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卓文娟 《当代医学》2011,17(34):76-77
目的 分析产妇妊娠次数与出现分娩低出生体重儿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生殖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分娩的产妇,将其按照不同的年份分组后,探讨产妇妊娠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2次及以上妊娠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比首次妊娠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降低生育期女性妊娠次数,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志军  黄惠霞 《医学文选》2003,22(3):269-27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患肺透明膜病(HMD)的差异。方法 将VLBWI72例按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及是否患HMD分组,从围产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率、起病时间、病情及3d内病死率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 在VLBWI中,围产因素如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可增加患HMD的危险,尤其在SGA是主要致病因素;AGA胎龄越小,越易患HMD,而SGA此种关系不明显;出生体重近似的SGA与AGA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的SGA与AGA病情及3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起病时间则SGA较晚。结论 VLBWI在胎龄、围产因素等影响下,体重近似的SGA和AGA的HMD患病率、病情等可无明显差异;要降低HMD发病率,除了延长患儿胎龄外,还应尽量减少围产期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 Weightinfant,L.B.W)指出生体重(生后1h测量)在2500g以下者,多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随着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我科2005-01~2005-12共收治低出生体重儿52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2例,女20例,体重1250~2400g,平均1875g,胎龄26~36 2w,其中26~32w,1250~2000g6例;32~35w,1500~2500g18例;36~37w,2001g~2500g18例。经精心护理及配合医嘱治疗,因肺部发育不成熟,发生肺透明膜病死亡3例,肺出血死亡4例,共死亡7例,其余45例…  相似文献   

4.
陈志军  黄惠霞 《微创医学》2003,22(3):269-27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患肺透明膜病(HMD)的差异.方法将VLBWI 72例按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及是否患HMD分组,从围产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率、起病时间、病情及3d内病死率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在VLBWI中,围产因素如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可增加患HMD的危险,尤其在SGA是主要致病因素;AGA胎龄越小,越易患HMD,而SGA此种关系不明显;出生体重近似的SGA与AGA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的SGA与AGA病情及3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起病时间则SGA较晚.结论VLBWI在胎龄、围产因素等影响下,体重近似的SGA和AGA的HMD患病率、病情等可无明显差异;要降低HMD发病率,除了延长患儿胎龄外,还应尽量减少围产期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LBW)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的活产婴,其大多数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2003~2005年间我科对7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观察及护理,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对不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导致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分娩的孕产妇共48 393例,将其中单胎妊娠活产的SGA 1321例作为活产儿组,死胎的SGA 65例作为死胎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FGR胎儿发生死胎的危险因素。将活产儿组进一步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体重<第3百分位组(454例)、第3~<5百分位组(296例)、第5~10百分位组(571例),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死胎组中21例为自然死胎,14例为围生期自然死胎。FGR发生率为2.86%(1386/48 393),FGR死胎发生率为4.69%(65/1386)。死胎组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胎儿畸形、胎儿脐血流异常比例高于活产儿组,而妊娠糖尿病比例低于活产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体重<第3百分位组的早产、剖宫产、妊娠期高...  相似文献   

8.
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妊娠期增重过多或不足均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但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是否不同目前尚无定论。目的 本研究拟分析比较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大于胎龄儿(LGA)和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早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接受规律产检,于2014-06-01至2015-05-31在本院分娩的单胎孕妇,共纳入15 334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孕妇基线信息、妊娠期增重情况及分娩结局,分析妊娠不同时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将孕妇按照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18.5 kg/m2,n=2 438),正常体质量组(18.5~24.9 kg/m2,n=11 052),超重组(25.0~29.9 kg/m2,n=1 600)及肥胖组(≥30.0 kg/m2,n=244)。由于本院产检建档时间为妊娠16周,因此按照0~16周(妊娠早期)、17~28周(妊娠中期)及29周至分娩(妊娠晚期)计算各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平均每周增重标准,按照具体孕周对不同BMI组妊娠期增重划分为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多。结果 15 334例孕妇中LGA发生率为15.66%(2 401/15 334),而SGA发生率为2.93%(449/15 334)。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总增重分别为(16.2±4.7)kg、(15.8±4.9)kg、(13.6±5.5)kg和(10.8±5.8)kg,分别有27.62%(1 456/5 272)、73.41%(3 870/5 272)及49.89%(2 630/5 272)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增重过多,而50.89%(2 683/5 272)、13.54%(714/5 272)及31.83%(1 678/5 272)的孕妇在此3个阶段增重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增加LGA发生风险(P<0.001),增重不足增加SGA发生风险(P<0.001);妊娠晚期增重情况对SGA、LGA的发生无影响(P>0.05)。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对LGA发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最高。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肥胖组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随着增重增加,LGA发生风险升高(P<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随着增重增加,SGA发生风险降低(P<0.05)。结论 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增重与LGA及SGA发生风险均相关,其中妊娠中期增重过多的比例最高,LGA发生的PAR%也最高。妊娠早、中期是临床干预的关键时期,这一发现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2500g的新生儿,以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多见。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高于足月新生儿。我科2006年1月。6月共收治低出生体重儿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比较1992年和2002年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变化,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百分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1992年和2002年两年度活产病例1544例,比较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百分率、胎龄、体重、产母年龄.对统计数据进行u检验,t检验,x2检验.结果 2002年低出生体重儿(LBW)百分率低于1992年,两组相对比42/15=2.80,差异显著(u=2.442,P<0.05).1992年LBW平均胎龄35.70周,s=3.55;2002年平均胎龄33.08周s=3.97,差异显著(t=2.226,P<0.05).1992年LBW平均体重2061.91 g,s=348.13,2002年LBW平均体重1 996.67 g,s=412.09,两组间差异不显著(t=0.593,P>0.05).1992年LBW产母平均年龄26.67岁,s=3.05,2002年LBW产母平均年龄25.00岁,s=3.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684,P<0.05).小于胎龄儿(SGA)构成比1992年为21/42,2002年为5/15,x2检验两组间差异不显著(x2=1.238,P>0.05),不能认为2002年SGA构成比低于1992年.结论应用抑制宫缩药物治疗早产使LBW百分率下降.今后应注意加强产前教育,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妊娠图的应用,及时发现和治疗早产、胎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置胎盘及类型是否会影响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290例非前置胎盘孕妇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标准t检验比较分析前置胎盘及其类型对胎儿孕周、新生儿体质量、SAG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与非前置胎盘组相比,前置胎盘组患者年龄偏大[(30.9士4.6)岁vs.(29.1±4.0)岁,P<0.01],孕次偏多[(3.2土1.8)次 vs.(2.2±1.4)次,P<0.01],产次偏多[(1.4士0.7)次vs.(1.1±0.6)次,P<0.01],产时孕周偏小[(37.7±1.7)周vs.(39.0士1.5)周,P<0.01].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3 038.1±450.0)、(2 940.9±503.0)g,与非前置胎盘组相比,体质量均明显偏低(P<0.05).经校正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糖尿病(GDM)、胎龄等风险因素后,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SGA发生风险稍偏高[(OR 1.21,95%CI(0.29,6.02);OR 2.25,95 %CI(0.88,5.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SGA的发生风险偏高.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Being born with non-optimal birth characteristics has several long-term consequences on health in general but also for the individual’s reproductive pattern.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 the follicles are depleted or dysfunctional. This results in menopause before the age of 40, and for most of the affected women, it causes inferti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being born with non-optimal birth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OI.Methods: This population-based cohort register study included all women born in Sweden between 1973 and 1993 who were followed until the end of 2012 (age at the end of follow-up ranged between 39 and 59). Women diagnosed with POI were compared with women without this diagnosis with respect to being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preterm, or with low birth weight. Data on birth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of POI were collected from national registers.Results: A total of 1,033,878 women were included. Being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lightly increased odds ratio of POI with 10%. Preterm birth and low birth weight were associated with somewhat increased ORs of POI after exclusion of those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imilarly, being born preterm or with a low birth weight was also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OI to the same extent.Conclusions: Being born with non-optimal birth characteristic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出生体重的价值。方法将306例足月、单胎、无妊娠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的GDM孕妇随机分为训练组(200例,男女胎儿分别为106例、94例)和验证组(106例,男女胎儿分别为56例、50例)。训练组分别选取不同参数构建3个神经网络:(1)孕妇参数法:包括孕妇体重指数(BMI)、腹围、宫高、孕期增加体重、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7项参数作为输入节点;(2)胎儿参数法:用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度(FL)、头围(HC)、腹围(AC)、腹径(AD)、股骨皮下脂肪厚度(FTSTT)、胎儿腹壁脂肪层厚度(FFL)等7项参数作为输入节点;(3)联合参数法:将孕妇及胎儿的参数作为输入节点。神经网络构建完成后以106例验证组来分别测试3种网络法的误差率和符合率。结果联合参数法准确率最高为86.20%,胎儿参数法为71.30%,孕妇参数法为64.50%。结论BP神经网络预测胎儿体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选取合适的孕妇及胎儿参数建立网络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年指南标准,调查中国人群低危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14个省市39家医院连续时间段分娩的孕产妇的112 485例资料中,选择无并发症、单胎、关键数据完整的28周后分娩的低危妊娠女性54 827例。分析产妇身高、孕前BMI、GWG等指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孕前平均BMI为21.3 kg/m2,孕前BMI在正常范围的女性比例为77.2%,低体重女性比例为12.9%,超重为9.0%,肥胖为0.8%。平均GWG为(14±5)kg,根据IOM的标准,GWG总达标率仅45%,未达标者26%,超标者29%。出生体重与孕产妇身高、孕前BMI和GW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中国城市孕产妇的身高、孕前BMI不同于其他国家,GWG控制不理想。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孕期营养咨询策略对于降低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侯朝晖  任东平  陈冰 《吉林医学》2007,28(5):639-641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体重指数监控非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从而实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控制。方法:通过测量280例单胎初产妇的身高和妊娠各期的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 I),并将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孕妇孕期体重指数与分娩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孕期体重指数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保持着恒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如果非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保持在3~5之间,就有可能分娩正常体重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燕  王杨  赵倩  徐豆豆 《安徽医学》2016,37(1):22-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 g、住院时间>7 d VLBWI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危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 296例纳入本研究的VLBWI中,小于胎龄儿组165例,其中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者56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包括极早产(胎龄<32 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重<1000 g)、胎膜早破>18 h、预防应用抗菌药物>7 d、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7 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留置胃管>7 d、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其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胃管>7 d和胎膜早破>18 h。结论 在VLBWI中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晚发型败血症,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凡胎膜早破>18 h者需动态连续监测血象指标,尽早开始经口肠道微量喂养,缩短留置胃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增加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69例产妇资料,均为初产、单胎妊娠,年龄25~34岁,孕前体重指数(BMI)为(18.5~23.9)kg/m2.将孕期增加体重分为三组:A组(体重增加≤9 kg,n=60)、B组[体重增加(9~18)kg,n=305]和C组(体重增加≥18 kg,n=45).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和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是(2993.43 ± 348.70)g、(3161.68 ± 464.56)g和(3330.82 ± 415.8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孕期增加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