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选择性腹腔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45例,55例次;其中腹腔动脉造影45次,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0次。成功49次,成功率89.9%,失败6次,失败率10.9%。介绍经皮股动脉 Seldinger 穿刺插管法的操作方法、插管和造影体会。并重点讨论胰腺疾病,肝脏肿瘤、门脉高压及肝脾破裂的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腹腔脏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报道多用于诊断肝癌和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我院自1981年以来,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造影,诊断上腹部包块15例,也感到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Seldinger于1953年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动脉造影之后,Odmen于1958年,Serom于1962年,Rosc于1969年先后开展了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并且由于血管插管经验的不断丰富,动脉造影已由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1953年 Seldillger 首创经皮穿刺插管入腹腔动脉造影以来,最近10年肝血管造影(包括肝动脉造影、门静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巳有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super Selective)或次选择性(Sub Selective)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脐静脉扩张插管造影巳成为肝脏疾病:肝肿瘤、创伤、代谢性疾病及原因不明肝肿大等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并兼有追踪观察、输注化疗、抗菌、保肝、  相似文献   

5.
Seldinger于1953年首先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血管造影术,近年国内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充分肯定。附属医院自1985年2月~1988年6月对年龄在13~66岁之间的106例患者施行该项检查技术,其中选择性腹腔和肠系膜动脉造影65例、腹主动脉造影18例,脑动脉造影23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成功率为96.2%。现就开展此项检查的有关操作技术、造影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市川(1936)首先自股动脉插管,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造影,被称为市川摄影法。Seldinger(1953)创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目前国内外对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的开展已较普遍。 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对腹腔器官,尤其对肝、肾、胰等实质性脏器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价值。通过观察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的血管像,对了解病变部位、疾病的早期诊断、估计病变性质等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112例,着重研究分析腹腔动脉主干的X线解剖学形态,其开口部位,起始平面,角度,血管长度及内径等,旨在提高对腹腔动脉的插管技术。  相似文献   

8.
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皮股动脉穿剌、并用钢丝导引插管术,在同外动脉造影技术很快得到推广。1956年odman改进导管头的弯度,1958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获得成功。目前已能做插入腹腔内脏所属一级或二级的超选择性动脉造影(Superselective cathererization)。国内于70年代开始应用此技术,林贵等于1979年首先报道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原发性肝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介入插管治疗的发展,中晚期胃癌及胃癌术后复发,采用腹腔动脉、胃左动脉插管联合化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院已治疗12例患者,插管灌注化疗32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3岁~72岁。胃钡餐透视及胃镜诊断:胃底、贲门癌3例,胃窦部癌5例,胃体癌3例,胃癌术后复发1例。我们采用Seldingers氏股动脉穿刺,送入形如Rosh 5F~6F导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胃血供大致分布如下:胃左、右动脉供血于胃小弯侧,胃网膜左、右动脉供血于胃大弯侧。根  相似文献   

10.
1953年Seldinger创用了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SelectiveAbdominal Arterography,简称SAAG),目前国外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并已成为许多疾病不可缺少的现代诊疗技术。我国从1978年后逐步开展了这项技术。1982—1983年我们共施行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0岁,最大58例,最小19岁。  相似文献   

11.
自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皮穿刺引导插管行动脉造影后,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已成为腹腔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83年1月~1987年12月共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150例,选择性插管成功137例,占91.3%。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大出血,迄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我院1986年11月~1988年9月对5例病人作了血管造影,其中4例显示了出血部位,现报道如下。 造影方法 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电视下将F7~8号单弯或Cobra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肠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年8月~1999年2月对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经皮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2~75岁,平均55岁。全部病例均行急诊B超检查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固血液.AFP阳性4例.AFP阴性1例。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插管,会明部常规消毒销无菌巾,l%普鲁卡因局麻,有腹股沟韧带下Icm~Zcm股动脉搏动点最强处进行穿刺.然后按照Selainger法经穿刺插管,在X线电视监护下,将导管送进腹腔动脉内造影,确定出血都位和范围,选择栓塞部位,再将导管超选…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放射科自1990年8月开展介入工作以来,至今对16例病人施行了30次肝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男性13例,女3例,年龄41~70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右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肝脏增大等。全部病例均行B 型超声及肝动脉造影检查,5例CT 检查,8例AFP 测定,经过以上综合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其中10例为巨块型肝癌,4例为结节型,2例为弥漫型。我们采用美国CooK 公司7F Cobra、RH 或SIM 导管,局麻下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经导引钢丝将导管引入股动脉、腹主动脉,然后选择性地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4年10月以来,对外科肝胆疾病开展了四种新诊断技术,其中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70例,经内窥镜行胰胆管造影30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4例,放射性核素显像(含 ECT)55例。对四种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前瞻性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对10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例患者按FIGO分期,绒癌6例,Ⅱ期4例,Ⅲ期2例;侵蚀性葡萄胎4例,均为Ⅲ期。1例单纯化疗,3例化疗+手术,6例化疗+栓塞。后6例中2例绒癌为弹簧圈栓塞,4例侵蚀性葡萄胎为明胶海绵栓塞。10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49岁,平均30.5岁。1.2 方法1.2.1 动脉插管化疗方法及药物经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F或6F的Cobra管,将管头置入对侧髂总动脉,行髂总动脉血管造影,而后…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10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食管动脉插管药物灌注治疗食管癌共25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中5例在灌注1~2次后即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40~53岁,病史3~12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腹部内脏动脉造影术55次的经验,介绍了操作方法、各种疾病的X线表现及木后处理,并就选择性腹部内脏动脉造影术的价值与缺点、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放射工作者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有所掌握。我院在24例、59例次经皮动脉插管造影及进行化疗、栓塞治疗过程中,共发生并发症10例。现就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支气管动脉造影和化疗14例、32例次,腹腔或肝动脉造影、化疗和栓塞10例、27例次。共发生并发症10例次,其中股动脉穿刺引起穿刺点巨大血肿1例次,导丝损伤动脉内膜2例次,肝癌栓塞少许栓塞剂进入胆囊动脉1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损伤脊髓1例次,损伤肋间动脉1例次,造影剂反应4例次。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处理1.穿刺点血肿(1例次):我们采用BSDN—18—7.0半壁穿刺针,一般穿刺入动脉前壁,后壁不应穿破。本例患者肥胖,触摸股动脉搏动微弱,穿刺进针较  相似文献   

20.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为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进技术,198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3例经股动脉插管行椎动脉造影,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均为男性,年龄均在45岁以下,皆为幕下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经脑室造影检查不满意,而进行椎动脉造影。方法:导管采用上海产和日本进口6F、7 F 不透 X 线心导管自行加热改制成顶端开口直头和单弯型管,同导丝及脑血管造影针等器械一并酒精浸泡消毒;病人仰卧于 X 线检查床,无菌操作局麻下以脑血管造影针行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在导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