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葶苈子、大枣组成.葶苈子苦寒,能开泄肺气,具有泻水逐痰之功,治实证有捷效.恐其猛泻而伤正气,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性,使泻不伤正.组方具有泻水逐痰之功.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创自李东坦,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其泻中有补,清中有养,既能泻肝火,清湿热,又能养阴血。《凡溪心法》有小儿“肝常有余”之说。本方既可泻肝之实又不伤小儿娇嫩之脏腑,应用于儿科十分合拍。笔者用其治疗多种小儿疾病获得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非  于楠楠  郭建 《河南中医》2013,33(5):672-673
张从正在汲取《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泻血疗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泻血疗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泻血之功同于发汗,泻血即是扶正,且在临床运用中泻血部位多、泻血量多、针药并举.  相似文献   

4.
李迎新 《吉林中医药》2012,32(7):741-742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之功,且能兼顾补养肝血,使苦寒不伤阴血[1].更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称其"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笔者临证加减用其两者治疗不寐、痤疮等属肝胆实火、肝经湿热下注兼阴血亏虚之证,疗效满意,现将典型的2则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有泻脾胃伏火之功,临床可用于酒糟鼻、复发性口疮、消渴合并阴痒、疱疹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胶囊、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10味药组成.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甘草调和诸药.龙胆泻肝汤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是一套配方严谨、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喜用的古代良方.该方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利胆、保肝、降压、降脂、利尿、安神等作用,汤剂、丸剂、软胶囊作用临床无明显差异,是传统用于肝胆实火的有效制剂.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了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上的许多新用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创制,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甘草组成。方中各药合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既具泻肝火,清湿热之力,义有养阴血之功。笔者在临床  相似文献   

8.
周孜 《中成药》1989,11(8):34-35
龙胆泻肝汤来源于《蓝室秘藏》,有泻肝清胆、清热利湿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之证。近年来,临床运用的范围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本方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的运用概况,认为临床上只要正确掌握其病因病机,皆能收到异病同治之效。  相似文献   

9.
【歌诀】泻肺称王葶苈子,专治阳水烦面赤。肺壅喘咳痰饮除,泻肺消痰平喘速。【释义】中药泻肺中水饮首选葶苈子。其可泻肺中之水气,消肺中之痰涎水饮,亦有平喘之功,专治阳水暴肿,面赤烦渴,亦治肺壅咳嗽脓血,痰涎喘急。【药解】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的成熟种  相似文献   

10.
毛炜 《中成药》1994,16(3):50-50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加减新用陕西中医学院(712083)毛炜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山栀子、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黄芩、木通、甘草及当归等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原为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口苦、目赤等证而设。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及现代药理学...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治疗癫狂验案山东省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252000)周传祥周坤吴亚冰关键词癫狂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出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组成。全方具泻肝经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多年来,笔者用本方...  相似文献   

12.
杨占迎 《河北中医》2008,30(3):291-292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具有清泻肝火、清利湿热之功,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凡属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引起者,均可应用.现将龙胆泻肝汤治疗男性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利 《河南中医》2006,26(6):75-75
龙胆泻肝丸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本方成份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调和诸药之效,以使标本兼顾.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该药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证的治疗外,现在也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龙泻秘红汤系由《医方集解》的龙胆泻肝汤和近代名医张锡纯的秘红丹加味综合而成。本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和止血生新之功。笔者自1985年以来,师其方意,用以加减化裁治疗鼻出血46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吕萍  陈玉珍 《新中医》2002,34(2):67-67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栀子、泽泻、生地黄、黄芩、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主治肝经实火而致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等病症。笔者临证运用该方颇有心得。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人体虚损之时 ,法当补养之。就是无外邪 ,纯用补药也必兼泻邪。观六味地黄丸组方可知。正如清代汪昂所说 :“熟地温而丹皮凉 ,山药涩而茯苓渗 ,山萸收而泽泻泻 ,补肾而兼补脾 ,有补必有泻 ,相和相济 ,乃成平补之功 ,以平淡之精奇 ,所以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 ,邪去则补药得力 ,一阖一辟 ,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法 ,专一于补 ,必致偏胜之害矣”。(汪昂 :《医方集解》)此意可见 ,让我们组方时不是又多一法门。又如近年来不少医生在治疗高血压 ,头昏 ,目花 ,腰酸腿软 ,治则育阴潜阳 ,平肝清热 ,多用生石决明、珍珠母、白…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栀子、柴胡、生地、当归、泽泻、木通、甘草组成。有泻肝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临床主更用以治疗肝胆湿热证。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用以治疗多种皮肤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所载之名方.笔者临床体会,泻黄散对于此类病症屡用屡验,且对伴随证也有立竿见影之效.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审证求因,正确把握适应证,执简驭繁,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结合三则有代表性的病例,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为特征的病症,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较多,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清浊相干,并走大肠.临床辨证有常证和变证之分,常证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五型;变证分为气阴两伤、阴竭阳脱两型.由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变证临床已很少见.现根据我院收治情况,谈谈我们的辨证施护体会.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近代方有黄芩、栀子、甘草。功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多种血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