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家族(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s,NOXs)的主要成员NOX1、NOX2和双氧化物酶(dual oxidase,DUOX)2(人:NOX1、NOX2和DUOX2;小鼠:Nox1、Nox2和Duox2)在人炎症性肠病和小鼠肠炎模型结肠中的表达。方法人结肠标本选自于通过结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炎症性肠病组织及距离病变组织边缘5 cm以上正常组织;同时选用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建立结肠炎模型,采用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肠炎组,慢性肠炎组先自由饮用1.0%(质量分数)葡聚糖硫酸钠7 d,然后自由饮水14 d,循环3次;通过体质量变化和HE染色方法评估肠道炎性反应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NOX1、NOX2及DUOX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在人炎症性肠病中三者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OX1、NOX2和DUOX2 mRNA在人炎症性肠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自身正常对照组织,分别增高2.8、2.0和3.3倍(P均<0.01);与人不同,Nox1和Duox2 mRNA在小鼠慢性肠炎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x2 mRNA增加2.4倍(P<0.01)。Nox1蛋白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和胞质中表达;Nox2蛋白主要表达于浸润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uox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低表达;三者在人炎症性肠病结肠组织中表达均上调(均P<0.01);在小鼠慢性肠炎模型中,Nox2和Duox2蛋白上调(均P<0.01),而Nox1无变化。除了NOX2 mRNA在男性病人表达高于女性病人外,未发现这些氧化酶与病人临床特征之间有关联。结论NOX1、NOX2和DUOX2不但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炎症性肠病初期阶段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醇需求酶1(IRE1)α和IRE1β在葡聚糖硫酸钠(DSS) 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正常饮水;慢性炎症组10只,先给予1.0% DSS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水14 d如此作为一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内质网应激因子IRE1α、IRE1β、非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u)、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和黏蛋白(MUC)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α、IRE1β和MUC2表达.结果 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在3个周期末结肠出现炎症表现.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在慢性炎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XBP1s 和IRE1α mRNA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XBP1u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IRE1β和MUC2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IRE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的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其表达量在炎症组高于对照组,IRE1β蛋白和MUC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胞质中,两者表达量在炎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E1α可能通过对XBP1进行剪接来参与肠道炎症反应,并且IRE1α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来调节自身的表达来参与炎症过程;IRE1β和MUC2可能与结肠上皮的功能维持有关,在肠道炎症过程中IRE1β和MUC2表达功能受到抑制而影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 (NF-κB)调控自噬在高脂饮食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DSS组、DSS+高脂饮食组(DSS+HFD组),每组12只。采用体质量差值、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估小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炎症程度,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实时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和LC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DSS+HFD组体质量差值小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大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以及结肠组织NF-κB mRNA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结肠组织LC3 mRNA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Control组(P <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中和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对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 17,IL-10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疾病组 (DSS+saline)、抗CXCL1中和抗体治疗组(DSS+anti-CXCL1 Ab)和治疗对照组(DSS+IgG Ab),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小 鼠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疾病组、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给予3.5%的DSS自由饮用,至第8天处理小鼠。其中治疗组于 造模第3天和第6天腹腔注射抗CXCL1中和抗体(4 mg/kg),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大鼠IgG抗体,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并采用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7和IL-10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 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 组小鼠DAI评分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明显增高,但是予以抗CXCL1中和抗体干预治疗后能明显减低急性UC小鼠 的DAI和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 子TNF-α,IFN-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抑炎因子IL-10 mRNA表达下降。而使用抗CXCL1中和抗体干预 治疗,明显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及抑炎因子IL- 10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疾病组小鼠结肠组织中中性粒 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加,予以抗CXCL1中和抗体治疗能显著减少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CXCL1中和抗体缓解了DSS诱导的急性UC的进展,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的 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ox-4及抗氧化物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组,每组8只,正常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2.5% DSS溶液,7天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通过结肠长度、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肠道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含量,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与生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x-4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浓度,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小鼠肠道组织中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情况,评价机体抗氧化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CP-1、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血清浓度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肠道呈现中至重度炎症状态; DSS组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x-4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x-4浓度在DSS组较正常组更高(P<0.01);结肠组织中抗氧化物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在DSS组中均明显增高(P=0.000);比较机体炎症指标,DSS组小鼠血清中MCP-1、IL-1β、TNF-α浓度较正常组均呈不同程度上升(P均=0.000),结肠组织中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00)。结论 Nox-4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肠道黏膜炎性反应的进程,并可能在IBD的转归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小鼠模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DSS组、HMGB1重组蛋白(rhHMGB1)组和甘草酸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DSS组小鼠自由饮用5%的DSS溶液6 d诱导IBD模型,rhHMGB1组和甘草酸组小鼠在IBD模型构建前,分别腹腔注射50μg/kg rhHMGB1和50μg/kg甘草酸。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形态,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HMGB1的表达,试剂盒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SS组小鼠结肠出现病理损伤,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MDA水平增加(P<0.01),GSH水平下降,Nrf2、HO-1和GPX4表达下调(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小鼠结肠炎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分为普通组(A)、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CTLA-4单抗干预组(C)和同型对照组(D)。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B、C、D组小鼠均饮用5%DSS水溶液7d,C组和D组同时分别予以CTLA-4单抗和同型对照抗体腹腔注射。7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鼠结肠黏膜IL-17mRNA表达。结果:①C组小鼠DAI、结肠组织学评分和MPO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组小鼠肠黏膜IL-17mRNA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CTLA-4单克隆抗体可加重结肠炎症并使肠黏膜IL-17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n=15,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PMPs)。收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制备PMPs悬液。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构建结肠炎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PMPs,每天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标本,HE染色计算小鼠病理组织学评分(HI)评估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结肠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蛋白H3(citH3)及游离DN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Ps组小鼠结肠黏膜水肿、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细胞广泛聚集,总体HI升高(P<0.01);PMPs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结肠张力测定,观察水溶性蜂胶(WSP)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损伤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PF级C57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TRL组)、模型组(DSS组)、蜂胶干预组(WSP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组),每组6只。除CTRL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自由饮用2.5%DSS 7 d复制急性UC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HE法检测结肠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经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结肠张力及其Ca2+量效收缩度。结果:与CTRL组相比较,DSS组小鼠体质量降低,DAI评分升高,结肠明显缩短,结肠黏膜损伤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肠平滑肌收缩力下降、频率加快(P<0.01),对ACh和KCl刺激的敏感性降低,Ca2+量效收缩度降低(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来源的分子伴侣rCsHsc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诱导大肠杆菌表达体外获得高纯度重组rCsHscB蛋白。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C组(n=10)、rCsHscB组(n=10)、DSS组 (n=15)和DSS+rCsHscB组(n=15),采用2%的DSS常规建立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rCsHscB组和DSS+rCsHscB组在给予DSS同一周的第4、7天腹腔注射125 μg/mL rCsHscB,NC组和DSS组注射无内毒素PBS。第84天处死小鼠后对结肠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匀浆上清中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rCsHscB组小鼠未出现不良反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胶原纤维沉积加重,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 T/CD8+T细胞比值明显上升。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IL-10分泌没有明显变化(P=0.11),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与DSS组比较,DSS+rCsHscB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缓解、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及MCP-1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03),ERK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rCsHscB对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预防改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MAPK抑制促炎因子产生并调控 CD4+T/CD8+T细胞平衡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体内转染小干扰RNA(siRNA)和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的方法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WDSUB1对小鼠结肠炎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中转染不同的WDSUB1 siRNA序列,采用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的方法,选择WDSUB1敲低效果最佳的siRNA序列进行小鼠体内转染实验。选择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进行尾静脉注射siRNA(siWDSUB1/siControl),口服2.5% DSS饮用水,构建两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根据siRNA不同,分为WDSUB1敲低组和对照组,6只/组。通过WB和RT-PCR方法验证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WDSUB1的表达水平,记录实验过程中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及粪便性状,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RT-PCR和WB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结肠炎恢复期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因子IL-6,COX-2,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NF-κB通路中IκBα和P65的表达变化。结果 L929细胞中转染不同WDSUB1 siRNA 序列后,选择敲低效果最佳的WDSUB1 2#完成体内转染,构建结肠炎小鼠模型。RT-PCR和WB结果均表明,WDSUB1敲低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WDSU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析两组小鼠结肠炎症状时,WDSUB1 敲低组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腹泻和便血程度较对照组也明显减轻(P<0.05)。WDSUB1敲低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OX-2,IL-6和TNFα 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IκBα表达明显受抑制,而p65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敲低WDSUB1能够减轻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症程度,此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炎性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分子量激肽原(HK)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用含2.5%DSS的饮用水饲喂小鼠,构建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体重百分比,临床评分与结肠长度比较野生型小鼠和HK基因敲除小鼠发病程度。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研磨液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和比较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制作末端结肠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HK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失去百分比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HK基因敲除小鼠的疾病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长度的缩短要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发病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结论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在炎症性肠病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引发的病理、免疫机制,以期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将24只8周大的C57BL/6J清洁级子鼠分为DSS水溶液喂食1、3、5 d组以及无DSS水溶液对照组4组,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结肠病理特征;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免疫因子在小鼠UC组织的表达状态。结果 随着小鼠饮用DSS水溶液时间的增加,其体质量逐渐下降,结肠长度逐渐缩短,脾增大。小鼠肠黏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DSS水溶液喂食5 d组的小鼠肠黏膜有肠溃疡的症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染色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广泛浸润;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因子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IL-6、趋化因子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CXCL-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DSS水溶液喂食5 d可形成UC模型,并伴随炎性反应因子、趋化因子大量浸润,提示UC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因子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抑制其免疫因子的释放而控制UC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抗TNF-α抗体组,每组6只。抗TNF-α抗体5 mg/kg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DSS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2次,注射时间共7 d。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结肠进行HE染色评分,结肠黏膜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体重减轻、便血和腹泻,DAI评分和HI评分增加(P<0.01),结肠匀浆中MPO活性、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抗TNF-α抗体组小鼠DAI评分和HI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肠匀浆中MPO活性、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 DSS结肠炎小鼠结肠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抗TNF-α抗体具有调节DSS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结肠粘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8在小鼠DSS结肠炎中的表达。ELISA检测DSS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IEC)裂解液或培养上清液对脾单个核细胞(SMC)IL-2、IFN-γ分泌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IEC裂解液或培养上清液中IL-18的表达。结果 DSS结肠炎IEC及部分固有膜单个核细胞表达IL-18。刺激实验及Western Blot显示IEC裂解液或培养上清液中均含IL-18阳性蛋白,IL-18诱导IFN-γ的产生。结论 DSS结肠炎IEC表达和分泌前体IL-18及活性IL-18,可能在DSS结肠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即对照组、结肠炎组、黄芩素低剂量(Ba-L)治疗组[10 mg/(kg·d)]、黄芩素高剂量(Ba-H)治疗组[25 mg/(kg·d)]和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饮用清水,其余各组小鼠均连续7 d饮用3.5%的DSS溶液构建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在DSS造模开始前7 d和造模开始后给予不同剂量黄芩素或5-ASA灌胃治疗,共14 d。比较各组小鼠之间的平均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组织学活动程度评分(HA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FN-γ、TLR4、NF-κB p65、MyD88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结果:结肠炎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出现严重的结肠炎,表现为小鼠体质量降低、全结肠长度缩短、DAI和HAI大幅度升高(均P <0.01)。与结肠炎组小鼠相比,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和5-ASA治疗组小鼠的结肠炎有明显改善(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IL-1β、MyD88、NF-κB p65、TLR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 <0.01);而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及5-ASA治疗组中上述mRNA表达水平则均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小鼠(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P <0.001),但Ba-L治疗组、Ba-H治疗组以及5-ASA治疗组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则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均P <0.001)。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