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郎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746-3747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肝段血流受阻而引起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征。我院近年来共施行BCS经腹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16例,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布-查氏综合征(BCS)最早是指肝静脉血栓性闭塞征,以后将任何原因造成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回流障碍,进而继发为门高压和下肢瘀血一系列临床症状均为布-查氏综合征,临床上酷似肝硬化,由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故临床上易误诊,现将我院确诊为BCS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BC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或闭塞,使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滞,最终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和其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症候群。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4例BCS,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兴旺  袁涛 《临床荟萃》2011,26(22):2005-2006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肝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1]。本院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MRA)确诊6例,现就BCS的表现及MRA对BCS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布一加综合征(Bucld—Chiari Syndrome,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肝窦淤血、出血、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I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CPA)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第三肝门血管引流状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BCS患者主肝静脉和第三肝门引流血管(包括右后下肝静脉及尾叶静脉)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三维重建,评价主肝静脉阻塞后肝内交通静脉及第三肝门血管的引流状况。结果:本组60例BCS患者共计180支主肝静脉中,病变主肝静脉139支,正常通畅主肝静脉41支。除43支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无血流信号外,3D—CPA清晰显示了,其余96支未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肝内交通支汇入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然后经第三肝门引流入下腔静脉。交通支内径3-10mm。梗阻主肝静脉通过交通支经43支右后下肝静脉和71支尾叶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第二、三肝门的立体空间解剖关系显示明确。对肝静脉的闭塞部位显示血流信号消失,肝内交通支桥接于阻塞肝静脉与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之间。结论:3D—CPA在BCS第三肝门的应用更直观显示了阻塞后肝静脉的血液引流状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BCS)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肝回流受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临床对其认识加深,但该病的临床体征不典型且基层医院条件所致,误诊率高,我院从1999~2006年共收住BCS20例,其中误诊7例,误诊率为35%。  相似文献   

9.
王铁刚  刘增品  赵林  王藏海 《临床荟萃》2007,22(18):1318-1319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不畅所造成的瘀血性肝肿大和门静脉高压症候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BCS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尤其近10多年的发展,BCS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今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BCS的首选方法。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22例B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ndronle,BCS)是因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侧支循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显示价值。方法:对74例BCS病人术前行CTA检查,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74例均诊断为混合型BCS,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每一例病人均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分为肝内侧支、肝外侧支及门静脉-体静脉交通。肝内侧支循环分为6种类型:①肝静脉-副肝静脉引流型(n=47,63.5%);②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n=5,6.7%);③肝静脉-副肝静脉加肝静脉引流型(n=6,8.1%);④腔-肝-房引流型(n=4,5.4%);⑤肝静脉-脐静脉引流型(n=4,5.4%);⑥肝静脉-肝被膜下静脉引流型(n=8,10.8%)。上述6型肝内侧支均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交通支经引流静脉引流入肝段下腔静脉、右心房、脐静脉或被膜下肝静脉与体循环相通。肝外侧支循环分为4种类型:①腰静脉-腰升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侧支型(n=74,100%);②左肾静脉-腰升静脉-半奇静脉侧支(n=74,100%)和左肾静脉-左膈下静脉侧支型(n=48,64.8%);③肾静脉-肾包膜下静脉-腹壁浅静脉侧支型(n=26,35.1%);④腹壁浅静脉侧支型(n=10,13.5%)。结论:64层螺旋CTA可无创性清晰显示BCS患者各种类型的侧支循环途径,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郑新杰  冯莉 《临床医学》2009,29(10):121-121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肝静脉流出道和(或)肝静脉出口以上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继发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而产生的综合征,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疾病,医学文献对此病报道较少:由于大多数医生对此病缺乏了解,患者常常被误诊。笔者曾遇到1例布加氏综合征被误诊为鱼磷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下腔静脉阻塞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邳州市中医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别观察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采取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对下腔静脉阻塞BCS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且对比肝静脉狭窄、侧支循环征象与DSA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BCS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及DSA均能够较为直观、准确地对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部位、范围、性质、肝脏内变化等进行反映,并基于形态学及功能对下腔静脉阻塞及肝损害程度加以反映。故在下腔静脉阻塞BCS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贺松其  文彬  智发朝 《临床荟萃》2003,18(12):711-71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BCS)系由肝静脉和(或)隔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少见。1998年在我院体检时意外发现1例BCS患者并住院治疗,稳定3年后于2001年因病情恶化先后两次入院治疗,估计预后差,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指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从而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门、腔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征.本文介绍BCS的各种影像学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汤先萍  李清  周莹  谭迎春  祖茂衡 《护理研究》2013,(18):1853-1854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或(和)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的一组综合征侯群,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国家之一[1]。我院2007年对BCS病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由于BCS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较大以及医院、医务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布加综合征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们1998~2004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BCS)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14~25岁。单纯腔静脉隔膜状阻塞2例,肝静脉狭窄并腔静脉阻塞1例,单纯肝静脉狭窄阻塞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由于肝静脉阻塞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及下腔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1]。介入治疗BCS以其微创性、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靠性的疗效等优点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2]。常用介入开通治疗有三个途径:经颈静脉、经股静脉、经肝静脉穿刺。介入开通治疗多采用单一途径或双途径联合。近期我院成功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肝静脉三途径联合行副肝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检测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副肝静脉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运用彩超对31例BCS患者的副肝静脉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31例BSC患者中,28例超声检测到副肝静脉,显示率90.3%(28/31)。典型的副肝静脉表现为与下腔静脉相通的异常迂曲的管道,并通过交通支与3支肝静脉相通;肝右后叶内走行无明显迂曲或稍迂曲的副肝静脉主要分布于肝段VI及邻近的肝组织内,与三大肝静脉较少形成交通支。 结论 超声显像在大多数BCS患者中可以直观、动态地观察副肝静脉的形态、侧支循环情况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