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联合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营养联合护理干预.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比两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2、4周后的睡眠质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联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金湖县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循证理念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及PSQI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躯体、社会以及物质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躯体、社会以及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2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GQOL-74)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30/31)]高于对照组[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狼疮性肾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3月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的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采取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持续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饮食依从性、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结果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前白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血钙、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钙含量均高于干预前,血磷含量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钙含量高于对照组,血磷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其营养状况,预防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营养护理的具体方法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护理组45例,护理组采取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组生活质量量表(HOQPO-BEFF)各项评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的7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9例作为观察组,主要实施营养护理;选取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正常率和轻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和生活质量(SF-36),统计两组舒适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清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率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可明显提高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程度,改善其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营养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统计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躯体健康总评、心理健康总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往往营养状况较差,实施合理的营养护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芳芳 《中国民康医学》2023,(9):167-169+173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3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及改良定量综合营养评估量表(MQSG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TRF、PA、ALB水平及GQOL-74、AHSM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83.58%(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50-152+156
目的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人文关怀达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式。通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即SAS指标数据与抑郁自评量表即SDS评分方面收集护理效果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AS数据指标评分护理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人文关怀护理方式措施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SDS分值也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人文护理关怀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焦虑程度的缓解,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然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6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后,较对照组患者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上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缓解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护患合作和信任,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病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方法,而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时间3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随访结束时采用Herth希望量表、QLQ-C30生命质量测评量表评估病人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2组病人康复情况差异。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Herth希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2组病人Herth评分积极行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积极态度、亲密关系和希望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随访结束时,QLQ-C30量表中,功能领域评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领域(纳差、疼痛、便秘、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ESSS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ESS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提高生命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自我效能、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15 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对2组护理前、护理后15 d从情绪控制、合理休息、疼痛及不适的控制、自我保健、遵医用药管理及健康问题自我效能进行评估;采用生化检测测定2组护理前后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效能、血管水平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15 d情绪控制、合理休息、疼痛及不适的控制、自我保健、遵医用药管理及健康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BUN、FBG、HbA1c及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认知、角色、躯体、情绪及社会角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时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情感6个方面的NHP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能够针对脑梗死的恢复特点进行护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61-163+168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毒隔离达标率、病室管理达标率、护理能力合格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规律服药率、坚持疗程率、家属监督率、保持乐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对脑动脉瘤介入病人术后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脑动脉瘤介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比较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简明健康问卷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对脑动脉瘤介入病人术后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造口定位的腹部功能锻炼对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肠造口治疗的9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前行造口定位且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护理满意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造口功能评分(DET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DE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 < 0.05~P < 0.01)。观察组对本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术后腹部功能锻炼不仅能明显减少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有效缩短病人术后通气时间,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张俊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36-1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其应用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方法,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护理效果,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结果经6个月的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心身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前后,观察组QLQ-C30功能分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