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洪庆 《河北医药》2011,33(18):2756-2757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心电图表现的分析,探讨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129例临床诊断ACS患者的心电图与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广泛前壁缺血的罪犯血管(IRA)多为前降支(LAD);侧壁及下侧壁缺血的罪犯血管多为回旋支(LCX);下壁缺血者,其罪犯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RCA),少部分为LCX或LAD。下壁后壁及右心室同时缺血者,多提示RCA病变亦可累及LAD。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亦有少数ST抬高,需结合临床来综合分析。结论心电图对ACS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定位准确率较高,而UA心电图ST-T改变呈多样性,需结合临床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CHD)中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400例住院患者中,对常规心电图(ECG)检查进行CHD诊断价值的分析比较。结果 ECG检查的敏感性为78.5%,特异性为51.0%,假阳性率为49.0%,假阴性率为21.5%,阳性预测值为61.6%,阴性预测值为70.3%,准确率为64.8%。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为65.3%,双支病变为92.2%,三支病变为88.6%。结论 ECG可作为CHD筛选检查的首选方法,具有实用价值,用于发现院外及日常生活中的心肌缺血,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对比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析.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2例患者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 在这5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为阳性患者有31例,阳性率为59.61%.在进行心电图的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24例,用心电图诊断患者为冠心病的灵敏度46.15%.冠脉造影检查阴性者21例,进行心电图的检测为阴性的患者28例,用心电图诊断患者为冠心病的特异性为53.8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等确定冠心病,不能只通过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应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的辅助检查以免对患者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方法选取3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三种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的对比十分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在没有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下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旭光 《河北医药》2011,33(9):1378-1379
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金标准,但创伤性及高价性影响了其在基层的广泛应用,故笔者采用心电图特征分析,对其诊断有帮助,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6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或无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32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0.5岁。结果3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 240例(66.6%),为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20例(33.33%),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240例患者中,男性153例(63.75%),女性87例(36.25%),心电图ST-T改变180例,其中男性105例(58.3%),女性75例(41.6%);非冠心病组120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48例(40%)。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痛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与分析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检查(30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30例),观察该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下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但仅凭借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对冠心病进行准确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与临床综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引起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性血栓急性病变 ,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入猝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及早判断相关动脉病变 ,对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尽快使血运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 5 2例 U AP和 AMI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并将造影结果与普通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心电图的变化对判断相关血管病变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取自 1995年 1月 - 1998年 6月收住我院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李碇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8-1519
目的 比较24h动态心电图(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可疑患CHD的患者进行DCG监测,密切观察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同时进行CAG检查,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DCG诊断阳性77例,诊断阴性51例;CAG诊断阳性85例,诊断阴性43例.DCG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62.5%,DCG与CAG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布为83.3%、60.0%,动态心电图检测多支病变的敏感性与检测单支病变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诊断CHD的有效手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监测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二者的符合率。方法抽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梗死部位定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的总符合率为90.31%。结论经过分析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更加肯定了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7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组与阴性组心律失常无显著差异 ,冠脉病变范围、部位及程度与心律失常无良好相关性。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但心律失常不是冠心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巍  森田大 《江苏医药》2000,26(4):318-318
急性脑卒中时心电图 (EKG)上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改变 ,当出现ST段抬高 ,病理性Q波时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国内关于此类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对比研究的资料甚少 ,本文对此类病人的EKG、心肌酶进行了随访 ,部分病人进行了CAG和左室造影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 :日本大阪府三岛救命救急中心自 1988年10月~ 1997年 12月收治的 2 2 6例脑卒中病人 ,均行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或梗塞性中风。 2 1例(9 3% )入院时EKG示ST段抬高 ,3例见病理性Q波。其中 8例行CAG左室造影及心肌酶检查 ,8例中男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对确诊变异型心绞痛36例的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有30例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有意义的病变(狭窄≥50%),占83%,其中中、重度狭窄(〉70%)共21例,占58%。单支病变所占比例高于多支病变,血管病变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在70%以上的狭窄病例中,ST段抬高大于0.2 mV者15例,占42%;持续时间大于3 min者14例,占39%。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于发生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越高。冠状动脉痉挛时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6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72例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29例,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阳性者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7例,阴性29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76%,特异性80%,预测准确性76%.陈旧性心肌梗死29例中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22例,真阳性20例,预测准确性76%,而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8例,其中真阳性2例,预测准确性仅25%.以上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是探讨早期心肌缺血变化的一个可靠及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常心电图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药研究》2004,2(3):13-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14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和疑为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查的男性患者270例对比.结果女性心电图阳性率74.2%,男性阳性率54.1%;女性T波改变(45.5%)明显高于男性(31.9%);女性冠脉造影阳性率54.3%,男性冠脉造影阳性率68.9%;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三支、双支病变,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冠脉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 女性心电图阳性率高,T波改变多见;冠脉造影阳性率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低于男性,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冠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亦可能造成女性冠心病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ECG)诊断与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32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对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出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准确性指标。结果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绞痛的灵敏性为85.9%、特异性为58.3%、假阳性率为41.6%、假阴性预测值为18.8%,阳性预测值为72.1%,阴性预测率为60.4%。EC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检出率为67.5%,双支病变为85.0%,三支病变为88.6%。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有效手段,但应结合临床症状和酶学变化等,亦可作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32-283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t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39例DCG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27例,占19.4%;2支血管病变66例,占47.5%;3支血管病变46例,占33.1%;2-3支血管病变合计112例,占80.6%。结论: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DCG正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有关;2-3支血管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CS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体表心电图表现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认识,为临床医生及早预测病情凶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诊断ACS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6±11.2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的狭窄程度判定如下:〈50%为无明显狭窄,≥50%为有意义,50%-75%为轻度狭窄,75%~90%为中度狭窄,90%-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脉(RCA)。根据受累血管的支数分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结果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及侧壁缺血的罪犯血管为LAD;侧壁缺血的罪犯血管除LAD外,还有LCX;下壁缺血者,其罪犯血管主要为RCA,少部分为LCX,极少部分为LAD。下壁及右室同时缺血者,高度提示RCA病变。NSTMI组中以双支以上重度病变为主。LM病变存在于广泛ST段下移的UA组中。UA的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ST无变化者,以双支或多支中重度病变为多。结论ECG对ACS单支冠脉病变定位准确率较高。LM病变存在于广泛ST段下移的UA组中。NSTMI多提示多支严重病变。UA心电图ST-T改变呈多样性,以ST段下移和ST段无变化为多见。心电图正常的UA患者中,除少部分为轻度冠脉狭窄外,多为双支或多支较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