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硒酸钠能否抗三氯甲烷的致突性,用水生生物鱼能否作为判断亚硒酸钠抗三氯甲烷致突性的指示生物,尚未见报告。 我们参照哺乳动物骨髓嗜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的方法,观察到阴性对照组,丝列霉素C阳性对照组,三氯甲烷高、中、低浓度组所诱导鳙鱼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0,5.50,5.10,4.00和2.90‰。经率的显著性检验,阴性对照组与三氯甲烷低浓度组比较,u=2.1212,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三氯甲烷是一种致鳙鱼细胞染色体的断裂剂。但当亚硒酸钠与三氯甲烷高、中、低三个浓度分别同时给鳙鱼染毒  相似文献   

2.
烷苯聚醇醚外用避孕药膜给27只雌性猕猴(Macaca mulatta)(分为5组)阴道投药180d,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变化,结果:①高剂量组(25mg/kg)的SCE率平均为7.32±0.37,中剂量组(15mg/kg)为5.93±0.31,低剂量组(5mg/kg)为6.49±0.35,与空白对照组和药膜组(PVA)的6.62±0.31,6.72±0.43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②骨髓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5‰(高剂量),0.33‰(中剂量),1.00‰(低剂量)和 1.00‰(PVA),0.6‰(空白对照),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1例肿瘤病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测定,结果表明,肿瘤病人的细胞微核率(MNF)(5.38±2.5‰)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1.64±1.35‰)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鼻咽癌患者MNF为5.37±2.36‰,宫颈癌患者为6.12±3.09‰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微核率,差异显著(P<0.001)其余几种癌症患者(原发性肝癌,乳腺癌,直肠癌、胃癌等)也出现较高微核率,表明微核率的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各种肿瘤的微核率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健康人,提示微核检验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妊娠10周内的2575例人工流产的绒毛细胞微核标本进行分析,并综合考察孕妇孕前和孕期的有关因素对绒毛微核的影响。结果显示孕早期绒宅细胞微核率与孕期患病、偏食、吸烟以及先兆流产和自然流产史有关,而与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期服药、避孕方法、既往正常分娩史、人工流产史、中期引产史等因素无关。孕期感染疾病的孕妇,其微核率为0.66±0.02‰,比未患病组(0.48±0.01‰)显著增高(P〈0.001)。有偏食的孕妇;其微核率(0.53±0.02‰)高于不偏食者(0.46±0.01‰),差异显著(P〈0.001)。有、无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其微核率分别是0.62±0.05‰、0.4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分无自然流产史、自然流产一次和二次以上三组,其微核率分别为0.48±10.01‰、0.59±0.05‰和0.84±0.25‰,前者与后二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自然流产二次以上比一次有更高的微核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主动吸烟组(0.85±0.06‰)、被动吸烟组(0.05±0.01‰)和正常对照组(0.44±0.03‰)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DP紫杉醇是否对小鼠骨髓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PDP紫杉醇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各试验分别取昆明种小鼠30只,雄性,体重18~2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PDP紫杉醇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20 mg/kg(1/2 LD50)、60 mg/kg、30 mg/kg,给药途径为iv,并设阳性对照组(IP给予CP 60 mg/kg)及阴性对照组(iv给予无菌生理盐水20 ml/kg)。CP组采用一次给药后24 h取材,其余4组根据预试结果采用一次给药后48 h取材。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双侧股骨,按常规法制片,镜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PDP紫杉醇高、中、低3个剂量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2.50‰±1.87‰、7.33‰±1.63‰、2.71‰±0.75‰,阳性对照组为50.33‰±7.92‰,与阴性对照组(1.67‰±1.17‰)比较,高、中、两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DP紫杉醇高、中、低3个剂量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23.6%、16.6%、3.6%,阳性对照组为50.4%,与阴性对照组(1.6%)比较,高、中、两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PDP紫杉醇对昆明种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阳性。说明PDP紫杉醇具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和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方法测试了新疆产的红花的诱变性。结果表明,红花水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均能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升高。红花水提取物的剂量在4~20ml/kg体重范围内,乙醚提取物剂量在1~4ml/kg体重诱发的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分别为5.16±0.83‰~8.33±0.76‰,3.83±0.48~5.17±0.83‰,与阴性对照(2.5±0.34‰)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红花水提取物亦能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升高,在实验范围内(0.5~1.5μl/ml)诱发的微核率(3‰~6‰)与阴性对照(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非整倍体毒剂和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各种微核形态类别的差异,探讨以微核形态指标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可能性.方法:对6种标准诱变剂(非整倍体毒剂:秋水仙碱,长春新碱;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乙基磺酸甲酯,7射线)诱导的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进行形态学分类分析.结果:①非整倍体毒剂诱导的环形微核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断裂剂(分别为33.8±2.8,17.4±8.3;P=0.003),而圆形微核率显著低于后者(分别为51.6±6.5,72.3±9.1;P<0.0001),肾形微核率有高于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微核的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分别为14.6±6.7,10.2±6.3,P=0.07);两类诱变剂诱导的3种类别的微核95%可信区间差异很大,其中圆形微核率和环形微核率完全分离;②得到通过微核形态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判别方程.结论:微核的圆形、环形和肾形的发生率可用于区分非整倍体毒剂与染色体断裂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方脱毛灵30mg/kg1次口服可明显诱发羊骨髓有核红细胞微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升高,给药后24h(未统计骨髓标本)后2者为5.7‰和10.74%与空白对照组2.26‰。2.24‰和3.30%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给药后7d时3个率继续上升为13.5‰、7.71‰和17.85%,16d时已开始恢复,为2.99‰、2.99‰和4.82%,30d时恢复到给药前水平,不存在潜在诱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非整倍体毒剂和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各种微核形态类别的差异 ,探讨以微核形态指标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可能性。方法 :对 6种标准诱变剂 (非整倍体毒剂 :秋水仙碱 ,长春新碱 ;染色体断裂剂 :环磷酰胺 ,丝裂霉素C ,乙基磺酸甲酯 ,γ射线 )诱导的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 ,进行形态学分类分析。结果 :①非整倍体毒剂诱导的环形微核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断裂剂 (分别为 33 8± 2 8,17 4± 8 3;P =0 .0 0 3) ,而圆形微核率显著低于后者 (分别为 5 1 6± 6 5 ,72 3± 9 1;P <0 .0 0 0 1) ,肾形微核率有高于染色体断裂剂诱导的微核的趋势 ,但差别无显著性 (分别为 14 6± 6 7,10 2± 6 3,P =0 .0 7) ;两类诱变剂诱导的 3种类别的微核 95 %可信区间差异很大 ,其中圆形微核率和环形微核率完全分离 ;②得到通过微核形态区分两类诱变剂的判别方程。结论 :微核的圆形、环形和肾形的发生率可用于区分非整倍体毒剂与染色体断裂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微核试验观察了胃癌62例,胃良性疾病53例,正常人12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56‰,0.7‰和0.58‰,三组间差异显著;三组平均微核率分别为1.82‰,0.8‰和0.6‰;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无明显差异;胃良性疾病组中胃溃疡,慢性胃炎和正常人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微核分析技术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检测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CML 11例,AML-M1 7例,AML-M2 6例,AML-M3 4例,AML-M4 2例,AML-M5 4例,AML-M6 2例,ALL 18例)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以微核率(micronucleus rate,MNR)、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rate,MCR)、核芽(nuclear bud,Bud)率、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ge,NPB)率、核分裂指数(nucleus division index,NDI)、凋亡细胞(apoptotic cells,AC)率结合染色体中期分析、融合基因和基因重排检测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分析初诊白血病患者的遗传损伤。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MNR\[(17.368±1.305)‰ vs(7.368±0.844)‰\]、MCR\[(15.418±1.212)‰ vs(5.887±1.101)‰\]、Bud率\[(8.142±0132)% vs(0.404±0.404)%\]、NPB率\[(5.724 ±0.874)% vs(0.034±0.034)%\]、NDI\[(1.722±0.062)% vs(2.282±0324)%\]、AC率\[(2.167±0.333)% vs(0.167±0.667)%\]、异常染色体检出率(24.00%)、融合基因或基因重排阳性率(18.00%)均明显异于健康人(P<0.05或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提示染色体不稳定造成的遗传损伤与白血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毛虫成虫提取物( A D K) 口服给药(3438mg/kg ,6876mg/kg 和17190mg/kg) 小鼠的微核率分别为2 .16 + 0 .76( ‰) ,1 .83 ±0 .41( ‰) 和1 .67 ±0 .81( ‰) ,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与环磷酰胺阳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 p < 0 .01) ,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A D K 无诱发小鼠骨髓 P C E 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及胎肝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受孕小鼠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CP)和异环磷酰胺 (IFO)对母鼠骨髓和胎肝微核频率及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率 (PCE/NCE)的影响。结果 :CP和IFO分别在 5mg/kg .bw时均不诱发母鼠骨髓、胎肝微核率升高和PCE/NCE比率显著变化。当剂量升高至 15mg/kg .bw时 ,CP和IFO诱发骨髓微核率分别为 15 .40± 3.0 5‰和 12 .2 0± 3.5 6‰ ,诱发胎肝微核率分别为 2 3.6 0± 3.6 5‰和 2 1.0 0± 5 .1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当剂量为 30mg/kg .bw时 ,微核率升高更显著 ,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两药在诱发微核的剂量条件下 ,均可使骨髓和胎肝PCE/NCE比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同等剂量条件下 ,两药对胎肝的作用均明显强于各自对骨髓的作用 ,但IFO对两种组织微核率及PCE/NCE的影响均轻于CP对相应组织的作用。结论 :鉴于CP和IFO都可进入骨髓和透过胎盘屏障引起染色体损伤 ,提示对生产和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临床使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两者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微核试验观察了胃癌62例,胃良性疾病53例,正常人12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56‰,07%‰和0.58‰,三组间差异显著(Prto.001);三组平均做核率分别为1.82‰0.8‰和0.6‰,(P<0.05);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无明显差异(P>0.05);胃良性疾病组中胃溃疡,慢性胃炎和正常人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不仅胃局部,而且全身各种细胞均存在突变现象;因此,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适用于筛选致胃癌及其它各种癌的化学物。  相似文献   

15.
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单激光流式细胞仪的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自动化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在本室已建立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体系基础上,使用磁式细胞分选技术,富集并分离人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采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用流式仪检测人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结果: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到的CD71阳性红细胞占网织红细胞总量的20%至90%,产量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个体其分离效果几乎没有差异;网织红细胞经过富集后的人外周血样本被分成明显的五个细胞群--网织红细胞、含微核的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含微核的成熟红细胞以及有核细胞;7名健康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平均值为2.36‰,10名接受累积放疗剂量0、4、10、20、30、40及50Gy后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平均值分别为2.97‰、29.37‰、57.90‰、69.05‰、62.58‰、51.19‰及50.07‰.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单激光流式细胞仪的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自动化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癌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微核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胞质阻断法对癌症患者,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测定。结果表明:癌症患者(喉、肺、食、道、胃、肝、白血病) 微核率显著增高;一级亲属微核率比正常健康人对照亦高。癌症患者平均微核率1518 ±2125 ‰,分布在1016 - 30148 ‰,一级亲属微核率714 ±2. 5 ‰,分布在0. 8 - 14. 5 ‰,对照组微核率4. 8±111 ‰,分布在0. 5 - 8. 5 ‰。提示:癌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是一组癌瘤的易发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发病与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海娜粉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特有染发剂海娜粉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形试验,检测海娜粉的致突变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海娜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5000、2500、1250mg/kg)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微核率分别为0.8‰、1.0‰、0.9‰和0.8‰,海娜粉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4%、1.6%、1.4%和1.3%;海娜粉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比较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海娜粉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试验检测农药克螨特Comite,Propargite,2-(4-特丁基苯氧基)环乙基丙-2-炔基亚硫酸酯的诱变性。克螨特剂量分别为440,220,110mg/kg.bw.其结果: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5±1.8,8.3±1.6,3.8±2.1;微核率分别为8.5±2.6,6.2±1.5,5.1±1.5;与阴性对照0.6±0.7(染色体),2.0±1.7(微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测试表明:克螨特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增高微核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浓度、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指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指标以及相对端粒长度改变情况。结果:铅暴露工人的血铅浓度为(3.08±1.86) mg/mL,与对照人群(0.26±0.25) m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彗星试验中,铅暴露组工人的慧星尾长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中,暴露组工人双核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铅暴露工人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较对照人群缩短(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胞质阻滞微核试验的指标中双核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桥率与工龄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47、0.432、0.351,P均<0.05)。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工人工龄、血铅水平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06、-0.394,P均<0.05)。结论:铅暴露可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20.
污水中诱变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危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我国最常见的无尾两栖类动物,黑斑娃(Rana nlgromacu1ata),俗称青蛙)蝌蚪有核红细胞微核试验作为检测城镇污水诱变活性的一种新的监测系统(FTMTSYSTEM)。在16天生活污水暴露实验中,青蛙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在第二天就呈现出统计上的显著增加,并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第12天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浓度混合污水处理实验中,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