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酸钠对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4):468-470,478,I0002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正常和炎症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大鼠结肠黏膜固定于Ussing槽中孵育,黏膜面给予4%乙酸,并与正常结肠黏膜对照;在体实验,大鼠用醋酸诱导大鼠结肠炎。3 d后随机分为两组,每天分别给予丁酸钠、生理盐水灌肠1次。于第11天处死,取结肠组织进行TUNEL检测及免疫组化分析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乙酸孵育无丁酸钠组离体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25.37±2.38,乙酸孵育加丁酸钠组凋亡指数为10.58±1.77,P<0.05。正常黏膜无丁酸钠组结肠上皮凋亡指数为10.35±1.07,正常黏膜组加丁酸钠组结肠上皮凋亡指数为3.78±0.70,P<0.05。②丁酸钠灌肠治疗组平均凋亡指数2.35±0.41,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8.9±1.72,P<0.01。结论:似于体内肠腔正常浓度的丁酸钠(10 mmol/L)在体外体内对正常和炎症结肠上皮细胞有抑制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鼠肠上皮屏障的作用。 方法 取BDNF+/+小鼠与BDNF+/-小鼠回肠及结肠黏膜,用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与occludin在结肠黏膜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测定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claudin-2在结肠黏膜表达的差异。 结果 与BDNF+/+小鼠相比,BDNF+/-小鼠电镜下回肠上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肠上皮屏障破坏,表现为微绒毛缺失、细胞间隙增宽以及细菌入侵;BDNF+/-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以及claudin-1表达下调,而claudin-2表达上调。 结论 BDNF可能在小鼠结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发挥中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复方血竭制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RCC)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5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和高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实验中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11周后处死小鼠,取出回盲部至肛门全部结直肠,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检测各组结直肠组织β-catenin活化水平以及c-myc、PCNA基因转录、总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肉眼可见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处息肉状隆起形成;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上皮内瘤变,散在癌变表现.两治疗组肉眼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偶见息肉状隆起;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少量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未见癌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两治疗组小鼠DAI评分以及结肠上皮细胞β-catenin蛋白入核量、c-myc和PCNA基因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β-catenin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血竭制剂能够显著延缓实验性UCRCC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结肠组织炎症缓解以及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β-防御素-2和miR-124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用0、10~1、10~2、10~3个/mL的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并于0、24、48、72 h用MTT检测细胞的增长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β-防御素-2在小鼠阴道表达的变化,用定量PCR检测miR-12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用不同浓度的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MTT法检测并计算得到在48 h、102个/mL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增长率最低为(23.11±0.21)%。用10~2个/mL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阴道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β-防御素-2的表达在逐渐增加,且72 h表达量最高。而miR-124表达量逐渐减低为(0.62±0.03)。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的表达与miR-124表达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常玉英  欧阳钦  强鸥 《西部医学》2007,19(6):1015-1018
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对Oxazolone小鼠结肠炎结肠黏膜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Oxazolone小鼠结肠炎模型并分为VSL#3治疗组、SASP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粘膜组织中β防御素-2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方法、RT-PCR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VSL#3治疗组小鼠结肠粘膜中β防御素-2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低于治疗对照组,与SASP治疗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VSL#3对Oxazolone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β防御素-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探讨其与Caspase-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5例正常大肠黏膜作对照。结果 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及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4/25)、57.3%(51/89)和86.2%(25/29),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的L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15/30)、54.5%(18/33)和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10.3%,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76.0%,P<0.05),且癌变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0/30)、39.4%(13/33)和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 L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Livin和Caspase-3可能是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核因子-κB(nuclear facter-κB,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为对照,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黏膜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诱导小鼠UC模型,并随机分为清肠化湿方组、SASP组、清肠化湿方+SASP组、ASODN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结肠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病理形态,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Caspase-3及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肠化湿方组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小鼠Z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肠化湿方组ZO-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对UC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抑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ZO-1的表达,抑制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恢复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形态和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脓毒症后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与IL-1β转换酶(ICE)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致伤后1、3及6小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RT-PCR定量检测ICE基因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CLP组小鼠肠上皮细胞内ICE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肠上皮细胞内IL-1β基因表达与ICE基因表达存在明确的依赖性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以致伤后6小时表达量最高。肠上皮细胞凋亡在CLP后1小时开始出现并在6小时最明显,细胞凋亡与ICE和IL-1β基因表达成正比。假手术组未检测到肠上皮细胞凋亡。结论脓毒症时ICE基因参与了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9.
凌琳  游丽娟  袁葵 《安徽医学》2022,43(8):906-911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NA)-548a-3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5例患者的肠黏膜组织及正常肠道黏膜组织。取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LPS组给予50μg/mL LPS处理;miR-NC组、miR-548-3p mimics组、miR-548-3p inhibitor组、miR-574-3p mimics+pcDNA3.1-toll样受体4(TLR4)组分别转染相应序列,随后使用等量LPS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548a-3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48a-3p与TLR4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R4、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m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对IL-1β和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溃结宁低、中、高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乙酸制备UC大鼠模型。给药后第15d处死动物,取各组所得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各组IL-1β和IL-4表达的变化。结果:溃结宁各组均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损伤改变,并能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的表达和提高IL-4的表达。结论:溃结宁可能通过增加IL-4的释放和抑制IL-1β的释放而治疗UC,促进结肠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miR)-2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巨噬细胞 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SE干预巨噬细胞组(CSE组)、miR-21抑制剂+CSE干预巨噬细胞 组(miR-21抑制剂+CSE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组巨噬细胞miR-21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 MTT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1抑制剂对巨噬细胞自噬、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E组miR- 21表达和自噬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1抑制剂+CSE组miR-21的表达量较CSE组明显降低 (P<0.05)。Western印迹显示:与正常组比较,CSE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lpha,LC3)和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 related 7,ATG7)表达增加,而miR-21抑制剂可减少LC3与ATG7的表达。MTT 试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SE组的巨噬细胞增殖减少,而miR-21抑制物+CSE组2,3,4 d的增殖率分别为CSE组的 1.41,1.54和1.70倍(均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对照组凋亡率为(2.57±1.35)%,CSE组为(18.70±2.16)%,miR-21抑制 剂+CSE组为(6.28±1.0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miR-21的表达及自噬 水平而使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增加,增殖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21与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阐明miR-21对细胞凋亡和自噬改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假照组和4 Gy照射组,分别转染miR-21 NC(阴性对照)、miR-21 mimics、miR-21 inhibitor NC和miR-21 inhibito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照射前和照射后miR-21的表达水平;集落形成实验观察miR-21对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百分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21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照组比较,4 Gy照射组miR-2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集落形成实验,与miR-21 NC组比较,miR-21 mimics组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miR-21 inhihitor NC组比较,miR-21 inhibitor 组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miR-21 NC+4 Gy组比较,miR-21 mimics+4 Gy组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miR-21 inhibitor NC组比较,miR-21 inhibitor组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与miR-21 NC组比较,miR-21 mimics组自噬率升高(P<0.05)。与miR-21 NC+4 Gy组比较,miR-21 mimics+4 Gy组自噬率升高(P<0.05);与miR-21 NC+4 Gy组比较,miR-21 mimics+4 Gy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
结论:发现了miR-21新的靶基因beclin1。过表达miR-21促进辐射诱导的凋亡和自噬,但对于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无直接影响。
[关键词] miR-21;宫颈肿瘤;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细胞凋亡;自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加L-NAT组(IR+ L-NAT组).用夹闭肝中叶和左叶肝蒂分支的方法制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的形态学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激活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1)IR组小肠绒毛结构破坏,肠黏膜充血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炎症细胞浸润;L-NAT可使之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激活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升高,L-NAT干预后,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降,而Bcl-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 L-NAT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减轻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上皮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用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构建结肠炎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用1?mmol/L二甲双胍作用24?h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组细胞凋亡率从(14.22±2.34)%下降至(9.88±0.61)%(t=3.119,P<0.05),紧密连接蛋白1和密封蛋白1相对表达量增加(t=5.172和3.546,均P<0.05),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相关分子C/EBP同源蛋白(CHOP)、胱天蛋白酶(caspase)-1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eIF2α)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轻结肠炎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凋亡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善结肠炎肠黏膜上皮屏障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1,UCA1)敲降miR-185-5p对 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材料,设置A549空白对照组、sh-scramble阴性对照组、sh-UCA1干扰组、miR-185 inhibitor组和sh-UCA1+ inhibitor组。Western blot验证体系中增殖、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表达;qRT-PCR鉴定体系中lncRNA UCA1和miR-185-5p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ncRNA UCA1和miR-185-5p之间结合性。BrdU染色鉴定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LC3+细胞含量。结果在A549细胞中,lncRNA UCA1干扰后,UCA1表达量显著下降并促进miR-185-5p表达,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自噬,促进凋亡发生(P<0.01);经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lncRNA UCA1和miR-185-5p有较强结合性;并进一步验证lncRNA UCA1可以有效抑制β-Catenin/TCF-4及Beclin 1和LC3 Ⅱ表达,降低miR-185-5p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自噬效果,减少细胞内LC3含量(P<0.01)。结论lncRNA UCA1干扰后,可以有效降低UCA1对miR-185-5p的抑制效果,进而解除β-Catenin/TCF-4、Beclin 1和LC3 Ⅱ受到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肺癌细胞自噬发生和减缓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简称参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治疗组(SF组),SF组于阻断前30 min静注SF液2 mL/100g.再灌注2 h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同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凋亡细胞检测显示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SF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均P<0.05);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Caspase-3表达I/R组显著多于SF组和C组(P<0.01),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Bcl-2表达SF组显著高于I/R组(P<0.05),后者显著低于C组(P<0.05);SF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I/R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和促进Bcl-2基因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α-细辛醚、β-细辛醚对β淀粉样蛋白活性片段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Aβ毒性损伤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α-细辛醚组(0.5、1.0、1.5?μg/mL)、β-细辛醚组(6.3、12.5、25.0?μg/mL)、血管活性肠肽(VIP)组,并设VIP拮抗剂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L)-1、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因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和凋亡因子caspase-3、p53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α-细辛醚组、β-细辛醚组和VIP组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凋亡率下降,凋亡因子caspase-3、p53和炎症因子IL-1、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氧化因子iNOS和NO水平下降,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MAPK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VIP拮抗剂干预后,β-细辛醚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凋亡因子caspase-3、p53和炎症因子IL-1、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氧化因子iNOS和NO水平升高,JNK、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α-细辛醚组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α-细辛醚、β-细辛醚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β-细辛醚可通过促进VIP的分泌,调控JNK/MAPK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氧化因子水平,改善PC12细胞凋亡;α-细辛醚作用机制与VIP分泌水平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脂多糖(LPS)和H2O2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 100μg/L LP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有促进作用,200μmol/L H2O2可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丫啶橙荧光染色见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染或裂解成碎片。预先经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处理后,LPS组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均显著下降,H2O2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在体外,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能抑制LPS和H2O2对肠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维持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功能异常对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及肠管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便秘模型(模型组,n=17),以未建模SD大鼠作为对照(对照组,n=28).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单细胞离子成像技术比较两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E2抑制剂DIDS前后pH变化值.利用Powerlab系统及Chart 5软件绘制离体肠管蠕动曲线,比较两组大鼠离体肠管的蠕动幅度和频率,评价肠管蠕动功能.通过急性滴加试验观察和比较在对照组离体肠管培养液中滴加AE2抑制剂DIDS前后肠管蠕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单细胞离子成像技术检测显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IDS后,模型组细胞内pH值继续升高,与加入DIDS后对照组细胞内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管蠕动曲线观测显示,模型组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蠕动幅度和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滴加试验表明,培养液中滴加DIDS后,对照组离体结肠平滑肌蠕动幅度和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AE2离子转运活性下降可导致结肠分泌功能紊乱及蠕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