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带状疱疹患者出疹前皮肤及皮神经声像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出疹前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对22例带状疱疹患者38处病变进行高频超声检测,以健侧同一部位作对照,观察皮肤各层及皮神经的声像图变化. 结果出疹前23处病变皮肤,32处病变皮神经回声减低,与健侧比较皮肤增厚(P<0.05),皮神经增粗(P<0.01). 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在出疹前便有声像图改变,高频超声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巴马香猪皮肤的比较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巴马香猪皮肤局部解剖结构和人体皮肤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为巴马香猪皮肤应用于创伤修复和药物渗透形成基础。方法通过对巴马香猪和人体皮肤进行大体、光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比较研究巴马香猪与人体的皮肤结构特性异同。结果巴马香猪皮肤分层、各层厚度、真皮和表皮连接方式、真皮和表皮中细胞分布、胞外基质的排列结构均与人类皮肤相似;巴马香猪皮肤中多种抗原与人类抗血清具有交叉反应,且分布与人类皮肤接近。结论巴马香猪皮肤与人体皮肤结构特性非常相似,适宜作为创伤修复、药物渗透的动物模型以及用于制作创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方法10%甲醛固定,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新生大鼠皮肤较薄,透明层缺乏,皮脂腺发育良好。6月龄时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明显增厚,毛囊增粗,生长旺盛,毛囊深入皮下脂肪层。24月龄时,大鼠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表皮变薄,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数量减少,弹力纤维变细。结论不同日龄SD大鼠皮肤组织学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交联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及动物复合皮移植实验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寻找适合烧伤创面移植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ADM)。方法:将薄中厚小猪皮采用胰蛋白酸等消化,制成含基底膜的ADM,再作组织学等检测和猪复合移植实验。结果:①allo-ADM具有无细胞、无细菌、低毒性等特点。②戊二醛不同交联时间组的ADM,与自体薄中厚皮片重叠移植于猪全层皮肤切除的创面上,皮片成活率为100%,早期观察无排斥反应,外观平整;5wk时组织学结构完整,炎性反应轻,随交联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炎性乳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5例炎性乳癌经高频超声观察其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厚度,致密程度,有无淋巴管扩张,腺体的厚度,异常区范围。再用CDFI检测其血流信号,病变区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同时观察腋下、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分布状态,以及必要的相应脏器检查,判断有无转移征象。结果:炎性乳癌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腺体结构紊乱,界限不清,内部回声偏低或增强,CDFI其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高频彩色超声仪诊断炎性乳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并结合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特点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显像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对10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检测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增厚度,按照超声图像将皮下组织回声和皮下组织形态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然后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分析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下肢淋巴水肿各个证型均有其独特的声像图特征。与寒湿阻络型相比,湿热下注和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明显增厚(P〈0.05,P〈0.01);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度与湿热下注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组织回声以湿热下注型最低,而痰凝血瘀型最高(P〈0.05);不同证型皮下组织的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凝血瘀型结构紊乱最为明显。 结论:淋巴水肿的超声显像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影像学资料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新指标,对于淋巴水肿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典型带状疱疹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易于诊断。但不典型带状疱疹仅以局部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而易被误诊误治。同时,如何早期对不典型带状疱疹实施疗效确切的刺血疗法仍感棘手。鉴于红外热像技术可检测皮肤和皮下组织病变,而带状疱疹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皮下组织和皮神经炎性改变,因此红外热像技术早期检测皮肤、皮神经的热像图改变可能为不典型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和刺血治疗架起一座联通"桥梁",提供功能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揭示肉眼可见的面部和颈前部皮神经的整体分支分布模式.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12具成年和6具儿童中国人尸体.取下含皮下脂肪的面部和颈前部皮肤标本,行改良的Sihler's染色.结果:解剖发现面部皮肤除了接受三叉神经支配外,还广泛接受面神经的分支支配;颈前部皮肤除了受颈前皮神经支配外,还接受来自穿过肌肉后的神经支配.面部和颈前部标本Sihler's染色后,大体解剖不能展示的皮神经整体分支分布模式肉眼可见.每条皮神经的走行、树枝样的神经分支及分布范围清晰可见.面神经分支与三叉神经分支在额颞交界区、眶下区和颏区等处形成广泛交通.在中线处,左右侧的神经支间存在交通.颈横神经与锁骨上神经分布范围相对较大,两者间也有交通,颈横神经还支配到下唇区.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颌面外科、整形与美容术免于皮神经损伤,感觉重建的选材匹配,以及局部麻醉阻滞等提供形态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1月龄、2月龄、老龄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各年龄段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很大。1月龄皮肤为肉色偏红,切片可见表皮层较厚,真皮内没有包囊;2月龄皮肤为肉色,表皮层较1月龄薄,毛囊腔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内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包囊;老龄鼠皮肤为淡黄色,头部和体侧形成特别皱纹和褶痕,皮肤脆性大,易撕裂,表皮层薄,角化严重,真皮层被包囊扩张。包囊直径约为2月龄的4倍,内含一些角化物和脂肪样物质  相似文献   

10.
小型猪舌超微结构及病理舌苔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型猪舌的表面结构进行扫描。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小型猪猪舌表面及舌上皮各层细胞结构的特点与人舌上皮基本相同。从解剖及组织学的角度来看,小型猪完全符合中医病理舌苔动物模型制作的要求,经过不同造模方法的摸索,最终用50%白酒加饱和食用碱溶液的混合液隔日灌胃的办法复制出了薄白腻苔的病理舌象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16例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病例。结果:1例远端1/3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其余全部成活。结论: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16例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病例。结果:1例远端1/3坏死,经游离植皮修复,其余全部成活。结论: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下肢标本25侧,解剖观察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是腘窝中间皮动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主要是腘窝外侧皮动脉,并与腓动脉的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之间存在诸多吻合,形成血管链,并与神经、小隐静脉构成神经血管复合体。结论 以小腿后部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可以设计截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4.
易军  宁莫凡  邱建勇 《医学争鸣》2000,21(5):639-641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犬皮肤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 犬17只,随机分治疗组9只、非治疗组5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均将动脉制作左后肢缺血模型,治疗且在模型制作后14d,开始行患肢负压治疗10d(15min/次),非治疗组不做负压治疗,3组均行左后肢趾皮肤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 非治疗组皮肤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正常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修复手掌皮肤、神经同时缺损的一种方法。方法 于同侧股外侧皮神经皮肤分布范围内,设计含股外侧皮神经在内的带蒂皮瓣,将皮瓣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远近端分别与手掌神经缺损的远近断端吻合,皮肤缺损处以此皮瓣覆盖。结果 临床应用2例成活2例,术后平均随访1a,皮瓣外观好。皮瓣及患指均已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含股外侧皮神经的带蒂皮瓣是修复手掌皮肤及神经同时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2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1-06-2009-0122例手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急诊清创后换药至创面条件好转后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创面,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均成活,随访7—24个月,手部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皮瓣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不损伤前臂主要动脉,能恢复手掌部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12例,解剖观察小腿皮神经及营养血管的来源、行径.分支分布及营养血管的外径,特别是营养血管与知名血管的吻合关系:结果:小腿皮神经都有起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3条皮神经营养血管链,除发出分支营养神经外,还发出皮支营养皮肤。结论:以远端为蒂的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用于修复小腿远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并研究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结果 :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 ,其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 ,营养筋膜皮肤。结论 :以上述 4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 ,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 ,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回顾我院运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获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人48例(48块皮瓣)。软组织缺损面积12cm×5cm~26cm×16cm,皮瓣面积13cm×6cm~27cm×17cm。术后随访3~48个月,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结果本组48块皮瓣,完全成活47例;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吻合股外侧皮神经36例,其中30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吻合皮神经12例中4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手部皮瓣出现烫伤后溃疡经换药后疤痕愈合。吻合皮神经组与未吻合皮神经组相比较,保护性感觉的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