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NO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临床应用11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始,我们开始应用一氧化氮(NO)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目前已成常规手段。现将我们小儿ICU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119例应用NO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在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越来越多。虽然近10年来术后监护设备和技术的逐步改善,但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仍为2.4%~8.0%,并有较高的病死率。我们对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或术后出现全身水肿、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少尿、高血钾或高氮质血症的病婴早期进行腹膜透析(PD)治疗,评价腹膜透析治疗对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胶体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不断发展,婴幼儿、新生儿及复杂畸形的先心病外科治疗日益增多。但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及长时间体外循环(CPB)的病儿,术后易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严重影响预后。维持合适的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可减少该症的发生率。2001年10月-12月,我们连续测定了3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儿围术  相似文献   

4.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治技术的进步,1岁以内婴儿手术逐渐增多。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在手术技巧、体外循环(CPB)技术水平的提高下,术后监护处理非常重要。先心病术后危重病情处理水平的提高,对婴儿先心病术后渡过危险期尤为关键。现介绍86例婴儿先心病处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死亡率较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期即出现危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佳。2002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32例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34例不满1周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明确诊断、充分术前治疗及手术评估后,28例行体外循环下根治术,余6例于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余3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心病应充分评估治疗方法并择期实施合理术式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儿吸入一氧化氮(NO)的适应证、避免毒副作用等。方法 选择31例先心病术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给予NO吸入治疗。试验分NO吸入前、中、后3个阶段,各阶段均进行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吸入不同浓度NO[10~80百万分之体积(ppm)]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和体肺循环压力之比分别降低了34.8%和45.0%(P<0.01),有效率为87.1%;吸入NO后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但仍在允许范围。结论 吸入NO可明显降低先心病术后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临床上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NO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洛三联征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筛选重度肺动脉高压根治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一氧化氮吸入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肺血管扩张能力的方法 ,寻找筛选肺动脉高压手术适应证的最佳标准。方法 选择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 5 3例 ,分别行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每例在基础状态下 ,吸入纯氧或一氧化氮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3例吸入一氧化氮、纯氧与基础状态下相比较 ,肺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主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在吸入一氧化氮及吸氧后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吸入一氧化氮和吸氧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6例采取手术治疗。结论 术前吸入一氧化氮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下降与否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屡合酶(eNOS)的表达,了解其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否异常。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组I: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n=16);组Ⅱ:未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n=16)。在心内直视术下,取少许右肺中叶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eNOS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组Ⅱ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免疫染色比组I明显增强(F=93.98,P<0.01);组Ⅱ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mRNA表达比组I明显增高(F=58.76,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eNOS表达减少,造成内源性一氧化氮(NO)生成不足,为该类患者吸入NO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TEE在非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TTE初筛拟行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患者,术前TEE检查进一步筛选患者,指导选择适当封堵器,术中TEE监测引导置入封堵器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67例中,24例房间隔缺损(ASD)和121例室间隔缺损(VSD)成功完成镶嵌治疗,1例ASD和5例VSD术后即刻TEE可见一丝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1例ASD和4例VSD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稍加快,1例VSD术前无主动脉瓣反流,术后出现轻-中度反流。3例ASD和9例VSD镶嵌治疗不顺利,转体外循环。对1例ASD和2例VSD由于缺口过小而放弃治疗。7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直接放弃镶嵌治疗,转修补术。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中,TEE能为选择适应证和封堵器提供技术支持,实时监测指导及评价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外科治疗 187例年龄小于 6个月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病儿年龄 3d~ 6个月 ,平均 (4 15± 2 32 )个月 ;体重 3~ 7kg ,平均 (4 4 2± 0 5 6 )kg。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三房心、重度肺动脉狭窄、右旋心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等。结果 术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4 81%。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残余分流、肺炎肺不张、肺出血等。平均机械通气 (17 5± 9 7)h。平均术后ICU停留时间为 (4 9± 1 5 )d。随访 4~ 4 8个月 ,生存病儿心功能良好 ,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婴儿先心病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33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痊愈出院314例,死亡17例)的护理要点.提出针对婴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渗漏现象、呼吸道并发症等临床表现采取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高婴儿先心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15.
影响婴儿心脏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心脏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12月期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8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7.60±0.40个月,体重7.80±0.30 kg;有并发症组(n=58):男42例,女16例,年龄6.20±0.40个月,体重6.70±0.20 kg。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术前空腹血糖、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超滤或零平衡超滤、术后血糖水平、乳酸浓度、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校正评分(RACHS-1)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分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婴儿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因循环衰竭死亡1例(1.02%)。需2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48 h 37例次,机械通气时间〉24 h 29例次,需二次气管内插管5例次,气管切开1例次,发生院内感染31例次,切口感染4例次,肾功能衰竭3例次,肝功能异常1例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50,P=0.012)、脉搏血氧饱和度(OR=0.840,P=0.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40,P=0.008)和术后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水平〈8.33 mmol/L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升高约5倍;OR=5.051,P=0.011)是影响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子。结论年龄、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患者术后近期不良预后有关。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实围术期高血糖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3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为:术前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尽早手术,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循环系统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呼吸机依赖,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等。结果本组38例均存活。呼吸机支持(25±19)h,术后监护(3.5±1.5)d。随访1~24个月,38例心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建立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正确防治肺动脉高压及危象,对伴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在婴儿期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104例体重10 kg以下(6-10kg)平均8.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有室缺52例,房缺9例,主肺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三房心1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法乐氏四联症16例。结果 术后死亡3例(2.9%)。随访3-36月,恢复良好,紫绀患儿均发绀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体重小于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儿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的认识,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27个月。气道异常包括:左主支气管狭窄2例,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气管轻度软化和左主支气管狭窄、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各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加左主支气管成形术1例,仅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例,放弃手术治疗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术后发生右肺上叶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主支气管狭窄,同期行左主支气管成形术后顺利出院;随访2年健康。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撤离呼吸机困难,发现合并先天性左主支气管狭窄伴轻度气管软化,经内科处理撤离呼吸机后仍有喘憋;随访6个月患者发育好,喘憋未再发作。1例混合型室间隔缺损致心脏扩大、肺动脉扩张压迫左主支气管导致狭窄,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左主支气管压迫症状缓解;随访1年健康。1例合并长段气管狭窄,家属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临床上很少见。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术前确诊;采用最佳的手术方法,尽量与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纠治;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一些复杂畸形和大分流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儿在婴儿期实施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1994年6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对141例1岁以内的先心病婴儿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鲜红斑痣是婴儿体表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发病率为:3‰~8‰,多见于头面部,其次为四肢及躯干,直接影响美观及健康的心理发育,治疗越早,影响越轻微,所以对于婴儿先天性鲜红斑痣的早期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于1992年6月至2003年5月选择性的应用CO2激光治疗婴儿先天性鲜红斑痣115例,均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