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的应用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应激反应、阻滞及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时点、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14、30 d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SpO2、HR、RR时点、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14、30 d后MAP、SpO2、HR、R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泊酚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07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组术前(T0)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麻醉方案下,观察组诱导后5 min(T1)、诱导后10 min(T2)的H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T3)的HR、MA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T4)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RASS)、镇静补救例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0时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张宁  郭振中  侯宝君  王帅  刘永堂  张聪聪  宁超 《西部医学》2023,35(3):396-399+404
目的 探讨仰卧位腰大肌短轴复合右美托咪定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腰大肌短轴复合右美托咪定腰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3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仰卧位时的HR、MAP低于对照组,而麻醉10 min至手术完成期间的HR、MAP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R、MAP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心动过缓、镇痛不足以及恶心呕吐,其中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卧位...  相似文献   

5.
刘汉毅  张洁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51-3953
目的比较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对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滴注,48例)与观察组(持续微量泵入,48例)。比较两组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平均血糖值(MBG)、血糖波动系数(GV)、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高血糖时间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G、GV、LAGE和高血糖时间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2 h后,两组HR、MAP和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HR低于治疗前,MAP和CV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入可有效降低重症脓毒血症继发休克患者血糖波动,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马亮 《中外医疗》2023,(6):9-13
目的 探讨以血清降钙素原(PCT)与乳酸清除率指导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诊治的72例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为指导施以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以血清PCT和乳酸清除率为指导施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72 h输液量、72 h晶体量、72 h胶体量、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与28 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复苏72 h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72 h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8.44±2.69)分低于对照组的(21.45±3.25)分,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性降压标准对鼻内镜手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麻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术中观察组维持MAP于60~70 mmHg,对照组维持MAP在麻醉前70%水平。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MAP和HR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5.88±20.77 min,75.04±17.98 min,180.52±102.20 mL,少于对照组的78.12±26.90 min,86.98±23.96 min和251.98±141.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硝酸甘油用量及术野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及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值时间和分组有交互作用(P=0.001),但HR值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P=0.076)。观察组PAR滞留时间(43.92±6.61 min)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改良Aldrete评分、PONV VAS评分及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将MA控制在60~70 mmHg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将MAP值降至麻醉前70%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PICCO组有32例患者,常规组有50例患者。为PICCO组患者放置PICCO导管,根据所测得的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液体复苏,根据患者血管外肺水情况选择液体,使用利尿剂。为常规组患者按常规EDGT集束化方案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治疗一周后的死亡例数、肺水肿的发生例数。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有所下降,且PICCO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MAP逐渐升高;两组患者的血PCT值逐渐下降,72个小时后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VP值在6个小时后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在24个小时后复苏液体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肺水肿的发生例数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PICCO监测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更为准确和有效,可减少患者出现肺水肿的情况,缩短其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专业医护人员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躁动评分(RS评分)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进行考察,统计分析术后24 h所有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 h的HR及MA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而观察组患者术后1、6 h的HR及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HR及MAP水平与术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RR水平与术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VA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各时间点VAS、RS及Ramsay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984,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于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顾稳兰 《黑龙江医学》2023,47(6):733-735
目的:探究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静脉进行丙泊酚等药物注射,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并且配合内镜医师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密切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VAS疼痛评分、MAP、HR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6、6.826、17.764,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SpO2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6,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VAS疼痛评分、MAP、HR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0.789、0.864,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SpO2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4,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8.24±2.18) mmHg vs (6.41±2.30) mmHg]、平均动脉压[(79.40±6.63) mmHg vs (71.05±4.60)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57±6.49)%vs (63.03±5.61)%]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心率[(109.07±12.35)次/min vs (121.25±14.31)次/min]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103.51±9.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7±11.23)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2.25±7.63)%,高于对照组的(66.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9.16±1.28) mmHg vs (7.59±1.68) mmHg]、平均动脉压[(85.46±10.36) mmHg vs (77.56±12.11) mmH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9.27±1.39) d vs (13.38±2.27) d]、机械通气时间[(4.62±0.98) d vs (6.36±1.20) d]、MODS发生率(16.00%vs 45.45%)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死亡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疗效更佳,其能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减少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下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天,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血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3天,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LA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v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护仪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阐明PICCO和CV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37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CVP组(68例)和PICCO组(69例)。CVP组进行CVP监测指导治疗,PICCO组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记录PICCO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2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与CVP组比较,PICCO组患者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和BNP水平及HR均明显降低(P<0.05),乳酸清除率、ScvO2、MAP和CVP均明显升高(P<0.05);PICCO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ScvO2在治疗48 h后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而2组患者CVP水平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优于CVP的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01-103+109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液体复苏治疗期间相关指标监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指数,观察组在液体复苏期间应用床旁超声对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径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指标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率、液体复苏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肺水肿发生情况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VP、MAP、ScvO2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 h、12 h后两组患者的CVP、MAP、ScvO2指标水平对比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在液体复苏6 h、24 h、36 h的时间节点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用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期间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在行早期液体复苏期间采用床旁超声作为参考,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液体复苏的效果,减少复苏时间和液体、药物用量,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多发伤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6例因多发伤入住ICU的患者,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 conitinuous 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每次的乳酸及碱剩余值。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83、0.774(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r=-0.309(P〉O.05);CVP、MAP与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0.025(P〉0.05),相关性较差;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A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ASI)有显著相关性,r=0.654(P〈O.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AGEDVI)与ASI,显著正相关,r=0.558(P〈0.05);而ACVP、AHR、AMAP与A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2、-0.382、-0.382(P〉O.05).相关性较差。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液体复苏前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h后,死亡组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液体复苏24h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复苏前(P〈O.01),死亡组液体复苏前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VI、GED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多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亚甲蓝对创伤性休克兔血流动力学和脏器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对创伤性休克兔血流动力学和脏器病理形态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大白兔18只,分为对照组(6只),创伤性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生理盐水复苏组6只),创伤性休克MB处理组(MB处理组6只),生理盐水复苏组及MB处理组观察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末(T3),复苏后0.5h(T4)、2h(T5)、4h(T6)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动态变化,对照组观察相应时间点SBP、DBP、MAP、HR的动态变化.并留取小肠、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3组动物SBP、DBP、MAP、HR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SBP、DBP、MAP、HR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复苏组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未达到基础值水平(P<0.05或P<0.01);复苏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SBP、DBP、MAP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复苏后2h及复苏后4h HR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2h的SBP、DBP、MAP与MB处理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MB处理组各相应时间点HR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0.05),除复苏末HR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外,其余各时间点HR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末SBP、MAP及复苏后4h DBP、MAP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末MAP及复苏后4h SBP、DBP、MA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盐水复苏组各脏器病理损害明显;MB处理组各脏器病理损害显著减轻;对照组各脏器无明显病理损害.结论MB可明显改善创伤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保护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 <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0.983,P=0.002)。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6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在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以中心静脉压(CVP)作为指导液体复苏指标,研究组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 复苏后6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4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ScvO2、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的复苏效果及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及临床科室转入我科ICU的80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按照不同病因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即刻血乳酸、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均能明显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能提高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3.72±1.02) mmol/L vs (4.00±0.84) mmol/L],GCS评分[(7.12±2.14)分vs (5.03±1.62)分],APACHEⅡ评分[(16.00±3.73)分vs (18.90±2.54)分]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20.0%(8/40),低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状态,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