及其他运动区激活;患手运动时,多数患者对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双侧次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等)激活,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在CIMT后:健手运动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患手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伴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结论 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发生了脑功能重组.皮质脊髓系统完整性的损害与残余运动系统的重组有关.CIMT可以促进脑功能重组,并产生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Yang M  Li ZS  Chen DF  Xu XR  Xu GM  Zou DW  Fang D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52-956
目的 探索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脑机制.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随机选择31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13例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者参与实验,并将NERD患者分为感知过敏组(NERD-H)21例和感知正常组(NERD-N)10例.利用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对比研究食管酸灌注时NERD-H组、NERD-N组、E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大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MR-BOLD信号激活及消退模式的差异.结果 NERD-H组酸灌注时激活的脑区包括单侧或双侧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 Ⅱ)、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 Ⅰ)、前额叶皮质(右侧为主)、框额皮质、岛叶皮质、楔前叶、杏仁体、腹侧纹状体、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及小脑半球,且以双侧大脑激活为主.NERD-H组上述感兴趣区(ROI)区的fMRI峰值影像强度和最大磁共振(MR)信号增加幅度明显高于NERD-N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前扣带回激活信号值(562±104)明显低于正常组(587±126,P<0.05),但显著高于EE组(535±91,P<0.05).酸灌注刺激后,NERD-H组初始影像潜伏期、峰值影像潜伏期(1.7 min±0.9 min、4.5 min±1.3 min)均明显短于NERD-N组(4.0 min±1.1 min、6.8 min±1.6 min,均P<0.01)和正常对照组(5.4 min±1.7 min、7.2 min±1.5 min,均P<0.01).NERD-H组双侧SⅡ、右前额皮质信号消退失活幅度(26.5%±5.4%、20.3%±3.0%)均明显高于NERD-N组(8.2%±2.2%、16.4%±3.6%,均P<0.05)和EE组(11.9%±4.8%、11.7%±3.1%,均P<0.01),而正常对照组前扣带回的MR信号消退失活幅度(16.9%±2.5%)明显高于NERD-H组、EE组(11.8%±2.8%、6.4%±1.0%,均P<0.05).结论 在食管内脏高敏感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处理整合、处理食管痛敏传入信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Wu JS  Zhou LF  Gao GJ  Mao Y  Du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32-636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的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 (BOLD)技术在脑皮质运动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5 8例脑肿瘤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30例 ,对照组 2 8例。肿瘤涉及第一运动区 (PMA) 18例 ;运动前区 (PM) 18例 ;第一运动感觉区 (PMSA) 11例 ;第一感觉区 (PSA) 9例 ;辅助运动区 (SMA) 2例。试验组运用手运动激发模式 ,行BOLD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 ,并与MR的导航序列影像融合 ,应用于神经导航 ;对照组采用常规MR影像导航。结果 试验组肿瘤全切率为 86 7% ,对照组为 6 0 7% ,P <0 0 5。试验组术后患侧肢体肌力为 4 3度±1 1度 ,对照组为 2 5度± 1 9度 ,P <0 0 0 1。试验组术后致瘫率为 2 3 3% ,对照组为 71 4 %。试验组远期预后Karnofsky评分 (KPS)为 88± 2 7,对照组为 6 5± 32 ,P <0 0 1。结论 应用融合BOLD影像的神经导航术 ,可实现个体化、实时、精确地定位肿瘤及毗邻的脑皮质运动区 ,提高全切率 ,降低术后致瘫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患者书写痉挛时脑功能异常功能活动区域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接受局部肉毒毒素治疗的书写痉挛症患者11例,应用对治疗前与治疗后执行书写任务时脑功能活动分别行全脑扫描,采用AFNI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信号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平均脑激活图。结果:治疗后书写痉挛患者患侧手对侧脑部的激活区减少的区域为第1运动区、第1感觉区、运动前区以和双侧岛叶,对侧丘脑和同侧小脑的激活部分减少,激活增加的部位为辅助运动区。结论:书写痉挛患者产生肌张力障碍与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对大脑内在活动的影响,探讨CSM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脑重塑机制。方法 纳入12例CS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定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扫描,计算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将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ALFF作为特征值,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对两组特征值进行二分类,并进行临床功能评估与分类决策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CSM患者的大脑内在自发活动性较健康对照升高,主要在左侧小脑、左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前扣带回。将这些脑区作为判别分析的模板进行两组SVM分类,准确率为8667%(P=0001),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444%。CSM患者的SVM分类决策值与JOA运动功能评分显著负相关(r=-0761 5,P=0004),与JOA感觉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070 5,P=0828)。结论 SVM分类表明差异脑区的自发活动可以在个体水平较准确区分CSM患者和健康对照;CSM患者可能需要调动更多的运动中枢和运动调控脑区参与功能代偿,且以优势半球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石蜡疗法(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联合蜡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偏瘫患者肢体的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对照组的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蜡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感觉障碍,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种术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技术特点. 方法 采用环锯法前路减压髂骨移植、问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3种术式.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所有病例用钛钢板内固定. 结果 JOA术前平均9.02分,术后改善率70.47%,优良率达84.45%. 结论 3种术式技术特点不同.适用于不同情况,只要使用得当,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是常见的慢性颈椎病,即使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仍有部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欠佳.其原因可能是脊髓受压的同时,大脑由于长时间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刺激异常,而发生功能重塑.本文对近年来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脊髓型颈椎病脑功能重塑的研究进行综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从大脑局部活动、脑区间功能连接、到各个尺度脑网络拓扑属性,以及...  相似文献   

14.
孙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8+160-158,160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35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椎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183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①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进行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心理、身体状况,作出潜在的护理诊断。②制定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常规检查护理、功能训练护理等措施。③加强术前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体位性损伤、避免体液不足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结果颈椎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对病情的治疗及康复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生命体征变化至关重要,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护理。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颈椎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通过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颈前路减压植骨术。结果:随访6个月~10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功能评价:优良32例(84.2%),可4例(10.5%),差2例(5.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手术时机、适应证、术中注意的问题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novel surgical method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Methods: Totally 21 patients with multilevel CSM undergoing a novel surgical procedure from April 2001 to January 200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surgery in subsection, 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eoperativ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and follow-up image data, X-rays and semi-quantitative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 (JOA) sco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lordosis (Cobb's angle), intervertebral heights, the stability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Results: Preoperative symptoms were markedly alleviated or disappear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es, the ratio of improvement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72. 2%, including excellent in 9 cases (42.9%), good in 7 cases (33.3%), fair in 3 cases (14.3%) and poor in 2 cases (9.5%).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s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lordosis and in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cervical spine (P〈0. 01).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instrument failure 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4. 2 months (9-24 months, P〉0. 01). Conclusion: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n subsection, autograft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s a rational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8例颈椎术后发生神经根麻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颈椎术后神经根麻痹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术后MRI观察脊髓高信号的变化情况及脊髓后移的程度。结果:发生神经根麻痹的8例患者中,术前伴有神经根麻痹现象的患者2例,术后神经根麻痹的侧别与术前一致;神经根麻痹均为单侧发生,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术前5例患者存在脊髓高信号,术后1例患者高信号的范围扩大,余4例患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1年随访时,6例患者均获得Ⅱ级以上的肌力改善。结论:颈椎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术前脊髓高信号、术后脊髓后移引起的栓系效应以及术前是否存在轻度的神经根麻痹有关,重视术前对脊髓功能评估对于预测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运动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rdylogic myelopathy,CSM)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52例患者常规(静态)MR成像和MR运动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分析CSM患者脊髓受压的因素和特征,并与正常组MR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常规MR成像采用SE、FSE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T2WI或STIR等序列。MR运动成像采用FSE矢状位T2WI序列观察分析颈椎过屈、自然和过伸位MR征象特点。结果52例患者中,常规MR成像发现脊髓压迫46例,其中1级9例,2级26例,3级11例。MR运动成像全组病例均见脊髓压迫,其中1级10例,2级29例,3级13例。结论MR运动成像可动态观察CSM患者脊髓受压的因素及特征,并且能早期发现椎体不稳,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及早期干预提供较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史永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69-77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年 ̄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