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喉癌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8年5月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行声门上型喉癌保留喉功能手术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喉部分切除术组(42例)和全喉切除术组(40例),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随访,采用Kaplan-Meier计算术后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并评估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全喉切除术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60.00%,喉部分切除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部分切除术组的拔管率(76.19%)与全喉切除术组拔管率(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均能发音。喉部分切除术组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90%、16.67%,全喉切除术组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00%、1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喉部分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喉功能保留手术治疗喉癌患者是可行的,且能明显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29例T3期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行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的疗效.结果:3年生存率为72.4%,5年生存率为48.3%,术后3个月拔管率为96%.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喉重建技巧,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3~5年生存率不低于全喉切除术,并且保留了吞咽和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的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和改良垂直半喉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行传统的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传统组)和改良垂直半喉切除术(改良组)的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喉功能及生存率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传统组:34例患者,T112例,T222例。改良组:27例患者,T15例,T219例,T33例。结果发音功能:传统组患者术后发音正常者6例,良好者11例,中度者3例,差者1例;改良组患者术后发音正常者16例,良好者6例,中度者1例,差者0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吞咽功能:传统组患者术后无误咽9例,轻度误咽10例,中度误咽3例,改良组患者术后无误咽20例,轻度误咽2例,中度误咽1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呼吸功能(术后拔管率):传统组为91.1%(31/34),改良组为100.0%(27/27),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传统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93.5%,改良组为96.0%,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改良术式在肿瘤根治率上和经典术式无差别,而在喉功能保全方面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修复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声门型喉癌行垂直或扩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各种修复术后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3年,死亡2例,总拔管率90.9%.全部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音功能,误吸2例,全部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声门型喉癌术后修复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病变切除范围决定,可选用胸骨舌骨肌膜瓣、带状肌瓣、舌骨肌瓣等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门型喉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修复方式对术后喉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声门型喉癌垂直、额位及扩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利用甲状软骨膜、颈阔肌皮瓣、带状肌瓣3种残喉修复方式.结果 术后3年生存率89.29%,拔管率89.29%,全部获得中等以上发音功能,短时误吸率25%,4例复发再行手术切除.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取决于肿瘤侵犯范围,且是决定术后喉功能恢复好坏的主要因素.手术修复方式各有优缺点,对喉功能恢复的影响略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声门上型喉癌行部分喉切除术24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兵  黄志纯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3):《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年22卷3期-286-286.页-《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年22卷3期-286-286.页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行部分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声门上型喉癌行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和65.0%,拔管率79.2%,全部患者均获得正常吞咽功能。结论:部分喉切除术能保留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呼吸及发音功能,且对部T3伊T4喉癌亦可行。  相似文献   

7.
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患侧双蒂带状肌甲状软骨膜瓣或会厌下拉修复术后喉腔缺损23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91.3%(21/23),拔管率为86.9%(20/23),拔管后即可发音,发声良好者占73.9%,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14 d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垂直部分喉切除术适合于T2或T3声门型或跨声门型喉癌,可根治病变,较好地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重建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总结1999年5月~2005年12月间各种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功能重建术20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上皮癌,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1岁,以51~70岁组最多。声门上型喉癌11例,声门型喉癌9例。共4种术式,即声门上喉水平部分切除术6例,水平垂直(3/4)喉部分切除术5例,声带切除术2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7例。20例适应证患者均施行了区域性颈清术(ⅡⅢⅣ区)及喉功能重建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恢复发音功能。15~35d全部克服误咽,拔掉鼻饲管,18例于术后20d~2个月拔除套管,2例未能拔管,总拔管率90%。随访1~5年,2例死亡,18例存活。结论:喉部分切除术是保存喉功能的根治性手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完善的修复技术是提高生存质量及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3期声门型喉癌的功能保全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技术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收治的T3期声门型喉癌45例,均行功能保全性治疗,喉垂直部分切除术40例,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5例.以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5例,颈阔肌肌皮瓣40例.全部患者均行术后放射治疗(50~60Gy).结果 3a生存率81.8%,5a生存率68.2%,45例患者中已拔管42例,拔管率93.3%.全部患者均恢复经口进食,无呛咳、误咽,所有患者均发声成功.结论 T3期声门型喉癌虽为晚期恶性肿瘤,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运用多种修复方法,提高外科手术技巧,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喉功能保全手术及全喉切除喉发音重建手术在老年喉癌病人治疗中的应用。②方法对52 例65 岁以上的喉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声带切除术6 例,垂直喉部分切除术27 例,声门上水平喉部分切除术2 例,喉次全切除术8 例,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9 例。③结果 行喉部分切除术的43 例均恢复发声功能和吞咽保护功能,拔管37 例;行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的9例中恢复发声功能者7 例;5年生存率为65.52%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中及术后死亡。④结论 在适当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的条件下,老年喉癌病人的喉功能保全及重建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舌骨肌瓣应用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对37例T1、T2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术后采用改良胸骨舌骨肌瓣修复喉腔缺损,观察其术后3、5年生存率,拔管率及发音质量.结果: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7/37)、78.4%(27/37),术后拔管率为94.6%(35/37),发音质量良好及中等以上者占100%(37/37).结论:改良的胸骨舌骨肌瓣避免了全厚肌瓣的臃肿,大小合适,血供好,为修复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形与V形喉硅胶膜在早期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T1~T2期)行喉裂开病变切除术共60例,34例术后放置T形硅胶膜,26例放置V形喉硅胶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发音功能、吞咽功能及黏膜的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管拔除时间上T形膜组时间长于V形膜组(P<0.05)。T形膜组发音质量(VHI)与V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6.10 Vs18.36±7.28,P<0.05),嗓音总嘶哑度评估中,两组大部分为轻中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5%Vs96.15%,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喉硅胶膜置入能有效避免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瘢痕形成而引起喉狭窄,V形硅胶膜则是从声门正常的结构考虑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嗓音学状态,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喉功能保全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栋  李永团 《吉林医学》2009,30(19):2285-2286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法:对60例T2、T3及T4喉癌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的术式及修复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58例获得随访,主要应用颈前皮瓣、喉腔及梨状窝黏膜、胸舌骨肌膜瓣、甲状软骨膜及会厌软骨等修复喉结构,总体术后拔管率为81.7%,均获得了较好的吞咽及发音功能。喉声门区癌和喉声门上区癌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0%和65%、50%。结论: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正常喉组织,保全喉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良好的吞咽和发音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颈前旋转肌皮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的喉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至2010年间有完整喉功能随访资料的行喉部分切除+颈前旋转肌皮瓣重建术的患者43例,其中声门型32例(Ⅱ期15例,Ⅲ期16例,Ⅳ期1例),跨声门型11例(Ⅱ期5例,Ⅲ期6例),分别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扩大垂直喉切除术、扩大额侧喉切除术、次全喉切除术,同期应用颈前双蒂旋转肌皮瓣进行喉重建。统计误咽率和拔管率,并对吞咽功能评分、呼吸功能评分和嗓音参数做手术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全部患者恢复正常吞咽防护和呼吸功能,进食无误咽,气管套管拔出率为100%,吞咽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03.1,P=0.559),呼吸功能较术前改善(U=713.5,P=0.012)。全部患者能够正常发音。术后6个月时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声门噪声能量(NNE)值优于术前(P<0.05),但嗓音参数基频(F0)值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个月NNE较术后6个月时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前旋转肌皮瓣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缺损拔管率高、发音恢复效果好,喉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喉癌手术治疗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喉功能重建疗效分析。方法:对1995~2007年收治的46例喉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声门上型癌13例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2例。声门型癌33例中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15例。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喉部分切除术占全部手术病例的73.9%(34/46),喉部分切除术的拔管率为76.5%(26/34),23例Ⅲ、Ⅳ期患者中喉部分切除术11例(47.8%)。全部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喉部分切除患者均恢复发音。46例喉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79.6%,5年生存率为70.2%。Ⅲ、Ⅳ期喉部分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5%,5年生存率为66.2%,Ⅲ、Ⅳ期全喉切除术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0.4%,5年生存率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喉癌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择优采用各种修复方法可提高喉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癌应用喉部分切除术方案与喉部全切术方案治疗对其吞咽功能、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86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喉部分切除术(观察组,n=43)与采用喉部全切手术(对照组,n=43)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生存质量评分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间生存率、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应用喉部分切除术方案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增强生存质量,且可获得与喉全切除术较为相似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保全性手术在高龄喉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1例70岁以上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4例,喉裂开声带切除术11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8例,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11例,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2例,喉次全切除会厌成形术25例,同时行颈清扫术27例。结果:71例均恢复发声功能和吞咽保护功能,拔管率为66.20%;3年生存率为66.04%,5年生存率为47.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的条件下,高龄喉癌患者的喉功能保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声门癌术后会厌下移一期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T2 、4例T3 声门型喉癌 ,根据肿瘤累及范围行扩大垂直半喉或次全喉切除术后 ,将会厌根部下拉与环甲膜或环状软骨缝合 ,会厌两侧与保留的甲状软骨前缘缝合 ,一期喉成形术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喉功能恢复满意 ,拔管率为 10 0 % ,吞咽功能在 3~ 2 1d恢复 ,发音功能良好。 3年生存率 85 % (2 2 /2 6 ) ;5年生存率 78% (14 /18)。结论 会厌喉成形术治疗声门癌喉功能恢复满意 ,远期生存率也较满意 ,是一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张淑彩  李素敏  杨静  魏英粉  许静 《河北医学》2016,(11):1898-19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寻求帮助患者克服误咽的策略.方法:将62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住院天数、手术方式、术后带胃管经口试进食时间、试进食时误咽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带管试进食初始均存在中度或重度误咽;进食中无窒息、拒食发生;对照组有1例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患者带管试进食第4天发生吸入性肺炎.分别将两组患者按带管试进食到拔除胃管经口进食时间划分为3d以下和4d以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有差异.结论:喉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吞咽功能有较大影响,误咽程度处于中、重度;护理干预可促进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吞咽功能训练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对吞咽功能恢复、生存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7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保留同侧甲状软骨外软骨膜作切除处之喉腔壁,术后喉腔创面多数在一月内完全修复,发音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拔管率为88.2%;术后生存满3年和5年者分别为15/16和8/8。并通过动物实验,切除狗的喉腔部分软组织和甲状软骨,保留甲状软骨外软骨膜作为喉腔壁,发现喉腔创面于10周完全修复,证实了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保留甲状软骨外软骨膜,喉腔创面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