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0.39%,病后致残率占对.3%,多为偏瘫、失语的严重残疾[1]。我们从1994年起进行了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脑梗塞患者34例,其中男30例,女4例;脑出血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5~58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扫描。本组患者平均发病30.16天开始康复治疗,平均治疗45.12天。12方法12.l本组患者于入院及出院时,均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按Brunnstrom六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0例。在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头针治疗和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分开进行),观察组行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两者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功能性步行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项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下天轨步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测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后早期行头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5 7例分为早治组 32例和晚治组 2 5例 ,分别于偏瘫后第 3~ 14天和第 31~ 6 4天进行药物和头针治疗。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评测 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治疗后 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 ,早治组与晚治组比较 ,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偏瘫后早期配合头针治疗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肌电反馈用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国内已有报告 [1 ,2 ]。我院 1996~ 1998年 6月 ,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 ,对 3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进行肌电反馈治疗 ,收到了显著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0例 ,均有急性脑卒中发病史 ,并经 CT或 MRI确诊。治疗组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3~ 86岁 ,平均 6 5 .3岁。其中脑梗死 18例 ,脑出血 8例 ,出血性脑梗死 4例。病程 31~ 90天 ,平均 6 3.7天。对照组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1~ 83岁 ,平均 6 4.6岁。其中脑梗死 17例 ,脑出血 10例 ,出血性脑梗死 …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极大的障碍了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的脑卒中后肩痛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关节囊粘连、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张力异常、误用综合症、臂丛神经损伤。而治疗主要有:运动康复训练、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张利泰  吴炳香  孙娜 《中国康复》2012,27(4):300-302
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200万人。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据统计,发病后1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71%~73%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1]。因此,近年来已经有大批的医疗工作者致力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研究,临床中将分期针刺与促进技术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明确而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在康复治疗中,配偶的支持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提高及取得的疗效,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资料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9~76岁,平均67.5岁。其中脑梗死后21例,脑出血13例,脑外伤后 6例,左侧肢体偏瘫 27例,右侧肢体偏瘫13例,伴失语7例。40例患者均是发病后 21~180 d内前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4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患者在…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脑卒中合并排尿障碍与运动功能改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脑卒中偏瘫合并排尿障碍,往往极大地阻碍执行康复计划与回归社会。为此,作者调查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排尿障碍与其身体能力的改善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调查对象为110名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男性62名,女性48名),发病时平均年龄60.0±12.7岁,入院时平均年龄62.1±12.7岁,从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为21.8±37.8个月,住院平均时间100.1±49.3天。疾病类型:脑梗塞72名,脑出血28名,其它10名。左侧偏瘫48名,右侧偏瘫51名,双侧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程度,关系到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高低。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因素很多,其中肩部并发症是上肢功能恢复的阻碍因素之一,常在病后3个月内发生,因明显的疼痛,造成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导致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缓慢。近年我们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综合治疗,观察偏瘫后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类型,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120例偏瘫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51~79岁,平均61岁;其中脑溢血45例,脑血栓75例。发病至住院时间3h~7d,发病至康复时间8d~17d。全部患者均有偏瘫,右侧…  相似文献   

10.
我中心康复科将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4 0例 )进行坐位训练。A组为发病后早期 (10天— 30天 )开始坐位训练 ,B组为发病 2— 4个月后开始坐位训练。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5 0天 ,ADL评分为 81分 ;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 12 0天 ,ADL评分为 4 1分 ,表明早期接受坐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缩短康复治疗时间。现将我们的坐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1由侧卧位到坐起的训练动作训练师靠近患者 ,先将患者从仰卧位转到侧卧位 ,然后一手放在患者颈部 ,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前 ,再慢慢将患者扶起。另一…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肩痛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为5%~84%,多发生在偏瘫后3个月内。严重的影响了偏瘫的恢复。我们对24例偏瘫肩痛患者进行了康复综合防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康复治疗组:24例偏瘫肩痛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右侧偏瘫9例,左例偏瘫15例;脑出血10例;脑梗塞14例;全部病例的诊断都经脑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意外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导致偏瘫。在偏瘫的治疗上,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应用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来治疗与训练偏瘫病人,国内报道尚少。近二年来,我们应用这类方法治疗与训练了40例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40例偏瘫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22例;脑出血18例,脑栓塞22例;发病后一月内来治疗者9例,1~3个月来治疗者12例,其余均在发病后3~6个月来治疗。按Brunstrom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也是大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终极康复目标。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约有70%~90%的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于发病后6个月内能够恢复部分步行功能,但是如何科学地将患者负重、迈步及平衡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的独立步行功能,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仍然是目前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现将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病后7天之内开始康复,47例)和早期组(病后7~29天开始康复,46例),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按早期康复程序进行床边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帮助练习。结果:治疗前两组资料可比,经平均35天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及继发性损伤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3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4周NIHS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运动功能,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适,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发病后7—23天,对康复组30例脑卒中患者,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至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脑卒中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康复治疗前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肌张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前、后ND的差值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康复治疗前、后FMA评分的差值,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1个月内,早期短期的康复治疗,可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头部脉冲磁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茜  李新艳  李敏  张昕  朱宏 《中国康复》2006,21(5):314-315
目的:观察经头颅负极性低频脉冲磁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低频交变电脉冲磁治疗仪的5个治疗导体分别置于患者前额、双侧颞叶和小脑对应的头皮投影位置,治疗20 min,每天1次;同时给予针灸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综合治疗10-35 d后,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34.83±9.28、18.48±10.76,P<0.01);≥75岁年龄段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75岁的患者(P<0.01);发病1 d与发病45 d才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低频脉冲磁疗能直接透过颅骨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和神经细胞的代谢环境,与其它康复措施相结合,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孔立志 《中国康复》2002,17(2):107-108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侧肩痛症状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我们对收治的脑卒中合并有偏瘫肩痛的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 4 2例 ,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不包括有典型丘脑综合征 ,重度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 ,偏瘫肢体以前出现肩痛并进行过治疗等因素。 4 2例随机分为 2组。①超声波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5 5~ 74岁 (6 1.8± 7.5岁 ) ;脑卒中发作至肩痛发生时间最短 0 .5…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是综合性的 ,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我们将 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6例研究对象为 1 996年 8月~2 0 0 0年 8月由神经内科转入和直接由门诊收入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病程 <1~ 2月。均经 CT或MRI确诊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5.6岁 ;脑出血 8例 ,脑梗死 1 5例 ,混合性脑卒中 9例。 B组 34例 ,男 2 2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56.3岁 ;脑出血 7例 ,脑梗死 1 8例 ,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相关因素,明确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主要干预方式,以指导脑卒中患者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方法选择初次脑卒中偏瘫患者48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疾病特征等。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平衡能力、脑卒中后抑郁、年龄等5种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层面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4.7%;其次为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解释量为13.6%。这两个变量联合预测力近30%。 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介入康复治疗天数、平衡能力、脑卒中后抑郁、年龄等因素可较好地预测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对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