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荧光标记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的效果。方法将狂犬病病毒核蛋白的一段线性表位肽与KLH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抗-RVNP-Mcl,经浓缩、纯化、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用于RFFIT检测,以Millipore公司DFA5100为对照试剂,对200例人血清进行平行RFFIT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980;两种抗体检测定性结果一致率为96.83%,卡方检验显示两种抗体检测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发生定性结果不一致的6例(3.00%)血清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均小于1 IU/mL;68例两种抗体检测结果均小于或等于1 IU/mL的血清样品中有6例(8.82%)发生结果定性不一致,其余样品均未发生不一致的情况。结论使用荧光标记抗-RVNP-Mcl与DFA5100进行RFFIT检测时结果高度一致,荧光标记抗-RVNP-Mc1可供RFFIT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两项技术用于动物和人血清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的差异。方法以FAVN和RFFIT两种方法分别对60份动物及人血清进行狂犬病中和抗体的平行定量检测,应用配对定量资料的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0.5IU/mL的国际推荐标准,对同一样品经FAVN和RFFIT两种方法测定的中和抗体效价进行定性判定,二者对全部60份样品的检测符合率为96.67%(58/6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总体样品及不同动物样品的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VN和RFFIT可通用于动物和人血清的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结果为标准,确定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样品中狂犬病病毒抗体的能效。方法对100份人血清样品采用RFFIT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经回归分析,两方法检测结果之间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320+0.333X,相关系数r=0.504;经χ2检验,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0,P>0.05),两种方法有相关性(χ2=16.50,P<0.05);经Scheff啨可信区间法分析,RFFIT不同检测值范围内ELISA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评价的竞争性ELISA与RFFIT检测结果之间有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对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RFFIT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对135份人血清和164份动物血清进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VNA)效价检测,应用SPSS22.0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9.33%(297/299);两种方法对动物血清和人血清的检测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和0.941;同一份标本的重复性检验显示,试剂盒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人和动物血清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罗君  马晓辉  刘功成 《临床荟萃》2010,25(9):758-760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方法 选择包被抗原和酶标二抗的最适浓度,用人狂犬病毒抗体标准品标化系列工作标准品,对临床收集的各类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间接ELISA定量检测中和抗体的最佳包被糖蛋白抗原浓度为10μg/L,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4 000,临床检验,间接ELISA定量方法灵敏度为100Vo.特异度为98.2%,总符合率99.0%;与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呈(RFFIT)高度相关性(r=0.98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定量检测狂犬病中和抗体方法,可以用于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对22例恢复期血浆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进行质量检测和SARS-CoV-2核酸检测,并采用2种胶体金法和1种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血浆中新冠抗体IgG/IgM水平。结果 22份标本的一般质量检测中,1例ALT复检不合格。2种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试剂在新冠抗体IgM检测中,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31.8%(7/22)和72.7%(16/22),2种胶体金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2种胶体金法试剂与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冠抗体IgG检测中,阳性率分别为68.2%(15/22),81.8%(18/22)和86.4%(19/22),2种胶体金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2种胶体金法与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3种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检测能力有差异,需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L)在流产人群中的检测价值,为流产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386例自然流产患者以及年龄配对的20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产妇,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分析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孕产妇血清aCLIgG、aCLIgM水平和B19IgG、B19IgM水平,比较两组孕产妇B19IgG、B19IgM、aCLIgG、aCLIgM阳性率以及血清平均水平。结果观察组B19IgG、B19IgM、aCLIgG、aCLIgM阳性率分别为5.08%、41.71%、52.33%、55.44%,对照组分别为6.00%、11.00%、7.00%、7.0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B19IgG、B19IgM、aCLIgG、aCLIgM水平分别为(1.65±0.23)U/mL、(1.76±0.27)U/mL、(4.54±0.23)U/mL、(22.43±3.32)U/mL,对照组分别为(0.67±0.12)U/mL、(0.54±0.15)U/mL、(2.34±0.15)U/mL、(6.51±1.02)U/mL,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孕产妇B19抗体、aCL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产妇,提示其可能参与孕产妇流产的发生,动态监测B19抗体、aCL抗体水平对自然流产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BSR和BHK-21两种细胞分别引入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体系后其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将BSR、BHK-21两种细胞分别引入RFFIT体系后,检测106份人血清样品中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并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0.859),并有正向回归关系,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癌胚抗原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比较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42~7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肺癌,并同意参加此研究。鳞癌33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20例。早期肺癌23例,晚期肺癌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经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A450,计算P53抗体指数以判定血清P53抗体阴阳性。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癌胚抗原水平。阳性:P53抗体指数>0.428;癌胚抗原>10μg/L(正常值0~5μg/L)。阴性:P53抗体指数<0;癌胚抗原<0。结果: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9%(37/76)。单独检测:①早期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65%(15/23)明显高于癌胚抗原阳性率30%(7/23)(χ2=5.58,P<0.05);晚期肺癌P53抗体阳性率42%(22/53)与癌胚抗原阳性率28%(15/53)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15%(5/33)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48%(16/33)(χ2=8.45,P<0.01)。非小细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29%(16/56)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54%(30/56)(χ2=7.23,P<0.01)。联合检测:在早期肺癌中:P53抗体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18/23)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质芯片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cTnIAAb)的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并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性能。方法以心肌肌钙蛋白I(cTnI)-C融合蛋白为检测抗原,对抗原点样浓度、封闭液、封闭时间和二抗进行筛选,以检测结果信噪比最大为标准优化条件。以10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cTnIAAb检测灰度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临界值,建立cTnIAAb检测的标准曲线,并评价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性能(稳定性、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等)。采用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00例血清cTnI>0.1 ng/mL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的血清cTnIAAb,采用免疫印迹法验证其特异性。结果最优实验条件:抗原点样浓度为50μg/mL,封闭液为2%人乳,最佳封闭时间为12 h,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羊抗人IgG抗体。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高、低值cTnIAAb的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CV)均<15%;空白限(Lo B)、检测限(LoD)分别为0.12、0.23 AU/mL;线性范围为0.23~815.00 AU/mL。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cTnIAAb阳性样本和阳性对照在相对分子质量40000~55000处均出现特异性条带。ACS组血清cTnIAAb阳性率为8.4%(42/5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100)](χ2=5.023,P<0.05);但血清cTnIAAb浓度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S组cTnIAAb与cTnI无相关性(r2=0.1,P>0.05)。结论自建的定量检测cTnIAAb的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可为cTnIAAb的临床应用提供较好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使用A、B、C 3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系统进行百日咳疫苗临床血清检测,每组ELISA系统包括至少一种百日咳毒素(PT)、一种丝状血凝素(FHA)和一种黏附素(PRN)包被抗原,其中C组抗原包括2种FHA抗原,酶标二抗是相同的抗人IgG抗体。比较不同包被抗原对百日咳疫苗临床血清中3种IgG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64对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疫苗基础免疫前、免疫后临床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和计算血清百日咳IgG抗体的转阳率和单位值。使用χ2检验比较转阳率差异,使用方差分析比较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A组抗原检测IgG抗体结果为PT 82.19IU/mL,FHA 81.66IU/mL,PRN39.34IU/mL;转阳率均为100.0%。B组抗原检测结果为PT 95.59IU/mL,FHA 57.39IU/mL,PRN 40.76IU/mL;转阳率PT抗体为99.4%,其余为100.0%。C组抗原检测结果为PT 60.74IU/mL,2种FHA分别为29.33IU/mL和53.32IU/mL,PRN 34.05IU/mL,转阳率为99.4%、95.1%、100.0%和98.8%。3组抗原检测的临床血清转阳率经χ2检验F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PR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C经方差分析,所有组抗原检测3个抗体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人临床血清抗体转阳率和抗体值达到保护力水平,但是不同抗原检测系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尽快建立百日咳抗血清IgG检测用抗原试剂国家参考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总PSA(FP-SA)/游离PSA(TPSA)(F/T)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荧光捕获法检测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及其比值。结果结果显示,维族与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分布构成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维族χ2=51.66,汉族χ2=28.71,P<0.01)。就单检测血清PSA而言,分别有24%(18/75)和23%(22/96)维族和汉族患者PSA<4 ng/mL(χ2=0.02,P>0.05),分别有24%(18/75)和15%(14/96)维族和汉族患者PSA为4~10ng/mL(χ2=2.45,P>0.05)。在血清PSA为4~10 ng/mL和F/T≤0.15条件下,维族患者检出率(24%,18/75)明显高于汉族(6.25%,6/96)(χ2=10.99,P<0.01);在血清PSA>10 ng/mL和F/T≤0.15条件下,维族患者检出率(44%,33/75)与汉族患者检出率(58%,5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结论血清PSA和F/T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LN)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EIA)。 方法:用3 μg/mL抗人LN单抗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LN单抗浓度为1∶2 000,建立检测人血清LN浓度的CEIA法。评价该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与ELISA法检测LN进行比对;初步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LN水平。 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22~1 635 ng/mL,灵敏度为12.2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检测高、中、低值LN血清的回收率分别为00.9%、95.2%和105.0%;试剂在4 ℃和37 ℃条件下至少稳定7 d;健全性良好;与ELISA法检测LN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9,P>0.05);100例健康献血员LN水平为(44.9±16.3) ng/mL。 结论:成功建立定量检测LN的CEIA法,该法性能较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毛春平  陈慧 《系统医学》2023,(21):137-140
目的 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应用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及白细胞检测,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纳入参照组,均通过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及白细胞检测,对诊断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抗体阳性水平[(9.05±1.24)mU/mL]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74,P<0.05);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比例[(0.58±0.2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55±2.02)×109/L]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0、6.044,P<0.05);相较于参照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研究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0.38±0.15)%]、淋巴细胞绝对值[(3.03±1.78)×109/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5.401,P<0.05);研究组单核细胞比例[(0.08±0.03)%]、单核细胞绝对值[(0.89±0.52)×1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假阳性的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93例呼吸道标本进行MP快速液体培养,培养液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同时测定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3例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16例,检出率是17.2%(16/93);FQ-PCR法阳性10例,检出率10.7%(10/93);血清学检测阳性22例,检出率23.6%(22/93).3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快速液体培养法干扰因素多,影响其特异性;结果判断时结合显微镜检查,排除细菌或真菌等导致的假阳性,其特异性可达到与血清学及FQ-PCR法一致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背景: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是系统性硬皮病疾病形成中产生的几种主要的自身抗体,并与疾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各种自身抗体和蛋白的检测,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对象:选择1995-12/2004-12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系统性硬皮病患者74例,男19例,女55例,年龄12~59岁,包括皮肤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46例、皮肤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24例及重叠综合征4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其他疾病患者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19~54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细胞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检测结果。②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74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对照组40例的血样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抗细胞浆抗体阳性率: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犤66%(49/74),53%(39/74),39%(29/74),7%(5/74),0,(χ2=57.15,P<0.01)犦。皮肤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皮肤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犤57%(26/46),83%(20/24),(χ2=5.03,P<0.05)犦、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局限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犤48%(22/46),21%(5/24),(χ2=4.85,P<0.05)犦。③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免疫球蛋白G和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6.89±11.94),(11.89±2.05)g/L;(23.06±6.18),(22.44±5.53)IU/mL,(t=8.01,2.46,P<0.01)犦。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和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阳性率及免疫球蛋白G和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增高,以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与免疫血清标志物、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及血液学指标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探讨这几个因素是否相关。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01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及血糖,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第1组(抗-HCV阳性、HCVRNA>1 000 U/mL)有33例,ALT高于正常范围(5~40 U)的有12例,占36%,与第2组(抗-HCV阳性、HCVRNA<1 000 U/mL)ALT阳性率(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参考范围(3.58~6.1 mmol/L)的有7例,占21%,与第2组空腹血糖阳性率(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400×109/L)的有4例,占12%,高于正常范围的有0例,与第2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的占33%;高于正常范围的占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定量值的高低与ALT值,以及糖尿病的发生近似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值近似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抗MCV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RA患者(RA组)、56例非RA患者(非RA组)和85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MCV抗体,同时检测87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ESR、CCP抗体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MCV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抗MCV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69%,阳性预测值为73%,阴性预测值为76%。抗MCV抗体的平均浓度依次为(459±441)U/mL(RA组)、(42±136)U/mL(非RA组)、(46±152)U/mL(对照组),RA组的平均抗体浓度较高。RA组活动期[(600±420)U/mL]比慢性期[(70±202)U/mL]抗MCV抗体的平均浓度显著增高。抗MCV抗体与抗CCP抗体(r=0.602,P=0.000)的相关性较与RF(r=0.237,P0.05)的相关性强,与ESR无相关性(P=0.53)。结论抗MCV抗体在RA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抗CCP抗体、RF有正相关性,联合抗CCP抗体、RF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效率。动态监测抗MCV抗体的浓度可用于判断RA的病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HCC患者血清标本中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HCC患者血清AFP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和AFP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以及HCC组(251.37±95.6)ng/mL患者血清中的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血清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HCC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GP73诊断HCC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AFP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HCC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