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后大鼠脊髓组织不同时期Wnt信号分子Wnt-1、β-catenin、GSK-3β、c-myc在损伤部位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乳鼠嗅球制备OECs,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以脊髓T10节段为中心,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备采用...  相似文献   

2.
3.
大鼠脊髓缺血损伤后β管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缺血损伤后β管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β管蛋白的单抗及地高辛标cDNA探针,借助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对腹主动脉阻断(肾动脉上)30min后再灌流不同时间点大鼠缺血损伤脊髓神经元β管蛋白及其mRNA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 :SCI后-管蛋白及mRNA均明显降低,3d达最低水平,7d有所恢复,到14dβ管蛋白mRNA恢复到伤前,而β管蛋白仍维持低水平。结论:β管蛋白破坏,可能与Ca^2 激活的中性蛋白酶有关;β管蛋白与其mRNA的分离,提示β管蛋白的减少,除转录水平减少所致翻译产物降低外,破坏增多亦是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39-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Wnt/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雄性SD 大鼠按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6 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于缺血1 h 即刻经尾静脉注射1 μg/kg 右美托咪定作为负荷剂量,持续10 min,随后以0.5 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脑缺血2 h。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按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 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各组取8 只大鼠脑组织行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另8 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脑皮质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3.00±0.82) vs (0±0),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64.23±6.72)% vs (0±0)%,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46±0.14 vs 1.12±0.23,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1.69±0.71 vs 3.00±0.82,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45.13±8.29)% vs (64.23±6.72)%,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0.82±0.23) vs (0.46±0.1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质中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最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脊髓损伤后尚未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达到脊髓功能的完全恢复。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证明,电场不仅能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而且能促进脊髓轴突生长,从而有效地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现就电场的种类、如何应用电刺激、电刺激的作用机制及近几年电场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96只2月龄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SCI组于T9处行脊髓全横断,治疗组予电针治疗,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时间点及各组脊髓Nogo-A表达及变化,并以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SCI后Nogo-A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于14 d后最强;经电针治疗,Nogo-A表达减少。结论:Nogo-A是SCI后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抑制因子,电针治疗对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甘草酸二铵对脊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DG干预组,观测3、24、72、168小时各时间段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及TUNEL染色。结果(1)空白对照组神经元形态正常;DG干预后各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明显好于阴性对照组。(2)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TUNEL)染色:TUNEL染色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DG干预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各时间段平均抑制率为23.71%。结论甘草酸二铵对改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元超微结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手术组(B组)、吡拉西坦组(C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6 h、24 h、72 h和5 d时取大鼠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AQP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均从6 h开始出现脊髓水肿,72 h达到高峰,且C组脊髓水肿低于B组。同样AQP4表达在手术后开始升高,72 h后达到高峰,且B组较A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AQP4与脊髓水肿形成有关,吡拉西坦可以抑制脊髓组织内AQP4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损伤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类型损伤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影响,采用本室建立的SD成年大鼠脊髓挤压伤、半横断伤和全横断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24h,7d,21d处死动物并设正常对照组,取L3节段脊髓制作20μm厚连续冰冻切片,间隔取片行苏木精染色,光镜下观察损伤位点尾侧端背角的形态改变,计数背角神经元数,结果:组间比较,挤压伤者较正常者神经元明显萎缩,胞体周围有空隙,神经元数无明显减少(P>0.05),半横断伤和全横断伤者均出现大量空泡,未见丰满而轮廓清楚的神经元,残存的少数神经元明显萎缩,术后神经元数明显减少且以全横断伤者为甚(P<0.01),组内比较,3种损伤术后各时相神经元数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损伤时对背角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不同,全横断伤者最重,半横断伤者次之,挤压伤者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种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⑴取兔坐骨神经剪碎 ,加胰蛋白酶消化 ,滤液用 1.5 %海藻酸钠混匀 ,喷入Bacl2液混匀、收集含有神经细胞 /组织的微囊 ;⑵A正常对照组 5只 ;B空囊组 3 0只 ;C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组 3 0只 ;⑶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麻醉后 ,咬除T9~ 11胸椎棘突椎板 ,暴露脊髓 ,左半侧脊髓洞切损伤 ;B组洞腔植入空囊 ;C组植入等量的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 ,各组于术后不同时间各取 5只SD鼠 ,取损伤区脊髓组织切片。A组取相应处脊髓 ;⑷bcl-2免疫组化染色 ;⑸TUNEL染色。结果 :TUNEL检测见胞核呈棕黄颗粒状凋亡细胞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组出现大量bcl-2蛋白阳性细胞。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能对抗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 ,促进bcl-2蛋白表达 ,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type beta,TGF-β)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同法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2组大鼠术后24h取手术段脊髓,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脊髓标本损伤段的TGF-β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脊髓HE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出血坏死后形成的囊腔,组织和神经细胞水肿以及神经纤维溶解消失.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术后第24h实验组TGF-β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脊髓受重物打击后可上调TGF-β蛋白的表达,而这可能是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紫杉醇治疗宫颈癌过程中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紫杉醇治疗宫颈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计算抑制率及IC50,对照组未予紫杉醇处理,而实验组则加入紫杉醇(IC50终浓度),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Caski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采用不同紫杉醇溶液浓度分别作用Caski细胞24h、48h及72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IC50值由IC50专用计算软件求得IC50=(6.04±1.70)nmol/L。实验组和对照组β-catenin蛋白于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实验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3%,对照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7%,实验组中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紫杉醇对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3%,对照组β-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7%,实验组中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纯应用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均能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紫杉醇能够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内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同时影响癌基因表达,进而诱导宫颈癌Caski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干预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2):药物干预组、对照组。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药物干预组SD大鼠腹腔注射propentofylline,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脊髓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损伤边缘区GFAP细胞数目增加、胞体肥大,GFAP表达增强,干预组propentofylline干预后,GFAP表达增强被抑制,胞体肥大程度减轻,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对脊髓损伤后的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神经元损伤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Alen′s法制成大鼠T8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未损伤神经元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h;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抑制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的异常表达。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后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抑制了c-fos基因异常表达,保护了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蛋白激酶C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C(PKC)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PKC在大鼠脊髓中存在多种PKC同工酶,但PKC在损伤脊髓组织中分布及损伤后变化规律仍不清楚,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定位及图像分析,以明确大鼠SCI后不同时相点PKC的分布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PKC与SCI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脊髓损伤后DNA损伤与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DNA损伤、凋亡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鼠脊髓急性压迫损伤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DNA凝胶电泳、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大鼠损伤脊髓进行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4h开始出现凋亡细胞及P53蛋白表达,并在24h达到高峰。两者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有相似之处。DNA电泳可见24h组出现特征性条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大量的DNA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P53蛋白可能参与了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照射能否促进大鼠压迫型脊髓损伤区结构及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方法70只Sprague-Dawley大鼠均接受胸2节段的脊髓损伤,然后被随机分为2组,照射组在损伤后14d接受X线照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所有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第3、7、14、21、28、35和42天接受后肢运动、斜板及后肢疼痛反射等3项脊髓功能测定,43d将所有实验大鼠处死后取出脊髓损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70只实验鼠中符合设计要求的共62只,其中照射组32只,对照组30只。X线照射组大鼠的后肢运动恢复及斜板测定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疼痛反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照射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水肿及坏死区域明显少于对照组,而神经元数目则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X线照射可通过改善脊髓损伤区结构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表达的影响,从新的角度探讨褪黑素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褪黑素治疗组、脊髓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褪黑素治疗组、脊髓损伤组以改良Allen's法建立T11~T12水平脊髓损伤模型,褪黑素治疗组于术后即刻腹腔注射褪黑素(按100 mg/kg剂量注射),脊髓损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5%无水乙醇(褪黑素溶剂),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3、7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检测血清中GAP-43的含量,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脊髓中GAP-43的表达.结果 术后1、3、7d大鼠血清中GAP-43含量各组间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褪黑素治疗组最高,脊髓损伤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褪黑素治疗组脊髓切片中GAP-43染色阳性细胞数最多,脊髓损伤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褪黑素治疗后可改变脊髓损伤区局部的微环境,并提高血清和脊髓中GAP-43的含量,促进损伤脊髓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