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抵抗素与病情和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来院距发病〈24 h)45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健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IL-6、血浆抵抗素含量,并分析与病情和出血量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随着脑出血量增多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变化与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可能对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评估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抵抗素与病情和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来院距发病<24 h)45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健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IL-6、血浆抵抗素含量,并分析与病情和出血量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随着脑出血量增多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血浆IL-6、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变化与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可能对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评估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被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3例被蝮毒蛇咬伤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就诊未治疗前,采集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DD)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并与23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蝮蛇咬伤组PT、APTT、TT、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及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被蝮蛇咬伤后,检测患者DD及常规凝血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应激性血糖增高临床报道很多,但血糖、血脂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报道较少,我们观察本院1999~2001年1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一些规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急性脑血管病102例,男40例,女62例。年龄35~84岁,平均54.95±9.99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脑出血组46例,脑梗塞组56例。脑出血组中,小量出血(<20ml)27例,中量出血(20~50ml)12例,大量出血(>50m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测D-二聚体(DD)含量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部位的关系,探讨不同部位的脑出血血液凝同性是否不同。方法对84例通过CT检查确诊的患者,于发病第1~7天晨起采取空腹肘静脉血,用ELISA定量法测定DD,同时测定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随时间(AFFT)、凝血酶时间(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PT、APTT、TT、缩短,Fh及DD含量较对照组增高,除PT、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脑出血部位之间I)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不同部位之间D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佳时机与最适出血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01月——2017年09月间收集的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等量,30~60ml)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出血量程度不同分为A组(30~40ml)26例,B组(40~50ml)49例,C组(50~60ml)25例,并在出血后不同时间段(6~12h、12~18h、18~24h)分别执行其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总结微创钻孔引流术时间窗与适应症。结果: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的比较中,B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用于治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取的较好效果,其中又以发病与6~18h为最佳时间段,出血量以40~50ml为最适出血量,并可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及相关参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18例冠心病(AMI、UA、SA)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测定血浆CRP、DD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AMI患者组和UA患者组血浆CRP、DD值显著下降(P<0.01),SA患者组CRP值降低(P<0.05),DD值无显著变化(P>0.05)。葛根试验组和常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可恢复内皮功能,改善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将其分为三组,A组(1:3低比例)、B组(1:2中比例)、C组(1:1高比例)各30例。对三组患者的输血情况(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24 h,A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量输血时,要适当提高血浆与红细胞的输注比例,可有效预防凝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本院95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分为观察组46 例(出血量为1~25ml)与对照组49 例(出血量为26~180ml),对患者入院72h 内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有心律失常现象及时记录,发生心律失常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5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律失常53 例(55.79%),心律失常在丘脑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颞顶叶、小脑及脑干、基底节.对照组心律失常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失常32 例,早搏17 例.结论:急性脑出血易合并心律失常脑心综合症,对心电图或心电监护需加强监测,积极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凝血功能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抽取临沧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检测结果与正常指标的比较情况为标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病残病死率则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的下降则尤为明显,两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CT确诊的小量脑出血(小于10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脑梗死80例和脑出血(大于10mL)81例作为对照。结果:与脑梗死组相比,小量脑出血在既往卒中史、起病时状态及血压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小量脑出血组在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较轻,类似于脑梗死患者,容易误诊,应早期行头颅CT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54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辉县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凝血四项及血浆D–D水平的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D–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凝血四项指标方面,观察组APTT、TT、PT均长于对照组,血浆D–D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是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浆D–D与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预测,对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下肢静脉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本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维持相同的常规抗凝、抗感染及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组分别在术前3天、术后3天及术后10天依据辨证情况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干预。两组患者在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14天分别行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聚体(DD)等检查。结果:两组血流变各项指标自身在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RBC变形指数指标与其他指标变化趋势相反,较术前降低;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发现全血黏度低切、高切、RBC压积、RBC聚集指数和RBC变形指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指标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凝血指标(PT、APTT、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术后凝血指标,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影响;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7天内)血肿的体积、密度、形态CT下动态演变规律。资料与方法采用CT血肿体积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出血体积,同时测量血肿的CT值、径线。结果: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平均吸收率分别约为9.31%,16.04%、28.05%。首次出血量分别为<10ml、10-20ml、20-30ml者脑出血吸收率依次减小,脑出血CT值均数逐渐减小,随时间变化血肿边缘区CT值较中心区CT值变化快,血肿边缘逐渐变模糊,血肿第1天、第3天、第7天前后径变化差的绝对值较左右径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出血急性期CT值均数第1天至第7天逐渐变小,血肿边缘区吸收较中央区快,脑出血吸收率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小吸收快,出血量大则吸收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传统RA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A病例,采集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DD、ESR、CRP等实验室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入选病例中,DD水平升高者71例,占病例总数的82.2%。其中湿热夹瘀、瘀血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阴虚夹瘀各组中DD水平均显著高于肾气虚寒及肝肾阴虚两组(P0.01),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患者DD水平与ESR(r=0.573,P0.01)、CRP(r=0.57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RA患者体内DD高于正常水平,且湿热痹阻、瘀血痹阻、寒湿痹阻、湿热夹瘀、阴虚夹瘀型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患者,提示RA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中医学"湿、热、瘀"等实邪有关。(2)RA患者DD水平与ESR、CRP均呈显著正相关性,DD可能成为新的RA活动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乙肝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肝硬化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25例,C级13例。选择同期入院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7mL,注入浓度为109mmol/L枸椽酸钠0.3mL抗凝,3 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应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TT均较高,而肝硬化组FIB较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级APTT、TT、FIB均高于B级,PT低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级APTT、TT、PT均低于C级,FIB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TT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而FIB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且其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关系密切,凝血四项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破血逐瘀药物治疗脑出血超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发病6 h以内住院脑出血患者63例,随机双盲分为药物组31例和安慰剂组3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老年健康人31例作为健康组。所有脑出血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防治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药物组患者同时给予破血逐瘀中药颗粒剂口服或鼻饲,安慰剂组患者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或鼻饲,均连续10 d。检测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2 h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并与健康组比较; CT检测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0~14 d血肿体积,比较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NHISS评分,统计治疗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预后分级情况,并分析预后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各时间点INR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入院24 h和72 h的PT、APTT、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及治疗后3个月NHISS评分、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预后良好组FIB和D-D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 05)。结论脑出血超急性期服用破血逐瘀药物可能是安全的,早期检测各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简称微创术)并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大脑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20~30ml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创术并祛瘀开窍法治疗,与同期单纯西医非手术治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第4日和第7日血肿消失率、第10日意识转清醒率、第14日高度脑水肿率、第4周肌力恢复良好率及3个月后期良好率.结果治疗组第4日、7日血肿消失率及第10日意识转清醒率、第4周肌力恢复良好率、3个月后期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第14日高度脑水肿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大脑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采用微创术并祛瘀开窍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味。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9%,优于对照组的80.0%(P 0.05);治疗组患者PaO2,PaCO2,FEV1%和FEV1/FV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D-二聚体(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和APTT非常显著增加(P 0.01),FBG非常显著减少(P 0.01), DD显著减少(P 0.05)。对照组PT和APTT显著增加(P 0.05),FBG和DD显著减少(P 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能够显著改善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