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疼的效果。方法:12例患者和孕妇腰—硬联合麻醉。在先行硬膜外穿刺时,意外刺破硬膜而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实施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结束退出硬膜外导管至硬膜外腔,再经导管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 30 ml。术后1~7 d由专人观察患者或产妇头痛发生的时间、头痛程度、有无伴随的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或产妇在窗口期均未发生头痛及其伴随的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和复视;也未引起腰背胀痛、神经根刺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注入6%羟乙基淀粉130/0.4能有效地预防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引起的麻醉后头痛,并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的患者要去枕平卧6h,目的是防止蛛网膜下腔穿刺脑脊液渗漏造成低颅压性头痛。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74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临床上认识全面、技术成熟、适用度广、并发症少且广泛使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可靠的麻醉效果一直以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认可。但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前段为斜面,22G多用,术后头痛发生率相对比较高,所以一段时期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腰硬联合套件的应用使椎管内麻醉特别是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基层医院展现优势。我院使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驼人牌,型号:AS-E/s2),其中硬膜外针为16G,穿刺后易造成术后腰  相似文献   

4.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5.
夏祖伟  朱长江  李频 《重庆医学》2007,36(18):1873-1874
目的 观察盐酸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盐酸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组,Ⅱ组为盐酸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达标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头痛、头晕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与Ⅱ组比较:所有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达标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时间Ⅰ组比Ⅱ组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发生头痛、头晕病例,Ⅰ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均能自主排尿,无尿潴留病例发生(发生率为0),Ⅱ组发生尿潴留3例(发生率为10%),需行导尿术.结论 盐酸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盐酸左布比卡因比盐酸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尿潴留发生率低,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术后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将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产妇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内径27G、外径22GSpinocath导管)29例,分娩结束后拔除导管;B组(内径29G、外径24GSpinocath导管)29例。分娩结束后从Spinocath导管向蛛网膜下腔注入无保存液的0.9%氯化钠溶液3~4mL再拔管。观察两组孕妇分娩镇痛后头痛的发生率。产后头痛的产妇除常规处理外,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A组出现产后头痛17例(58.6%);B组出现产后头痛1例(3.4%)。A、B两组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的产妇经治疗1~3d均痊愈,随访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外径较小的Spinocath导管实施分娩镇痛及蛛网膜下腔充填无保存液的0.9%氯化钠溶液再拔管能预防头痛的发生: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分娩镇痛术后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浩云 《包头医学》2016,40(4):200-20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12岁包皮过长小儿50例,随机分为Z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D组骶管阻滞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T3)的HR、MAP、SPO2;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记录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例数(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结果: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Z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杨永刚  严海  倪文宗  葛东明 《上海医学》2012,35(10):837-84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Ⅰ~Ⅲ级且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Dixon的up-and-down序贯法,第1例老年患者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剂量设定为15 mg,如阻滞完善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减少1个梯度(2.5 mg),阻滞不全则下1例患者的罗哌卡因剂量增加1个梯度,直至研究结束.应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局部麻醉药剂量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罗哌卡因最高剂量为17.5 mg,50%的老年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50,即最低有效剂量)为12.07 mg(95%CI为10.93~13.29 mg),95%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5)为16.77 mg(95% CI为14.95~21.90 mg),99%的老年患者有效的局部麻醉药剂量(ED99)为18.71 mg(95%CI为16.30~25.78mg).15.03 mg对应85%的有效率,16.08 mg对应92%的有效率.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头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快速缓解.结论 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安全的,选择15 mg的剂量可基本满足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型号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头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56例,随机分两组,A组(内径27G、外径22G Spinocath导管)26例;B组(内径29G、外径24G Spinocath导管)30例。两组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8μg,经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注药维持,蛛网膜下腔维持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待孕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观察两组孕妇分娩镇痛后头痛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产后头痛发生率高达56.7%;B组的产后头痛发生率为6.7%。结论内径29G、外径24G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注药分娩镇痛产后头痛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陈瑞林 《吉林医学》2011,32(15):2977-2977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两种穿刺术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就两种穿刺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翻身平卧的时间、置管中发生不良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腰痛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自制腰—硬穿刺套针要优越与目前使用的腰—硬联合穿刺针,具有安全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5~7岁ASAⅠ~Ⅲ级行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在基础麻醉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按椎管长度给药,布比卡因0.15mg/cm),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持续监测NIBP(MAP)、ECG、HR、SpO2,记录患儿术中恶心呕吐及术后随访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腹部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意外穿破硬脊膜后 ,都可能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关的头痛。目前有关文献上称为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Post -CpidralPuncturcHcadazhc.简称PEPH)与有麻后头痛一样 ,是常见和麻烦的并发症 ,虽然多在一周左右自愈或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小剂量重比重与轻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短小手术的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18~60岁、ASA Ⅰ~Ⅱ级、拟行下肢短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W)与轻比重(L)两组,每组30例.W组患肢向下侧卧,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将重比重于15s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5min后平卧测定阻滞平面;L组患肢向上侧卧,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将轻比重罗哌卡因于15s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5min后平卧测定阻滞平面.观察两组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随访并发症.结果 W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平面固定时间分别为(1.55±0.15)、(13.4±4.2)min,明显短于L组的(2.12±0.65)、(22.5±3.4)min(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W组为(107.5±12.6)min,明显长于L组的(75.4±15.5)min(P<0.001).W组患侧阻滞平面均达到T12~T10,感觉神经阻滞完善,健侧阻滞平面均在L2以下;L组患侧仅70%患者阻滞平面在T12~T10,健侧阻滞平面在T11以下,较W组平面高,有9例患者需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完成手术;两组术中NIBP、SpO2、ECG、HR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 小剂量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对住院、门急诊、老年患者行下肢短小手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龚建  汤安俊  郭莉  吴文玉 《吉林医学》2012,33(30):6528-6528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的可靠麻醉方法,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选取20例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及20例进行单纯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人数等。结果: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心率、呼吸等较单纯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患者稳定,能够有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人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手术的正常进展,尤其对老、幼患者,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有差别的选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韦明选 《吉林医学》2013,(27):5552-5553
目的:对比研究剖宫产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于术后6 h、12 h的安静状态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均不需要辅助药物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Ⅰ级38例,Ⅱ级20例,Ⅲ级2例,硬膜外麻醉组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1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楠 《吉林医学》2012,33(18):383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组,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时间及术后6 h、12 h咳嗽及按腹压疼痛VAS评分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均显著优于硬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硬膜外麻醉、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及骶管麻醉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5月进行肛肠外科短小手术患者102例,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组(低位硬膜外麻醉)、腰麻组(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组。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尿潴留、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局麻药中毒反应等情况。结果三组在麻醉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麻组在术后尿潴溜、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骶管麻醉组在局麻药中毒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阻滞优于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减少了术后尿潴溜、术后头痛、活动障碍及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并发症,且低位硬膜外阻滞具有麻醉管理方便不需强调体位变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19例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压正常组(85例)和低血压组(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动态血压指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非杓型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血压组患者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Ⅱ级的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以及非杓型血压的比例均显著大于或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杓型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为Ⅱ级、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三联指标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后PCE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均连接PCEA,PCEA采用相同配方,总剂量为150 ml,术后两组均连接PCEA,总剂量控制在150 ml,镇痛药均为0.75%罗哌卡因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12 ml,芬太尼0.4 mg。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2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72 h(T6)的活动和静息VAS情况和Blous次数,比较两组产妇的下床时间、肠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静息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T4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Blous次数高于硬膜外组,T3、T4、T5Blous次数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下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肠排气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泌乳时间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瘙痒发生率、腰痛发生率均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两种椎管内麻醉,在术后应用PCEA均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后产妇泌乳和肠排气恢复较早,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